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英國大使館被沖:伊朗究竟發生了什麼

作者:sweets  於 2011-12-3 12: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熱門話題|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作者:陶短房

當地時間11月29日,部分聚集在英國駐伊朗使館門前示威的伊朗青年學生沖入使館,降下英國國旗,升起伊朗旗,並撕毀了部分使館文件,引發了一系列嚴重政治後果。

據法國《世界報》的報道稱,當天下午數百名示威者在英國使館門前示威,情緒激動的示威者焚燒了英國和以色列國旗,當情緒達到高潮時,數十名示威者或翻牆、或鑽過警方隔離線,沖入使館內,而現場警方對此「無動於衷」,儘管隨後趕來的德黑蘭警察總監海珊.薩賈迪-尼亞以個人名義向英國大使承諾,將「把示威者都勸走」,但此後再度發生了示威者闖入的一幕,而警方直到很晚才動手驅散。

衝擊使館區是違反國際法的行為,這點不但國際社會約定俗成,即便伊朗官方也是承認的,正因如此,事件發生后,伊朗外交部對事件也表示「遺憾」,稱「衝擊使館並非示威的正當方式」,並將責任歸咎於「孤立的學生示威團體」。

然而這種說法顯然難以平息國際社會的不滿,事發后,英國立即宣布48小時內撤回全部使館人員,並驅逐所有伊朗駐英外交官,警告伊朗「必須承擔嚴重後果」;法國、挪威、荷蘭、德國也紛紛召回大使,以示對英國的支持,甚至匈牙利也以「未接歐盟通知」為由,拒絕伊朗外長乘坐的飛機飛越凌空。聯合國、美國,以及中俄等國也紛紛表示譴責。

因國際原子能機構11月8日公布的、指責伊朗曾經發展核武器的報告,歐美各國原本就在醞釀加大對伊朗制裁力度,此時此刻發生這樣的事,顯然對伊朗十分不利,這將令歐美「伊朗是個危險因素」的說法更具說服力,而讓反對制裁者難以啟齒。事件發生后,歐盟外長緊急召開會議探討此事,英德外長日前已證實,他們正推動對伊朗更嚴厲的制裁,包括石油禁運和凍結與伊朗央行的業務往來,布魯塞爾也傳出一份旨在追加制裁伊朗143家公司、機構,並對之實施資產凍結的草案。「軍事打擊伊朗」的各種版本謠傳,也更加熱鬧地傳播著。

11月29日的事,其實事先已有伏筆:11月27日,伊朗議會通過決議,將與英國的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以抗議美、英、加拿大三國擬議中的單方面追加對伊制裁;11月28日,前伊朗駐約旦大使、5年前在英國被捕的諾斯拉托亞赫.塔吉克被傳可能因涉嫌走私敏感電子產品往伊朗,將引渡去美國受審,消息傳到德黑蘭,引發部分激進學生的反美示威,11月29日英國使館前的一幕,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

儘管美國才是伊朗的眼中釘、肉中刺,但自1979年11月4日發生、持續444天的「伊朗人質事件」導致美伊已斷交,伊朗的反美抗議者無從拿美國開刀,只得將追隨美國、且剛剛「挑釁」的英國當做泄憤對象。

伊朗的教育普及程度很高,大學是政治活躍的地方,但伊朗學生的政治立場卻兩極分化,1979年衝擊美國使館劫持人質、此番衝擊英國使館的是他們,走上街頭不惜生命對抗內賈德和哈梅內伊的也是他們,他們熱情高漲卻不免衝動,往往成為各種政治派別操縱的對象。

此次事件的背景,是伊朗內部的權爭。儘管內賈德在西方看來,是個反覆無常、強硬好戰的難纏對手,但在伊朗宗教保守勢力看來,這個不太聽話的民選總統同樣是個難以駕馭的刺頭,保守派雲集的議會不時會出些難題,給世俗政府製造麻煩,以打擊後者的政治地位。此次伊朗-英國外交風波的起始,是11月27日議會的「外交降級決議」,而在衝擊使館事件發生后,伊朗外交部表示遺憾,議會議長拉里賈尼卻公開唱反調,稱示威學生的行為 「是英國對伊朗幾十年敵視政策的必然反應」,因此是正當的。正如各國所紛紛指出的,作為伊朗行政負責,即便並非指使者,內賈德政府也絕脫不掉衝擊使館事件的干係,而這恐怕正是某些伊朗國內勢力所樂見的。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2 23:1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