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對孩子,理解才能有真正的愛

作者:belleville  於 2011-10-5 18:0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子女教育|已有1評論


         成為媽媽,改變了我的生活。孩子的行為常引發我思考, 讓我更深地理解生命的本質。 我想說,身為父母,我們在沒有爭得孩子同意的情況下,讓他們來到這個世界,我們應首先滿足他們最基本的需求,讓他們快樂,讓他們感到安全, 這樣我們才不欠他們的。

 

          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應受到應有的尊重

         孩子雖小,但他們如成人一樣,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維,興趣和欲求。從法律來講我們應尊重他們如同成人。固然孩子的行為能力有限,對事物的判斷,預測,以及對危險的意識還欠缺,這是他們需要幫助和保護的原因。但在其他方面,孩子有自己決定的權利,因為他們常比父母更知道自己身體需要什麼。我們應儘可能地讓他們自己決定,如穿什麼衣,吃什麼飯。他們能力的有限決定了他們對我們的依賴,但這並不等於我們可以決定他們的一切。我們的職責是適當地幫助和保護,而非決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理解孩子的需求,尊重他們的選擇。將心比心,我們希望別人如何對待自己,就應該自己也這樣對待孩子。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處處以孩子為中心。應讓孩子懂得尊重是相互的,每個人都有被尊重,不被干涉,及快樂的權利。

         不要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應絕對服從父母,而當孩子不接受時,冠以「不懂事」或「叛逆」的帽子。很多時候,孩子的反抗是因為父母的要求不合適宜。有些父母常不允許孩子干擾自己或自己的安排,但卻任意地不加思索地干擾孩子,不顧及孩子的狀態和感受。有人認為若事事徵求孩子的意見,乞不被孩子牽著鼻子走­?那麼誰又不是被自己的慾望牽著鼻子走呢?大人和孩子實質上都是充滿慾望的肉體,只不過成人有能力實現願望,並且懂得計劃和等待。而孩子只能依賴於大人去實現。有些人教育孩子的時候,只有命令,沒有商量,那麼何以希望孩子長大后與自己交流,聽取父母的建議呢?有些父母對孩子非打即罵, 何以希望孩子將來對自己孝順呢?很多人強調讓孩子儘早獨立,但又不尊重孩子的願望,這是自相矛盾的。他們對孩子的要求是,「當我要你獨立的時候,你不要依賴我;當我要你聽我話的時候,你就必須聽我的話;(言外之意)一切我決定」。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出發點是自己,而不是孩子,他們想到的只是自己的願望,方便和省心,而犧牲孩子的快樂。

         若孩子正常的慾望總是被壓制,或心靈常受到傷害,如父母忽視孩子的善意,恐懼和痛苦,孩子會產生外殼,將自己包裹起來保護自己。孩子的心開始硬化,情感變得封閉,冷漠,甚至敵意,或者變得過於委曲求全,唯唯懦懦。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我們的意見,信任我們,願意敞開心扉與我們交流。當孩子發現自己好的表現得到別人的重視后,他們會更努力的做好。理解,信任, 鼓勵和寬容更易引導他們走上追求自尊,追求自我實現的道路。

 

          孩子需要自由,釋放能量

         孩子需要自由,需要放縱。從物理學角度來講,孩子個體成長的過程,即發育過程,是一個複雜結構建立的過程。它如同化合反應,是一個能量釋放的過程。孩子需要足夠的玩耍,釋放出這些能量。因此應經常給予孩子一個時間一個空間去任意放縱,任意奔跑,任意狂笑。現在不比從前,50年前,100 年前。那時候沒有那麼多馬路汽車,沒有那麼多房子。孩子可以任意在房前屋后玩耍;那時候,孩子也不需要整天坐在教室學里學這學那。所以現在的孩子能釋放的空間越來越小。另外,孩子也有不舒適,不開心的時候,但他們有限的表達能力使他們無法如成年人一樣通過言語來宣洩。那麼給他們機會放縱,釋放這些不滿,如允許他們撕紙,亂塗, 或在床上蹦等等。相信有了這樣一個釋放空間,孩子在其他時候會比較安靜,也會願意合作。不要強調孩子一定要按部就班,和跟隨大人的步伐。孩子和大人的興趣是不一樣的,孩子還沒有清晰的時間概念,孩子對「計劃」 「等待」還不能理解,孩子每天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孩子的身體狀況常有變化。生活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逐漸的過程,要讓他們慢慢理解,慢慢適應。

