倍可親

佛落里達的海灘和浙東山區的小溪聯想曲

作者:smallcreek  於 2014-8-18 09:5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隨想|通用分類:原創文學|已有1評論

關鍵詞:聯想

       夏日的傍晚,我常在佛羅里達St. Petersburg 海灘放中國帶來的貓頭鷹風箏,很多在海灘上散布的美國人向我豎起大拇指讚賞。我會告訴他們這是中國製造的,骨架是竹子。有很多父母和祖父母會喊來他們在海水中嬉戲的小baby 仰起頭來看並告訴他們是kite.我通常會讓他們的小baby 摸一下我的風箏線,或讓大一點的握住我的風箏線軸好讓他們的父母或祖父母拍照。有一次放完風箏,我到淺海里游泳。突然,我踩到了一種叫sting ray 軟骨魚,把它抓在手中。哇,我的心情好極了,彷彿又回到了童年。
       我的童年是在浙東山區的小溪旁度過的。也就是魯迅《社戲》中描寫的那條河的上游向東100公里左右的地方。我爺爺的家在一個有大約70戶人家小山村。 不知誰給取了個美麗的村名,叫「秀溪」。秀溪可真是名副其實,小而秀麗。北面是山,東面是山,南面是山,西面還是山。一條小溪蜿蜒從北向南從東側繞秀溪村的南邊向西而去。先民門在東北邊用周圍山上採的巨石築了一個提高水位的過水壩,讓溪水分出一小支從東向西穿過秀溪村,為村民們飲水,洗衣,洗菜所用。也為全村一百多畝的稻田提供灌溉。我的小學和中學恰好是「文化大革命」不讀書的年代,暑假大都在我爺爺的村裡度過。真象魯迅小說里描寫的那樣,其樂無窮啊!我的童年是個名副其實的「玩的童年」。
        我最大的童趣當然是在清澈透明的小溪里游泳和抓魚。對童年時的我來說,小溪里的魚簡直多極了!最大的那種叫白鰷魚,大約半尺長,主要在較深的潭裡。有一種再淺灘里叫「紅線辣子」的魚是最容易抓到的。可以用水螅釣,也可用蒼蠅釣。水螅要費時間到溪中淺灘的鵝卵石下去翻。蒼蠅可在農村隨手可得。孩子們當然都是用蒼蠅釣了,嘻嘻。 其實,「紅線辣子」是最膽小的一種魚。孩子們常用鵝卵石打擊鵝卵石在水中產生震動,膽小的「紅線辣子」就會躲到一塊較大鵝卵石下顫顫發抖。眼尖的大孩子就會極輕地淌水過去,兩隻手形成包圍狀極輕地沿著鵝卵石慢慢靠近,噌,抓住了。小溪的沙灘里還有一種叫「沙酷」魚, 大的可有一手掌長。只有脊椎骨,沒有肌間骨,是當地做魚乾的好材料。「沙酷」也很膽小。一聽到動靜,就往沙堆下一鑽。可惜,還留一個洞在頭部以便呼吸。有經驗的大孩子就迅疾地用腳一踩,踩住了。再慢慢的用兩隻手順這腳從兩邊朝腳底一摸,抓住了。
佛羅里達的海灘每年都有鯊魚咬人的新聞。當我看到許多美國小孩興高彩烈地在淺海里游泳時,不由地想起了小溪「河水鬼」的故事。小溪繞到村子南面轉向西處碰到了山崖形成了較深的水潭叫「靈龍潭」。村裡的大人們說,潭裡有個「河水鬼」,專門拖小孩腳到潭底淹死。我爺爺就常在吃晚飯時對我說,明天不要去「靈龍潭」游泳了,立秋了「河水鬼」常出來。
       佛羅里達盛產各種水果,我們這裡的Plant City據說是全世界最大的草莓生產基地。可惜佛羅里達沒有山。我家鄉小溪對岸的山上,可是長著各種各樣的蛇莓, 山楂,板栗,花紅(一種酸酸的小蘋果), 還有生產隊種的玉米,紅薯,花生。夏日裡,和放牛的大孩子們一起,騎在水牛的背上,淌過「靈龍潭」,在南面的山上扳幾根不結穗的玉米桿嚼嚼,喝幾口山上甘甜無菌的泉水,和馬克 吐溫《湯姆歷險記》里湯姆和赫克貝利芬的玩法差不多。
       我童年最興奮的事,當然是放風箏了。那時的風箏都是竹子做的骨架,用很薄的棉紗紙糊上去的。線都是棉線較重。現在美國放風箏用的是又輕有勞的合成纖維線。在海邊放風箏,吮吸著海風吹來帶有負離子的空氣,我再一次想起了冰心90年前在美國麻州青山沙穰肺結核療養院(Sharon Sanitarium in Blue Hills)寫給國內小讀者的散文之一,《通訊七》中的名句:「海喚起了我童年的回憶,海波聲中,童心和遊伴都跳躍到我腦中來。」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秋收冬藏 2014-8-19 10:42
好文章。
sting ray可得當心哦,海中大殺手。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8:5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