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我家的兒子是個「賊」——《心理訪談》111218案例《我的兒子有救嗎》

作者:諮詢師  於 2012-3-23 00:0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和美家庭|通用分類:流水日記


【視頻】

源自《心理訪談》官網的相關鏈接

【案例】

    小傑3歲那年,父母離了婚,他與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三個人的感情很好,但是從小學開始小傑就出現了偷竊的行為,屢次管教,沒有悔改,外公、外婆對此傷心、絕望。小傑13歲的時候,母親改嫁並把他接來一起生活,剛開始一家人感情很好,自從發現小傑有偷錢習慣后,一切都改變了。小傑經常拿家裡的錢,偷親戚的錢,小到幾塊大到幾百塊。小傑用偷來的錢和朋友吃喝玩樂,吸煙、上網、賭博。有一次小傑甚至還因為跟同學一起偷鐵進了派出所,這讓家人對他更加失望。為此,小傑媽媽非常著急,對孩子嚴加教育,甚至會動手打他,但是這些做法都沒有使小傑悔改,反而變本加厲。小傑在家裡幾乎不說話,甚至很長時間不回家。有一次小傑因為拿了家裡客人的錢,繼父第一次動手打了他,從此他更加不愛說話、不愛回家。媽媽為了讓孩子與原來的朋友切斷聯繫,舉家搬到了現在的住處,依然無濟於事。現在母親每天在家照顧兩個不到三歲的女兒,全家五口人的開銷全靠丈夫每月微薄的工資支撐。

【督導】

一. 評估與診斷:達到品行障礙的臨床診斷標準。

二. 問題成因分析:孩子的問題本質上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問題。

1.  家庭教育:憐憫是一種天然的能力,但愛不是一種天然的能力,需要在別人的教授下習得。家庭中的孩子首先需要「被愛」,才能感知到什麼是「愛」,進而學會如何去「愛人」。然而,案例中的這個孩子,在家庭中得到的是近乎「虐待式」的對待——親生父親連枕頭都不願意給他買;外公雖然內心在愛孩子,卻以極其粗暴的態度對待他;母親顯然不是不愛自己的兒子,但母親經濟拮据、婚姻失敗、改嫁生子,並且解決自己人生困難的方式也十分愚昧,其許多行為都是雪上加霜的選擇,使自己的生活更加捉襟見肘。因此,對於這個孩子來說,他既不懂什麼是愛,也不會表達愛,作為補償,他選擇在同伴那裡,用金錢換取友愛。

2.  學校教育:教師都應該是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的職業群體,可以起到一個榜樣的作用,給予學生關愛和人生的希望。案例中的孩子顯然沒有機會接受到優質的學校教育。

3.  社會的影響:孩子的核心價值觀和行為規範教育,從小在家庭中進行,上學后在學校和社會中接受引導和影響。孩子應該有機會接受特定信仰或宗教的正性熏陶和引導,形成自己的行為準則和規範。目前,在我國很多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教育流於形式,起不到真正的引導和規範作用,甚至教育者本身都存在價值觀的誤區和品行問題。榜樣的缺失、行為失范是導致青少年步入歧途的原因之一。

4.  總之:這個孩子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都沒有得到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因而形成了品行障礙。

三. 機構性療法:青少年的品性障礙如果得不到及時地矯治,就有可能發展為反社會人格。如果能夠得到社會資源的資助,可以加入類似「青少年行為矯治訓練營」等機構,發掘其正性的社交資源,避免他陷入用錢交友,獲得同伴接納的誤區。如果目前社會資源不夠充分,在孩子完成中學學業后,可以考慮送孩子到軍隊接受軍事化管理,防止其品行障礙的情況進一步惡化,最終給社會和他人造成危害。

 

心理醫生:張道龍

撰稿\編輯:許倩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2:5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