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音樂隨筆(33): 歌唱的共鳴和吐字(講稿 下)

作者:tangremax  於 2015-2-14 05:0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地溝油文學|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關鍵詞:音樂



(續上篇)


3,咽音原理與實施方法
畢竟聲道打通方法多半用於高音共鳴,特別是對男聲而言。女聲雖然一般也適用,但在極高音時是不用的。這是因為女聲在唱到A或B以上的極高音時,都是使用假音。而咽音則是一個通用的方法。

(1)咽腔的作用
a, 咽腔本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共鳴腔體,叫做基音共鳴腔。基音(pitch)是相對於泛音(overtone)而言的,它直接決定音質的好壞;同時由於咽腔最接近頭部,所以這時候你的聲音就很容易到達頭腔。

b,咽腔是歌唱共鳴支點之所在。就像那種老式的照相機,是需要人工調焦的,才會拍出清楚的照片一樣,聲音由聲帶發聲后需要一個固定的支點。

(2)中國式歌唱中的咽音
在中國式的歌唱如京劇中,咽音被稱為「膛音」。聽說過「子彈上了膛」嗎? 顧名思義,膛音就是后音的意思。獲取膛音的方法稱作「腦後摘筋」,就是拚命向後拔的意思。京劇培養唱功演員,每天清晨要起來吊嗓子,這種方法可能有爭議,不過也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

(3)林俊卿的咽音理論
林大夫是一位優秀的喉科大夫和男中音歌唱家。他早年留學歐洲,帶回來一些歐洲的聲樂理論,后在國內推廣他的咽音理論。他的咽音理論總體上是正確的,但他的學習方法過於繁瑣。比如,他要求練習者每天練習狗喘氣3000次。人家就說了,如果我用別的方法也可以學出來,為什麼要用這種古怪的辦法呢。又譬如他要求人家把舌頭做成船形,這樣就不得不用手指頭壓著舌頭來唱,一般人很難做到。所以,他的方法沒有培養出什麼得意的門生,他的」咽音八步「也難以得到普及。

(4)堂叔「咽音四法四要領」
這裡我想推薦我自己總結的咽音練習方法。
咽音四法,請對著鏡子:
a,用母音音階練習(示範:發 I 母音1-3-5-1-5-3-1 ,共4次,位置由淺及深, 目的體驗聲音支點的位置)。

b,用母音歌唱(請大家一起跟著我來試試: 用 a 母音唱《十五的月亮》)。

c,哼鳴練習,步驟是:吸一口氣,閉唇,用舌頭抵住上顎,輕輕地哼唱,注意體驗頭面部的共鳴效應。
(請大家隨我一起來哼唱《十五的月亮》)。它的好處是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開車,洗澡什麼的。

d,模仿別人的歌唱,如某歌唱家的歌唱。
藝術的學習往往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我們那個年代,只有一架收音機,每天聽唱兩遍《每周一歌》,一個星期後,就比收音機里的人唱得好了。現在的人有什麼手機,電視機,錄音機,錄像機,還可以每天來一隻老母雞,這麼好的條件。。。(大笑)。

咽音四要領:
大家可能要說了,你的那個什麼支點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能不能說具體一點。所以我也總結了練習時的四個要領:
e,聲音「靠後」的原則;

f,貼著咽壁「吸著唱」;

g,養成習慣,一張嘴咽音就出來了。平常說話也要有意識地用咽音;

h,不管是哪個音,也不管音的高低強弱,咽音的支持點是不變的。

上面的幾個要領,其中心意思是,不要用聲帶唱,也不用喉嚨或口腔唱,而是用咽腔歌唱。

當然你可以有其他方法,王小二開店,不止一家嘛,

(5)結果
上面我講了頭腔共鳴原理,聲道打通原理和咽音原理,它們是一個有關聯的整體,在實踐中不要把它們孤立起來。在掌握它們以後,你的聲音,特別是高音就會明亮,華麗,有穿透力。這時,聲帶和喉部的負擔很小,因此,咽音法理所當然地也成為治療聲音系統毛病的原理。

(三) 歌唱的吐字

1,東亞語系和印歐語系
東亞,包括中國,日本,越南和朝鮮,都屬於東亞語系。東亞語系的特點是發音靠前,所以你的老師可能會提示你再靠後一點;還有就是太多的舌尖音,它們都成為科學發聲的不利因素。

