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三歲的女兒越來越野

作者:諮詢師  於 2011-2-14 04:3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健康生活|已有1評論

心理醫生:張道龍

咨客:中年男性

【案例】

1.  張醫生:你好,有什麼我可以幫你的?

2.  咨客:最近我女兒跟著我太太回老家去了,她開始表現還蠻好的,一到家見到很多小朋友之後,就學會碰這個、撞那個、還咬人,像個小動物一樣,讓她停也停不下來,她還不知道從哪學了一句話叫「你這個大笨蛋」。我們不知道她是不是想要用這些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力,我想讓她知道這樣做是不好的,但是不管怎麼說她,她都不理會,這是最大的一個問題,我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3.  張醫生:嗯。

4.  咨客:然後,如果她旁邊都是大人的話,會相對好一點,但是如果有別的小孩在的話,她就會跟小孩發生矛盾,因為她去碰別人一下、踢別人一下,別人肯定會打回來嘛,父母在旁邊就會訓自己的孩子,弄得很不好意思,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5.  張醫生:她在回去之前呢?

6.  咨客:她在我們自己家裡的時候也有類似的情況,我的兒子比他大十歲,我兒子不在家的時候好一點,兒子一回到家,就會弄得她哇哇大哭。她之前在家就有一點,但回去以後更變本加厲了。

7.  張醫生:她每次用這種模式,都是在她的利益被侵犯的時候嗎?

8.  咨客:實際上沒有,都是她主動去找別人的麻煩。

9.  張醫生:她過去有沒有表現得好一點的時候,還是每天都一樣?

10. 咨客:偶爾會好一點,總體感覺是沒有其他小孩在旁邊的時候,她會好一點。

11. 張醫生:哦,全是大人在旁邊的時候,她會好一點。那麼,有其他小孩在旁邊的時候,是你們大人做些什麼事她就會好一點,還是大人怎麼做她都不會表現好?

12. 咨客:以前我們給她糖吃的時候,會好一點,現在的問題是,過年老家她好吃的東西太多了,糖已經不能成為一個誘惑了,沒有任何因素能讓她停下來。

13. 張醫生:就是說「糖衣炮彈」已經不好用了。

14. 客:哈哈,對。

15. 張醫生:首先,我覺得她好像並不一定是要得到大家的注意,雖然有些孩子經常這樣,她則很可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看起來這是一個外向的孩子,會靠自己的能力和強項,比如能喊、能哭、能鬧,來讓自己的意願得到實現。從生物學的角度講,這是優點,就是特別主動、特別有攻擊精神,會爭取和捍衛自己的權益,對未來的社會生存不見得是壞事。

16. 咨客:對。

17. 張醫生:相反,如果孩子是被動等待別人把所有東西都給她,就比較麻煩。所以,我覺得她這種脾氣、秉性、天賦不是壞事,符合現代社會「不擇手段」地爭取自己利益的特點,我們要把「不擇手段」去掉,變成「選擇一些手段」來保護自己,但至少這種主動的精神是好事。

18. 咨客:呵呵,對。

19. 張醫生:第二,她的年齡還小,如果三、四十歲了還這麼做,時間長了肯定會有問題,但是對小孩來說沒有問題。

20. 咨客:對。

21. 張醫生:第三,需要找到一個辦法來控制她的行為,讓這種行為帶來的傷害減少到最小。可能的傷害有兩種,一是她攻擊別人的時候自己容易受傷,二是別人反過來攻擊她、她自衛的時候也容易造成傷害。原來你用「糖衣炮彈」成功的原因在於她不是經常能得到糖,她懂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你會作為獎勵給她,當她能夠輕易得到糖的時候,糖就失去了獎勵的作用。所以,你要發現新的、具備獎勵作用的東西,或者是具有懲罰作用的東西,比如把她最心愛的玩具拿走,告訴她如果再這樣做,這個玩具就不給她了,這樣就能夠規範她的行為。

22. 咨客:恩。

23. 張醫生:第四,就是大人採取「武力」,這個「武力」顯然不是打她,而是指非常強勢的語言和身體語言。比如,一把拉過她,明確告訴她「這樣做不行」、「這樣做是絕對不被允許的」,這樣一次、兩次不會有效果,她可能在背地裡繼續和你對抗、偷偷做點壞事,但是如果家長們持之以恆,有一天可能就贏了。除了不能體罰、不能控制她吃飯這類事情以外,其它的行為都可以採用,可以拿走她心愛的東西,也可以不給她特別想要的東西。