 

          對於孩子,探索比吃飯更重要

          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任何一樣東西,只要是以前沒有見過的,在他們眼裡都充滿了神奇。對於他們,探索比吃飯更重要。孩子希望通過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手,通過嘗試,來了解其中的奧秘。這個過程就是學習過程,這是天性,再自然不過。孩子都喜歡糖果,我相信很多時候,他們並不想吃很多糖,只是想看一看那五顏六色的糖紙裡麵包著怎麼樣顏色的糖果,那不同顏色的糖果里又有著怎麼樣的不同味道,如此而已。透明玻璃杯子里的水對成人來說只是喝的,但在孩子眼裡,它是那麼神奇:為什麼水多水少,水總是在下面?在杯子里洗手是什麼感覺?為什麼當手進去,水會上來甚至溢出?為什麼還能看見我的手?手怎麼變大了?  所以對孩子的探索行為要理解。不要因為浪費一點水,或弄髒了桌布而過度譴責。想想孩子重要還是桌布重要?

         成人是可以約束自己的行為,但是成人也願意去探索未知,包括看新聞,購物,看電影,去旅遊。那麼孩子為什麼不可以呢?只要不過分,不危險,不涉及侵害他人的利益,就讓他們去探索。他們會有厭煩的時候,到時候會停止,自覺自願的。要想讓孩子對某事物不再感興趣,最有效的辦法是「接觸耐受」,讓他們看夠玩夠吃夠。不要總是強行阻止或中途打斷,這會使他們產生更強烈的慾望。若真正有危險的東西,就最好不要讓他們看見。千萬不能總是誘惑,讓他們看見卻又不讓他們得到。否則他們會產生極其強烈的好奇,在你不在意時,急不可待的抓取,那將會更加危險。比如吃太多,或搶別人的東西。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自私,貪婪,甚至不擇手段。另外,如果有時在他專註於某事時一定要打斷,最好的辦法是轉移他的興趣,比如給他一個棒棒糖。有人會說這樣帶孩子乞不太辛苦?辛苦是暫時的,當孩子懂得交流和合作后, 自然就變得容易起來。等待成長, 急不得!

         當然,對孩子可以與不可以做的事情要有明確的規定和界限,例如,一定不能做的事情有,危險的,會造成嚴重後果的,和影響他人的。但要想讓孩子清晰地理解這個界限,父母不要因為自己的喜好和意願事事阻止孩子。否則他們會混淆,將來對別人的忠告也不敏感。

          警惕拔苗助長,讓需要自由探索的孩子去規規距距地「讀書學習」,強求孩子做父母認為所謂正確的東西,那些成人才懂得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對於孩子,首先是感知世界,然後才是抽象世界。身心的成長是一個逐漸的過程,過快成熟的東西往往長成簡單的東西。成長相慢對的個體,它有機會吸取更多的信息,發育會更完善,更有潛力。

 

         孩子也需要愉快地生活

         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父母應儘可能地讓他們處於「心理順應」的狀態,而不只是強迫性地「鍛煉」他們,或「過早」地要求他們獨立。我們應理解他們的需求和心理,儘可能滿足他們的不過分的願望。生存就是鬥爭,對於成人,我們會在工作學習上經受很多壓力,身心常處於不舒適的狀態,但是我們會計劃在工作之餘去放鬆,比如熱浴,睡覺,與朋友暢飲,發牢騷。否則會生病,失去一切能力。孩子還不懂得計劃,表達能力有限,而且很多事情是控制在成人手中。父母很多的時候不懂得孩子內在的需求,那麼至少滿足他們已表達出來的需求,而且鼓勵他們積極表達他們的需求。在許可的情況下,儘可能給他們吃他們愛吃的東西,讓他們做他們喜歡的事情。當他們需要時儘可能地陪伴他們,讓他們感到愛感到安全。陪伴並不等於事事包辦,或不讓其獨立。是要鼓勵其獨自做事,但要了解孩子的狀態,適當地幫助引導,而不是強迫。一些他們不情願的但又必須做的事情,父母可以告訴他們,事情很快會結束,或者過後會有獎勵。這樣,雖然做不情願的事情,但他們的內心仍然是愉快的。

