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毛澤東讀歷史

作者:紫竹風  於 2011-6-5 22: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讀史解析|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毛澤東是一個閱讀廣泛,知識淵博的人,他極善於從各種書籍哪怕是從一般書籍中吸取營養。他的思想,其理論來源是多方面的,有經典馬克思主義的,有蘇聯的, 有中國古代的,有中國近現代的,還有西方資產階級的。除了對馬克思、魯迅這樣的極個別的人給予全面肯定以外,毛澤東很少對某個思想家或某本著作作全盤肯定 或全盤否定。區別在於,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多是從正面接受;對於資產階級思想,毛澤東多是從反面接受,「批判地接受」,就是他總結所說的「洋為中用」、 「吸取其精華,剔出其糟粕」。

[原文]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術,蘇秦自以不及張儀。張儀已學,而遊說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壁,門下意張儀曰,儀貧無行, 必此盜相君之壁。共執張儀,掠答數百,不服,釋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遊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 蘇秦已說趙王而得相,張儀于是之趙,上謁求見蘇秦,蘇秦乃誡門下人不為通,又使不得去者數日,已而見之,坐之堂下,賜仆妾之食,因而數讓之曰:以子之才 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子不足收也,謝去之。張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求益反見辱,怒,念諸侯莫可事,獨秦能苦趙,乃遂入秦。蘇秦已而 告其舍人曰,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獨張儀可耳,然貧無因以進,吾恐其樂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為我陰奉之。 乃言趙王,發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張儀遂得以見秦惠王,惠王以為客卿,與謀伐諸侯。蘇秦 之舍人乃辭去,張儀曰:賴子得顯,方且報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蘇君優秦伐趙,敗從約,以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陰奉給 君資,盡蘇秦之計謀,今君已用,請歸報。張儀曰:嗟乎,此吾在術中而不悟,吾不及蘇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謀趙乎?為吾謝蘇君,蘇君之時,儀何敢言,且蘇 君在,儀寧渠能乎,

  ——摘自司馬遷《史記》卷七十《張儀列傳》

  [毛澤東讀書的筆記和談話]

  像今天我們在一起吃飯一樣,大家團結得很好,這就好。你們整風,檢查一下,批評一下,大家還是團結在一塊。這就叫作從團結的願望出發,經過批評或者鬥爭,使問題得到解決,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批評就是幫助,對人是有好處的。

  從前有張儀和蘇秦兩個人,都是鬼谷先生的學生。鬼谷是個地方,出了一個先生,所以叫鬼谷先生。後來蘇秦在趙國當了宰相,地方就在邯鄲。邯鄲這個 地方,你們到過沒有?張儀在楚國做個小官。楚相丟了一塊寶玉,懷疑是張儀偷的,把他狠狠打了一頓,滿嘴的牙都被打掉了。那個時候,大概還不會安假牙吧!張 儀回到家裡,叫老婆看看他嘴裡的舌子還在不在。他老婆說:舌子還在。他說:那就不要緊了。他跑到邯鄲找蘇秦,一去就住進「招待所」,大概是現在北京飯店之 類的住所,好幾天沒有見到蘇秦的面。後來,蘇秦請他吃飯。張儀到了蘇秦的衙門,看到擺了酒席,排場大得很,蘇秦坐在當中高處,請了各國使節,也有契爾沃年 科。席面當然比我們今天吃的豐盛得多。但是卻把張儀安排坐在下面角上,盛了點僕人吃的飯食給他吃。這下子張儀的氣可就大了,無非是破口大罵蘇秦你這個王八 蛋等等。回到「北京飯店」,滿肚子的氣。「北京飯店」的「經理」看他這個樣子,就問他:

