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鳳凰衛視呂明思先生在總編輯時間談到《人生累之訣》:
做官之累在於謀,
做事之累在於斗,
做人之累在於求,
做局之累在於酒,
做戲之累在於口,
做學之累在於透,
做友之累在於守,
做民之累在於憂。
聯想到在《讀者》中看到的《幸福之訣》的小故事:
「唉,活得太累了!」現今誰沒有這樣深深的疲憊?然而,在京城,有位88歲高齡的老太太卻輕鬆悠閑地微笑著,用那略帶合肥口音的普通話告訴我們,做一個好人其實很容易,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其實也很簡單:
「 第一是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第二是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第三是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她笑笑,晃了晃板起的三根手指,滿臉都是返老還童的天真和曾經滄海的從容,「有這麼三條。人生就不會太累了…」多麼樸素的心語啊!
道出這」人生幸福三訣」的老太太名叫張允和。她可是位有來歷的知識女性哩!她的夫君是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有人說:「周有光的平和寧
靜與廣闊深邃,會讓你不由自主地聯想到無邊無際的大海。」她的妹夫是由她玉成美滿婚姻的大文豪沈從文。對於沈從文,史家更有斬釘截鐵的定評:「無瑕人品清
於玉,不俗文章勝似仙!」而張允和本人,也曾顛沛流離,也曾死裡逃生,是人生的苦難與艱辛使她大徹大悟道出了「幸福三訣」。
「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捫心自問一下,人間有多少煩惱是自己同自己過不去喲!人非聖賢,誰能無過?如果一有過錯,就終目沉陷在無盡的自責、哀怨、痛悔之中,那麼其人生的境況就會像泰戈爾所說的那樣:不僅失去了正午的太陽,而且將失去夜晚的群星。
「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這樣淺顯的道理誰都明了,但知易行難。人們都會為自己的過錯而痛悔,但不少人痛悔歸痛悔受傷的虛榮心
卻還要瘋狂地尋找能夠掩飾傷口的更大虛榮,於是,他就情不自禁地要去懲罰別人;而那些無辜地受到懲罰的「替罪羊」,或遲或早勢必都要奮起自衛。這樣」拿自
己的錯誤懲罰別人」,人生豈能不累?因此,「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並不是一種很容易達到的境界,它需要」胸藏萬匯憑吞吐」的大器量。
「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許多人也許驕傲地說,這不是對我的寫照,然而我卻以為:未必!如果不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那怎麼會不
時生髮出這樣的一些邪念:他都敢見死不救,我又何必見義勇為;他都敢貪污受賄,我又何必清廉自守;他都敢男盜女娼,我又何必故作清高?芸芸眾生們,誰也不
要嘴硬,我們何嘗不會這樣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呀!正是這種懲罰,使我們感到活得很累。
張允和老太太,你的微笑是那樣平和,而這平和里蘊含著多少滄桑!你的心語是那樣樸實,而這樸實的心語又是多麼深......
面對不盡人意的社會現實,透視往往會讓人痛心疾首,隨波逐流又往往迷失了那一份心靈的堅守。風輕雲淡路邊的風景,堅持目標往前走,你就不會被「累」所無
奈,被「現實」所強迫無所適從,而會「累」出一份份應對智慧。你可以聽到看到旁邊人的譏諷嘲笑,評頭論足。但你不必在意,爭辨和停止。辯論爭吵只會讓人情
緒化,情緒化會讓人失去理智迷失目標。往前走,「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沉舟測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只要不停下來,你的潛能的迸發和
目標的一一實現會給你帶來越來越多的驚喜和莫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