         強迫飲食強迫做事,如成人一樣要求他們,只會引起孩子反感,變得更加不情願(內在的), 結果事與願違。很多孩子的「順從,聽話,安靜」,是出於恐懼,你希望你的孩子總是處於恐懼之中嗎?成人不願接受別人的強迫,何以希望孩子總是接受自己的強迫?當孩子的基本需求(物質的和心理的)長期得不到滿足,他們會變相獲取,從而變得貪婪,自私。自戀或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格,不是愛的結果,而是心理(精神)需求被忽視,得不到心理關心的結果。很多青少年犯罪緣於這種「補償」的病態心理。相反,當我們適宜地滿足了孩子的基本需求,隨著成長,被滿足的物質欲求會逐漸降低,孩子會 把主要興趣轉入內在,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去讀書,思考,探索。當他們的快樂不再依賴於外在物質時,他們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心靈富有的人才能懂得分享和給予。引導孩子對生命對生存的理解比強求孩子獨立更重要。

       

         積極的心態有助於孩子一生的幸福

         我們決定不了孩子的將來,但是孩子在將來的生活中遇到困難的多少,與其說取決於孩子是否擁有技能,不如說取決於孩子是否有良好的心態。這裡良好的心態是指,能正確地理解自己與他人與環境的關係,自己的位置和局限,從而正確地面對問題,做到對人對己都不強求。良好的心態引導人們誠實做人,表現愛心,寬容和進取。孩子形成良好的心態,不是靠強迫灌輸,而是要靠孩子的觀察理解得來。人類個體自有怕孤獨的天性,因為群居更好地保障了每個個體的生存。這種怕孤獨使得人們自願地與別人和諧,與別人合作,希望獲得信任和尊重。那麼信任和尊重從何而來呢?來自你對別人的信任和尊重。所以要讓孩子有機會體會,只有對別人友善和尊重,才能得到別人的友善和尊重。不應冒犯別人,應尊重別人的興趣,選擇和決定。友善還意味著,有同情心,以大局為重,理解別人的好意,別人的困難。鼓勵孩子良好的行為,他們會努力做得更好,以得到別人的重視和肯定。如此正性循環, 孩子逐漸建立成就感,責任感和進取心。

 

         擁有觀察想象的樂趣,孩子將受益終身

         孩子都喜歡觀察,耐心地等待他們!允許他們提出各種問題,做各種想象--建立事物間符合現實或不符合現實的聯繫;鼓勵他們通過再觀察,找到符合現實的聯繫,從中引導他們正確的邏輯思維。並激發孩子的求知慾。成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善於學習,但關鍵是要做到,在他們觀察思考時,儘可能地不打攪他們,並且鼓勵他們做任意想象。有些孩子總喜歡東張西望,或時常發獃,而不能很快投入一件事情,別擔心, 孩子是在觀察或想象;有些孩子常喜歡一個人坐著, 而不能很快融入小集體,別打攪,孩子是在思考。培養孩子對人對環境的興趣和關愛, 讓他們體會到探索這個千姿百態的世界,發現其中的和諧,是何等的充滿樂趣。不要要求孩子無條件地聽從父母,老師和所謂的權威,及只學習書本知識。我們在現實中遇到的很多矛盾就是緣於人們有太多的想當然,而其實並不然。很多認識和行為只是習慣,而非有根有據。要讓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判斷。

         讓孩子理解,縱然世界充滿危險,但家總是溫暖的安全的;縱然父母愛他,但他要慢慢學會獨立生存;若他關心別人,會有更多的人愛他;雖然有不如意的地方,生活還是美好的,因為有那些美好的憧憬,因為有那些未知的奧秘。

         如果我們愛孩子,就給他們自由吧,自由的玩耍,自由的探索,自由的選擇。孩子不僅要有將來,更要有現在。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這是首先重要的,也是父母唯一能做得到的。當然這一切要付出無限的耐心和等待。但只要試圖去理解孩子,你會多一份耐力。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alittlesmart 2011-10-19 04:49
支持!讓孩子安全,健康,快樂地成長!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5:3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