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往瓦爾登湖(Walden Pond)的那天梭羅不在家。我找到他的小屋,更準確地說是小屋的殘留,沉思默想了片刻,又摘了朵野花,留在他的台階上。之後我在湖邊站立了很久。我有點困惑,眼前的湖光山色同我的記憶或者想象中的不大一樣。
梭羅大概出去散步了,他時常在勞作一天後沿湖漫步。《瓦爾登湖》第五章「孤獨」是這樣開頭的:
「這是一個美妙的傍晚,全身只有一個感覺,每一個毛孔中都浸潤著喜悅」。
梭羅接著描寫牛蛙的叫聲,湖水的漣漪,還有那被寧靜的外表所掩蓋的生死戲劇 -- 狐狸,臭鼬,野兔正漫遊在原野上,而更兇猛的動物正在尋找它們的犧牲品。夜幕下的瓦爾登湖並不平靜。
我希望梭羅回來後會發現我留下的小花,他是這方面的專家。地上的腳印,彎倒的青草,他總能看出有沒有人來過,「從他們留下的微小痕迹里我還可以猜出他們的年齡、性別和性格」,我們的福爾摩斯寫到。我希望他能猜到我是為何而來的。
之後我對別人說我遇見了梭羅。對少數懷疑的人我耐心解釋:這種說法是有科學根據的。愛因斯坦說時間和空間是統一的流形。那一天我和梭羅在空間的三維上是重疊的,在時間一維上也只差168年。可是除以宇宙的年齡140億年,時間上差異可以忽略不記了。從這個意義上講我遇見了梭羅並不算太離譜。
這種說法當然不是我發明的,梭羅自己就說過地球上距離再遠從銀河系來看不就是一個點?其實,我也不需要去瓦爾登湖才能見到他,我一直都在同他交談。但我想實地見識一下這個時而蔚藍時而墨綠,變化莫測的神秘水體。
梭羅和他的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Walden:The Life in the Woods)是本奇書。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認為這是本遊記,後來才發現很難將這本書歸類,部分是個人獨立宣言,部分是社會實驗,還有的是精神的發現之旅,諷刺,自我幫助的手冊等融為一體。
讀《瓦爾登湖》有點像同一個絕頂聰明的人交談。一頁頁翻過去,你有一種在與美國最優秀的思想家,哲學家對決智力的感覺。梭羅天馬行空,見首而不見尾,經常將讀者丟在塵土之中。這位哈佛畢業的作家、詩人、自然學家和無政府主義者的文風獨特。全書交織著對自然的細微觀察,親身體驗,以及個人犀利獨特的觀點。他大量使用比喻、象徵、隱喻等手法,旁徵博引古希臘、古羅馬和聖經的典故,以及民間傳說,甚至東方哲學。缺少這方面訓練的讀者難免跟不上,然而如果你堅持下來,你的努力會被大大地獎賞的。
梭羅的全名是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美國著名的超驗主義者(transcendentalist)。1845年6月,梭羅決定離開文明世界,進到樹林中去過一種簡單的生活。關於進行這個社會試驗的動機,梭羅是這樣寫的:
「我到林子里生活是因為我希望活得有意義,只面對生活最基本的事實,看看我能不能學到點它必須教的東西,而不是當我快死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沉浸在大自然之中,梭羅希望通過個人反思來獲得對社會的更客觀的認識。簡單的生活和自給自足是梭羅的另外兩個目標。
在離麻省Concord城不遠的瓦爾登湖的樹林里,梭羅為自己建了一間小屋,全部的花費為$28.12。他開荒種地,過上了刀耕火種但自給自足的生活。勞作之餘梭羅有很多時間讀書,思考,寫作。梭羅既是信馬游韁的思想家,又是細緻嚴謹的科學家,他仔細地記錄了做過的事,花的錢,觀察到的現象,自己的心得等。這些思考和寫作的結果就是《瓦爾登湖》一書。首發於1854年,《瓦爾登湖》描寫了梭羅住在湖邊小木屋裡兩年兩個月加兩天的經驗和心路歷程。這本書將時間壓縮為一年,並通過四季的變化來象徵人類的發展。
智者的呢喃還是瘋人的夢囈?
