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第100屆普利策獎名單揭曉,百年普利策獎有哪些變與不變?

作者:蘭黛  於 2016-4-20 11:3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關鍵詞:普利策獎

100屆普利策獎名單揭曉,百年普利策獎有哪些變與不變?

2016年的普利策新聞獎獲獎名單於當地41815時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揭曉。其中美聯社獲得了「公共服務獎」,《紐約時報》《波士頓環球報》和《坦帕灣時報》都斬獲2項殊榮。此外,值得關注的是,由於評選制度的改革,《紐約客》成為了第一個獲得普利策新聞獎的雜誌。

今年的獲獎名單里可能有你熟悉的作品

刺蝟君通過對本屆獲獎名單進行速覽,發現,今年的獎項頒布得更為平均,除《紐約時報》、《波士頓環球報》和《坦帕灣時報》各獲得2個獎項外,美聯社、《洛杉磯時報》、《薩拉索塔先驅論壇報》等報紙均收穫了1個獎項。

值得關注的是,由於評選制度的改革,《紐約客》成為了第一個獲得普利策新聞獎的雜誌。儘管一直到2015年普利策新聞獎仍然對雜誌是否應有機會參與獎項的評選有所爭論,但《紐約客》的成績證實了改革正在進行。

此外,非盈利性的新聞機構 「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roject)獲得了本屆解釋性報道獎,在2015年普利策獎沒有頒發給新聞網站。

下面就是普利策新聞獎誕生第100周年時,頒布的各類獎項啦~

1.公共服務獎:美聯社

獲獎理由:美聯社通過調查向美國超市和餐館供應海鮮鏈條中存在的嚴重虐待勞工現象,解救了2000余名奴隸,將肇事者繩之以法,並推動了改革。

2.突發新聞獎:《洛杉磯時報》員工

獲獎理由:從國內和國際視角對2015聖貝納迪諾槍擊案(又稱2015年加州愛伊槍擊案 2015年南加州槍擊案)展開報道,並對當中涉及的恐怖行為進行後續調查。

3.調查報道獎:《薩拉索塔先驅論壇報》的MichaelBraga和《坦帕灣時報》的Leonora LaPeter Anton Anthony Cormier

獲獎理由:兩家媒體機構合作揭露了美國佛羅里達州在精神醫院不斷上演的暴力和漠視,並將其歸咎於當地政府官員。該報為我們展示了極佳的合作典範。

4.解釋性報道獎:「馬歇爾計劃」的T.Christian Miller of ProPublica Ken Armstrong

獲獎理由:這組新聞揭露了執法者在強姦案件調查中的長期失職及其對受害者產生的創傷性影響。

註:「馬歇爾計劃」是美國一個無黨派、非盈利性的新聞機構,旨在創造和維持對美國刑事司法系統的國家緊迫感。

5.地方報道獎:《坦帕灣時報》的 MichaelLaForgia, Cara Fitzpatrick Lisa Gartner

獲獎理由:揭露了由於某地方學校董事會的過錯,導致一所鄉鎮中學變成了一家失敗工廠,並給社區帶來悲劇的故事。

6.全國報道獎:《華盛頓郵報》員工

獲獎理由:他們利用全國性的資料庫,來分析警察開槍射擊的頻次和原因,並推測最有可能的受害者是誰,極具啟發性

7.國際報道獎:《紐約時報》的AlissaJ. Rubin

獲獎理由:對長期飽受折磨的阿富汗女性進行了詳盡的報道,文筆優美感人,使阿富汗女性得以發聲。

8.特稿寫作獎:《紐約客》雜誌的KathrynSchulz(大突破!)

獲獎理由:對卡斯凱迪亞斷裂帶的斷裂進行了優美的、科學的闡述,是環境報道和寫作的一件珍品。

9.評論:《波士頓環球報》的FarahStockman

獲獎理由:通過一系列報道評論,波士頓校車接送的遺留問題以及對該城市的教育產生的影響。以冷靜的視角觀察持續已久的種族矛盾。

10.批評:《紐約客》的EmilyNussbaum

獲獎理由:她充滿熱情地進行電視評論寫作,但從不失去分析的深度和寫作的權威性。

11.社論寫作:佛羅里達州《太陽報》的JohnHackworth 

獲獎理由:在審查官員進行了一次致命的突擊后,對此事進行了激烈的、憤怒的社論寫作,要求真相和改變。

12.社論漫畫獎:《薩克拉門托蜜蜂報》的JackOhman

通過粗線條和微妙的顏色及文本的巧妙結合,表達了諷刺的觀點和憐憫的感情。

13.突發新聞攝影:

1)《紐約時報》的MauricioLima, Sergey Ponomarev, Tyler Hicks Daniel Etter

 獲獎理由:影像捕捉了難民的決心、旅途的艱辛以及接納他們的東道國的掙扎。

 