歐洲人的印歐語系則正好相反,他們的發聲非常靠後,基本上沒有舌尖音。西方也有以聲帶字和以字帶聲兩個派別,這對他們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也都各自培養了很好的歌唱家。不過,有時候發聲太深太后了,聲音顯得做作,因此就有一個說法,要求歌唱者唱「白」一點,也就是靠前一點,所以歐美人士要注意避免喉音。

2,歌唱吐字的中國理論
(1)大家都知道「字正腔圓」吧,實際上字正腔圓是一對矛盾體。不過,我們的老祖宗早在100年前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京劇的四大名旦就是中國式歌劇的優秀代表,可惜沒有什麼人去研究它們,其實歌唱原理是有它的共性的,西方好的,科學的東西一定要認真學習,但盲目地崇拜西方也是要不得的嘛(鼓掌)。

(2)還有就是「字頭字身字尾」的要求(示範,吐「太陽」兩字)。這是典型的中國式歌唱吐字,其結果必然是以字帶聲,這樣就會損失一些共鳴,因為口唇部的共鳴往往是不足的。而美聲要求每一個音和字都應該享有充分的共鳴,於是矛盾就發生了。請大家聽下面幾個視頻:

視頻1:蔡紹序和郎毓秀的《滿園春色》。
蔡,郎兩位先生是20年代從歐美留學回國的歌唱家,他們帶來較科學的西洋聲樂理論,但仔細聽可以發現,他們的演唱只顧了共鳴,而忽略了吐字,幾乎聽不清他們在唱什麼。


視頻2:周旋的《四季歌》。
周旋是30年代的歌手,被認為是金嗓子。當然,今天看來,她的唱法是落伍了。她的吐字很傳統,是典型的民間小調的方法,字頭字身字尾交代得清清楚楚,但共鳴卻明顯不足。


視頻3韓紅《天路》。他的聲音優美,吐詞咬字清晰,鬆弛,考究。注意我這裡用了「考究」這個詞。也就是說,她是用了很大功夫來設計和練習吐字的。這裡也不是要大家都成為韓紅,但至少可以知其所以然地提高自己(笑)。
 

3,吐字的要領
我前面說過,美聲要求每一個音和字都要享有充分的共鳴,這樣唱出來的歌一定好聽。大家是否聽過中國的地方戲,如歌仔戲,還有原生態民歌以及民間小調等。可能他們那樣唱你不喜歡,其實也沒有好不好的問題,只能說他們的歌唱符合當地人的欣賞習慣,但絕不時尚,而且一般來說也不符合現代音樂美學的要求。

(1)舌尖音:c--s--j--q--z  
上述輔音要求唱得輕,松,滑。

(2)唇音:p--f--W; 喉音k--g--V; 鼻音:b--m--n--t
上述輔音要求像蜻蜓點水一樣掠過。

(3)總的要求是輔音不要唱得死,重,滿,目的還是盡量減少口腔共鳴,讓每個輔音都具有足夠的混合共鳴,然後很快過渡到母音上來,並使用咽音拖腔展示優美的母音共鳴。(示範:發 I 母音1-3-5-1-5-3-1,共4次,也是由淺及深。這一次是為了體驗共鳴和吐字的關係。你會感覺到發聲位置越靠後,共鳴越改善,但吐字會越模糊)。

(4)通過大量的練習,在字正腔圓之間找到一個平衡,就像韓紅那樣。其實不止韓紅,越來越多的歌者這樣這樣處理吐字。大家可以去對比一些名歌唱家,特別是民歌手,他(她)們早期的方法和今天的處理會呈現明顯的不同。這說明什麼呢,時代在進步,中國的歌唱也在進步,理念和技術都在不斷提升之中,每個人都在改變自己。其中,合理地引入西洋聲樂理論來改造中國式的歌唱幾乎是中國聲樂的唯一途徑。

講了這麼多理論,大家可能不免心存疑竇,你這個堂什麼叔,到底會不會唱歌呀,會不會又是一個紙上談兵的趙括呀?(笑)其實我也想到了這一點,下面就放我錄唱的兩首歌給大家聽聽,歡迎七嘴八舌,評頭品足。

視頻4:《兩地曲》。這首歌是男高音的藝術歌曲,我是男低音。我之所以唱它是用來做頭腔共鳴練習的,後來朋友說好聽,才拿來發表。

視頻5:《三套車》。這是一首俄羅斯民歌,是我的保留節目之一,也唱了幾十年了。我對這首歌做了一些個性化的處理,希望大家喜歡。
 
謝謝大家(鼓掌)
(完)

評論 (0 個評論)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00:0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