有些書適合泛讀,有些書適合精讀。《瓦爾登湖》屬於後者。如果你沒有時間讀完全書,我建議你讀第五章「孤獨」(Solitude),也是我最喜歡的一章。篇幅不長卻很能反映梭羅的風格,另外你還可以反覆重讀,細細品味。
梭羅曾經說過,「我沒有碰到比孤獨更好的同伴了」 (I have never found a companion that was so companionable as solitude)。他隱居的決定當時就不被常人理解。面對這些好奇和質疑,梭羅是這樣回應的:小屋的周圍有各種動物,有自然界的各種聲響,時而和風細雨時而暴風驟雨,偶然還有訪客,所以我並不孤獨。
梭羅對於通常的人際交往頗為不肖,「社交往往廉價。相聚的時間之短促,來不及使彼此獲得任何新的有價值的東西」。這種禮節性的交往並不能使人擺脫孤獨,往往在聚會結束後人們會更加寂寞空虛。梭羅的提議是離開滿是紛擾是非的社會與自然融為一體,用心去體驗神的創造。梭羅在第五章引用孔子《中庸》的「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一段來表達神是無所不在的。子曰:「德不孤,必有鄰。」梭羅藉此來強調有德有神的人是不會孤獨的。
在梭羅的訪客中有兩個不同尋常的人。一位是老者,年紀之大不可估計,「據說瓦爾登湖還是他挖了出來,鋪了石子,沿湖種了松樹的」,雖然人家都說他死了,但沒有人能說出他的墳墓在哪裡。另外還有位老太太,「大部分人根本看不見她,我卻有時候很高興到她芳香的百草園中去散步」。這位老太太知道長生不老的秘訣,靠著這個,她活得比自己所有的後代都要長。
關於兩人是誰一直有爭議,當時住在Concord的人都沒有見過他們。有人把它當成梭羅腦子壞了的證據,看見鬼了或者是孤獨寂寞久了想象出來的(Imaginary Friends),不然為什別人都看不見?我知道梭羅說的是什麼。在梭羅看來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的邊界並不是那麼明確的,他可以隨意穿越。那位老者比較容易辨認,他就是耶和華神。而那位老婦人的來歷花了我許多的功夫,某一天終於開竅:老婦人就是大自然母親(Mother Nature)。
梭羅原來一直在與他們交流,難怪他一點也不孤獨。
長生不老的秘訣
今年六月我專程訪問了瓦爾登湖。置身青山碧水,在這寧靜的初夏向晚之時,彷彿聽到了造物主的呼喚。沿著小徑向青草更青樹林更密處慢行,突然想到是否可向梭羅討教長生不老的秘訣。梭羅自己只活到44歲,但他可能從大自然母親那裡聽到了點什麼。未果。後來我重讀《瓦爾登湖》才發現答案原來一直就在眼前,「是什麼葯使我們健全、寧靜、滿足的呢?」在第五章的結尾梭羅這樣問道,再往下讀他不經意之間露出了答案:
「純凈的黎明空氣」(undiluted morning air)。
我想在霧靄里喘不上氣的人們一定會同意,純凈的黎明空氣是長生不老的靈藥。
看到了這裡有人也許會起了發財的主意,為啥不能把美國的空氣瓶裝,再高價賣給土豪金,就像當年江湖郎中叫賣仙丹或恆河的聖水一樣。這個主意很好,唯一問題是充滿負離子,正電子,延年益壽,恢復活力的黎明空氣不容易保存。梭羅警告說,即使用最好的冷藏設備,黎明的空氣也不能安安靜靜地保存到中午… 「在此之前很久就會沖開瓶塞,追隨西行的曙光之神而去」。
梭羅講述的是一個寓言故事,他想表達的哲理細微但清晰:親近大自然,親近神是走向永生和真理的唯一道路,別無它途。
白露為霜注:梭羅的《瓦爾登湖》出來的早了一點,當時最多只能算是反應平平,但如同陳釀,歷久彌香。作家,環保主義者Ken Kifer是這樣評價的:「梭羅的仔細觀察和毀滅性的結論穿越時空,影響力隨著梭羅指出的缺點更加明顯變得越來越強。...那些似乎與他在瓦爾登湖的活動毫無關係的事件也已受到它的影響,包括國家公園系統,英國工人運動,印度的建立,民權運動,嬉皮士革命,環保運動,並回歸荒野運動。今天,梭羅的話語被人們熱烈地引用,包括自由派,社會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自由主義者(libertarians)和保守主義者。」
以下均為原創攝影
通向梭羅小屋的標記
小橋連接湖邊和小屋
梭羅小屋的遺址
只有基石還留著
遊客紀念梭羅的小塔
「我到林子里生活是因為我希望活得有意義,只面對生活最基本的事實,看看我能不能學到點它必須教的東西,而不是當我快死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 -- 梭羅
還有中國人的到此一游
瓦爾登湖夏天是渡假勝地,湖水可以看出梭羅所說的從黃到綠到藍的顏色變化
游泳的一家人
渡假的人群
沙灘上的母子
公園的停車場附近建了一個梭羅小屋的複製品
梭羅的雕像
梭羅的小桌(複製品)
梭羅的其他工具和筆記本(複製品)
小屋內景(複製品)
相關閱讀:
瓦爾登湖-孤獨,Walden (Chapter 5 - Solitude)。有中文譯本將Solitude譯為「寂寞」,個人認為並不准確。
http://thoreau.eserver.org/walden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