2)路透社攝影部

獲獎理由:每張扣人心弦的影像都在發出自己的聲音,追隨移民和難民數千里,越過不確定的邊界,去往未知的目的地。

14.專題攝影:《波士頓環球報》的Jessica Rinaldi

獲獎理由:通過真實並有啟發性的影像揭示了一個小男孩在被他所信任的人們虐待后,尋找自己的立足之地的故事。

百年普利策,今日又歸來

「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雲和淺灘暗礁,及時發出警報。」

這句廣為人知的話語出自普利策獎設立者——約瑟夫·普利策,在新聞業的百年變遷中,「船頭的瞭望者」這句名言一直煥發生命力,成為許多新聞人的座右銘。

作為一生致力於新聞追求的人,普利策儘管有過「黃色新聞」的不堪歷史,但他也在後來的歲月表現出懺悔。1902年,55歲的普利策提出希望在哥倫比亞大學捐資設立新聞學院,並從他的大筆捐贈中拿出部分設立普利策新聞獎,但這一想法直到19129月才兌現,那時他已不在人世。

1917年,普利策獎(Pulitzer Prize)終於得以設立,最初設立時僅有4個獎項,目前已增設至21個,其中新聞獎項有14個,每年一度由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主持評選,頒贈給美國新聞界和文學界在小說、詩歌、傳記、歷史、戲劇、音樂、新聞採訪報道有卓越貢獻的人。

今年是普利策獎100年誕辰,百年之間,它所依靠的報業發展境況遭遇了廣播、電視的影響,特別在近10年內,網際網路所帶來的衝擊讓「紙媒將死」不再是科幻小說式的猜測,同時新聞泛娛樂化趨勢也使嚴肅新聞捉襟見肘。

普利策獎也順應潮流而變,不僅對評選制度進行了相應的調整,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報紙類媒體,也願意擁抱更多的新聞機構和更豐富的新聞內容。但它的宗旨也歷久彌新,即「獎掖健康的新聞、堅持新聞專業主義」

必須被銘記的是,100年前,普利策設立這個新聞獎時,最大的希望是為新聞業培養優秀人才。他這樣闡述自己的初衷:

我對新聞業的發展和演變甚感興趣,並終其一生在此追尋。我將其視之為一件高尚的職業,它對於人類的思想和精神影響的重要性是無與倫比的。我希望幫助那些懷有一技之長並對此職業充滿興趣的年輕人,以及那些已從事這份工作的人們,讓他們獲得最高的道德約束和最好的智力訓練。

十年來,媒介環境在變,普利策獎也在變

為順應網際網路時代的潮流,普利策新聞獎的設置從20世紀末開始發生改變,在近十年來變動更大:

1999年開始,「公眾利益服務獎」向報紙所屬網站開放。

2006年開始,普利策新聞獎的14個獎項,全部向報紙所屬網站開放。

2007年開始,「突發新聞報道獎」和「突發新聞攝影獎」,可以接受只在報紙網站上刊登(並不一定需要在報紙印刷版上發表)的報道。 

以上的轉變都僅限於報紙所屬網站,而到了200811月,該評審委員會宣布,從2009年度評獎開始,普利策新聞獎的所有獎項將向非報紙所有的新聞網站或在線新聞機構開放,但雜誌或廣電媒體的官網除外。

2009年,普利策又做出改變,取消了2008年所規定的作品必須是「主要致力於原創性新聞報道和對時事的報道與評論」的限制,讓更多的在線專欄作家、評論家和博主能夠參與到普利策獎的評選當中。

隨著這些改變,獲獎作品也在不斷豐富——從單一的文字、圖片發展到使用資料庫、視頻、互動式響應等等最新技術的融合作品,許多優秀的新聞網站得到了普利策的認可。

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後起之秀,便是美國一家非盈利新聞編輯部"ProPublica"2010年,它憑藉與《紐約時報雜誌》合作撰寫的有關卡特里娜颶風災區的出色調查報道獲得了當年的普利策調查報道獎,第二年又獲得了國內新聞報道獎。

在這之後,除了2015年新聞網站缺席普利策獎之外,每年都有新聞網站獲得普利策獎,今年也不例外。

此外一直存在爭議的雜誌是否能參加普利策新聞獎的評選也在今日揭開神秘面紗。在此次普利策新聞獎上,《紐約客》獲得了「特稿寫作獎」和「批評獎」,也就證明了「將紙質雜誌和電子雜誌的報道納入評選範疇」改革的方向。

然而,儘管規則在不斷發生變化,但是刺蝟君統計了十年以來的普利策獎獲獎機構及獲獎理由后發現,「姜還是老的辣啊」。其中最為突出的是《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在過去10年間,分別獲得過26個和19個獎項。