  張先生臉色不痛快,有什麼生氣的事吧?他說:當然有氣!就把當年和蘇秦是同學,今天蘇秦如此這般對待他說了一番,並且罵蘇秦此人簡直是無情無 義,是王八蛋,這位「經理」說:這樣看來。你在趙國呆不住了,張儀說:當然呆不下去了,馬上走。「經理」問他:你到哪裡去呢?他說:這倒還沒有想好,不管 他,走了再說。「經理」說:看來只有到秦國去。張儀一想也對,就此動身。「經理」陪他走到秦國,一路花費大概相當現在的三四十萬人民幣吧!到了秦國,他們 為了見秦王,就走走門路,行些賄賂和送些衣服.一共又花了四五十萬人民幣。以後,張儀當上了秦國的宰相,「北京飯店」的「經理」就向他告辭回國,並問他今 后怎麼打算。張儀一提起蘇秦還是咬牙切齒,並說過了兩年一定要出兵攻打趙國。「經理」見他這樣說,就告訴他,趙國宰相蘇秦是個好人,當時蘇秦所以要氣他, 是故意的,怕他在趙國安居下來,不想上進,做不了大事。蘇秦知道張儀是個人才,能做大事,如果在趙國依靠蘇秦,他也只是當個「科長」什麼的就算到頂了。策 划張儀到秦國來,和給他一切花銷,都是蘇秦主使的。張儀一聽,這才恍然大悟。「經理」又說:蘇秦只希望你當了秦國宰相,十五年內不要出兵攻打趙國。張儀聽 后表示:只要蘇秦活著,我就決不出兵打趙國。

  這是一個故事。你們看,蘇秦對張儀是好意還是惡意?我們之間,進行批評幫助都是好意。就是明明知道某些批評是惡意也要聽下去,不要緊嘛!人就是要壓的,像榨油一樣,你不壓,是出不了油的。人沒有壓力是不會進步的。

  ──摘自毛澤東1960年12月25日同部分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的談話《人沒有壓力是不會進步的》(見《黨的文獻》1993年第4期)

  [解析]

  戰國後期,秦國日益強盛,企圖以武力征服其餘六國。這樣,當時各國之間的政治鬥爭策略,便主要圍繞兩個方面展開:或者是餚殳山、函谷關以東六國 採取合縱的辦法共同抗拒秦國;或者是秦用連橫的策略,打破六國的統一戰線,以分而治之。於是,合縱、連橫成為當時各國之間政治外交的主題。許多遊說之士, 大都分別用這兩種主張來說服各國的統治者,這些遊說者,被稱為縱橫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蘇秦和張儀。

  蘇秦是洛陽人,字季子。起初,他曾勸秦惠王用戰爭征服六國,不被所用。後來他鑽研兵法,分析時勢,認為合縱之說更符合山東六國特別是緊挨秦國的 三晉(韓、趙、魏)的利益。於是他遊說諸國,獻合縱之策,獲得成功,趙國封他為武安君,曾約勸五國攻秦,迫使秦廢帝號,歸還一部分土地給韓、魏,直至身佩 六國的相印。張儀是魏國貴族後代,主連橫之說,秦惠文君十年(前328)任秦相,被封為武信君。執政時迫使魏獻地給秦,遊說各國服從秦國,瓦解齊楚聯盟, 奪取楚國的漢中。《戰國策》中記載二人事迹不少,司馬遷寫《史記》,列有蘇秦、張儀本傳,多用其中材料。前面所引《史記·張儀列傳》中的文字,很清楚地說 明了蘇秦、張儀二人的關係即張儀走向成功的過程。需要說明的是,《張儀列傳》還說,蘇秦故意刺激張儀,並用計使他到秦國去,是有政治目的的,即:他深知張 儀必有大成,到秦國必能受到重用而執掌國柄,憑他同張儀的關係和他有恩於張儀的做法,將來必有利於三晉之地,特引是趙國。毛澤東的一大段評過,更是生動地 講清了《張儀列傳》中的有關內容。在此不用多說什麼了。

  毛澤東的這番話,是在1963年12月25日他67歲生日時,同部分親屬和工作人員聚餐時說的,參加的人有十幾個。他的目的,顯然是借這個故事 來教育親屬和工作人員要自強自立,而且,在進步過程中,要認真、虛心地對待別人的批評意見,要把別人的批評看成是對自己的促進和幫助;同時,相互之間.也 要多作坦率的和善意的批評幫助,比如,蘇秦了解張儀有貪財的弱點,所以「無因以進」,「恐其樂小利而不遂」平生之大志,才「召辱之以激其意」。值得注意的 是,毛澤東從這個故事中引申中出一個做人的道理——人沒有壓力是不會進步的!從張儀發跡前的處境來看,他受到的壓力,一是在楚國被嫌疑從而挨打受辱;二是 投奔才具在自己之下的故友同學,本來就是件很尷尬的事;三是蘇秦的怠慢輕視(他當然不知道蘇秦對他的真實用心),這一點是最主要的。毛澤東從蘇秦、張儀的 關係中發揮出這個看法,無疑包含了他自己的豐富的人生體驗。實際上,在這次談話中,他就舉了自己在中央蘇區受打擊的事情為例,來說明壓力使人進步的道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2 00:5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