在去年2015年,《紐約時報》同時領回了調查性報道獎、國際報道獎和專題拍攝獎3項大獎。其中關於華盛頓遊說者(Washington lobbyists)的報道獲得普利策調查性報導獎。

作為一家創刊164周年的嚴肅報紙,《紐約時報》在國際上的聲譽和名望都非一般媒體可小覷。在美國黃色新聞大行其道時,《紐約時報》是為數不多守住自己品格的報紙,也成為當之無愧的包攬普利策獎項和獲獎次數最多的美國媒體。而創刊於1877年的《華盛頓郵報》則是美國華盛頓最大、最老的報紙。以揭露水門事件名聲大旺的《華盛頓郵報》尤其擅長於報道美國國內政治動態。在2015年被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收購,成為新聞界中投靠網際網路公司的經典案例。2015年《華盛頓郵報》記者Carol Leonnig以對美國特勤人員失職問題所做的持續報道而獲普利策國內報導獎。此外《波士頓環球報》《洛杉磯時報》《華爾街日報》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美國老牌新聞機構。《波士頓環球報》2003年普利策獎獲獎的報道「Church allowed abuse by priest for years「(天主教長年放任神父性侵)也被改編成電影《聚焦》,獲得了第8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難能可貴的是,一些小報也能夠在普利策獎中大放光彩,2014年的「公共服務獎」就頒給了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的《信使郵報》(The Post and Courier),它每日發行量不過八九萬份。獲得「地方報道獎」的加利福尼亞州托倫斯的《每日微風報》(The Daily Breeze)規模更小,日發行量約為6.3萬份。而通過對獲獎理由的熱門詞語分析,可以發現,獲獎作品多是對「國家」「州」「城市」里人們「生活」的關切,給予「讀者」以滿足他們對信息的渴求,激發他們對事件的關注,賦予他們改變自我的動力,「導致」相關企業和政府機構的政策措施有了切實的改變。同時在媒介介質上,紙媒(print)和在線網站(online)的重要性受到了同等的重視。與其他獎項不同的是,「空缺(No award given)」也是普利策獎的一個特色2011年度的突發新聞報道獎、2008年度和2012年度的社論寫作獎、2014年度的特稿寫作獎都出現了空缺。普利策獎空缺只能說明當年的報道不夠優秀,「沒有達到要求」,表達的很可能是評委會對於新聞事業鞭策的態度。

當新聞界不再是那個新聞界,普利策獎還是那個普利策獎嗎?

普利策獎的「寧缺毋濫」,體現了新聞媒體對專業主義的堅持,而在全球媒體環境急劇變化的狀態下,傳統媒體所面臨的時代危機同樣不容小覷。

2015年普利策獎地方新聞報道獎的得主轉行做公關的消息也讓人們窺見到,這個行業正在日益衰落,做出優秀報道的媒體人在從自己的崗位上流失著。

另一個更加令人唏噓的例子是,當2015年普利策的得獎信息傳到加州《每日微風報》時,獲獎記者Rob Kuznia已在14年從報業離職,這個日發行量只有6.3萬份的小報沒有支付給Rob Kuznia滿意的薪水——他能夠支付起房租,但是存款很難,買房基本不可能。

2015年普利策公共服務獎的得主,南卡羅來納州《信使郵報》的娜塔莉·哈夫,在14年離職轉行公關,因為結婚和想要更高的生活水平,而記者給不了這些。

在獲獎之前,他們選擇了離開這個他們熱愛多年的行業,儘管這個行業是曾經的「第四權力」。

面臨著網際網路的衝擊,報紙的生存環境不容樂觀。關注度降低所帶來的傳統媒體賴以生存的資金和信息渠道在減少,廣告收入下滑、發行量下降,一些報紙關停、停止發行紙質版報紙等等都已是老生常談。

很多報紙難以負擔「看門狗新聞」(watchdog journalism)的開支,尤其是一些社區報紙和中小城市的新聞機構。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的調查性報道,首當其衝的成為率先被裁撤的部門,這一危機非美國獨有。

但也有一些好的改觀出現:在一些資金的支持下,很多美國的新聞網站開始從事調查性新聞報道。很多非政府組織也會協助新聞機構收集數據,為調查提供幫助。儘管以往美國新聞企業的經濟模式被打破,但是美國的新聞生機和活力還在,記者能夠通過更多的渠道揭露真相。

「我們的共和國和它的報業共興衰。能幹的、無私的、關心公共利益的報界是能夠維護公共美德的,訓練有素的報業人員有權利、也有勇氣做到這一點。而沒有公共美德,民治政府便是一場騙局、一種嘲弄。如果報界寡廉鮮恥、惟利是圖、蠱惑人心、貪污腐化,那勢必使人民也變得像它一樣卑劣。

這段銘刻在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大廳的話,將永遠提醒著人們新聞最初的理想,和新聞最後的去向。

評論 (0 個評論)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6:0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