24. 咨客:恩。

25. 張醫生:第五,再嚴重一些的時候,可以「關禁閉」,讓她自己一個人在房間里待著,你可以看到她的房間,不許她出房門,但是「關禁閉」的時候要注意,不能讓她透過房間的窗戶看見你們。她可能會在房間里鬧騰,但是過一段時間她就會發現這樣做是沒有用的,這時候就可以告訴她,下次如果再跟別的小孩打鬧,大人就都出去玩,把她一個人關在房間里,然後再給她講個故事,說說外面有多好玩,以此來刺激她。並且,全家的態度必須保持一致,不能媽媽把孩子關進去,奶奶說要把孩子放出來,除非孩子在裡面胡鬧到了你們不能容忍的程度。這樣就會強烈地告訴孩子一個信息,她這種行為是大人們不能接受的,這個過程中只要不影響她的健康和安全就可以。

26. 咨客:恩。

27. 張醫生:這樣,在「獎勵」和「懲罰」雙管齊下的情況下,孩子就會慢慢接受。盡量用獎勵的方式,如果獎勵有效,就不要懲罰;如果獎勵無效,就用「獎勵」加「懲罰」,但是不能只用「懲罰」。

28. 咨客:恩,現在的問題是,在一個大的家庭環境中,最難的就是全家人都遵照一個原則去做,因為家裡有很多老人,很難把這個原則貫徹下去,這就成為教育孩子方面最大的難點。孩子在我身邊的時候,還好控制一點,回到老家以後,這邊不給,那邊又給了,非常麻煩。

29. 張醫生太對了。而且像你這個孩子,智力非常好,她很快就能學會「挑軟柿子捏」。這是生物本能,動物發起攻擊的時候,也不會挑最強壯、對它有威脅的對手,實際上就是它能看出誰害怕、誰軟弱。所有的孩子小時候都有這種天然的本能,特別善於發現誰比較「軟」、誰好欺負。所以,在全家討論孩子教育問題的時候,你要講到「所謂慣子如殺子,大家對我女兒好,我非常感激,但是這樣慣完以後再管教起來很麻煩,所以我們大家的思想要一致。」我們並不是對老人的貢獻挑三揀四,而是有時候比父母更關心、愛護孩子,但是在管教孩子方面,老人帶出的孩子經常會有問題,因為很多老人實際上是在溺愛孩子,溺愛不會培養出好孩子,有時艱苦、嚴厲的環境會培養出更好的孩子。教育孩子,需要一個總指揮來保持全家人的一致,以一個人的思想為主,其他人經常來參考這個總指揮的意見,而不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每個人都採取自己的方式。所以,全家不僅要思想一致,還要有主次,定好最終由誰說了算、由誰來定奪,這跟長幼排序完全沒有關係,老人很可能就是問題的製造者,因此也就不能讓他們成為問題的解決者。年輕的父母可以把這種思想經常灌輸給老人,大家的溝通有時候就能達成一致。

30. 咨客:對,孩子的姥姥就是最溺愛孩子的人,跟我們的原則都不一樣,但是讓老人改變行為方式,很難。

31. 張醫生:對,改變行為是比較難,所以要改變思想。舉個例子,比如過去有的老人說孩子不能上網,上網就會傷害眼睛,實際上正確地上網不會傷害眼睛,這時就需要跟老人溝通,如果孩子不上網,眼睛是不受傷害了,但是孩子的大腦就空空如也了,如果讓孩子上網看些該看、該學的東西,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聰明、知識越來越豐富。為什麼老人的這個行為會改變呢,原因在於老人過去有一個錯誤的理念,認為「上網肯定傷害眼睛」,並且老人也知道年輕人確實應該有知識。所以,不能簡單地讓老人允許孩子上網,而應該詢問老人不讓孩子上網的原因、了解老人擔心的潛在風險,與老人溝通如何規避風險、揚長避短,並要把正確的知識傳達給老人,慢慢老人就會改變了。

32. 咨客:對對對。實際上,孩子的姥姥已經意識到孩子這種行為的風險 。

33. 張醫生最後一點,還需要告訴老人,因為孩子不像大人,打人的時候知道下手的輕重,不會置人於死地,孩子如果繼續溺愛、繼續有這種暴力的行為,當打人的時候不顧後果,假如有一天孩子一下把別人的眼睛戳壞了,這種結果就是不可彌補的,不是簡單靠錢能夠解決的問題了,反過來萬一孩子在打別人的過程中,自己的眼睛受傷了,如果這些嚴重的事情發生了,又該怎麼辦呢。所以,孩子只有沒有這些行為才是最安全的,如果讓老人認識到這種高度,從保護自己、保護別人的角度去想,行為就容易改。孩子的行為和老人的行為,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這些事情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

34. 咨客:恩。

35. 張醫生:老人帶孩子會有很多優點,比如時間充裕、關懷得無微不至,往往不好的方面就是剛才說的那些事,那麼努力把好的方面保留下來,把不好的方面慢慢去掉就好了。

36. 咨客:好的,謝謝。

 

【諮詢思路】

一. 評估:鑒別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的原因,是為了吸引家長的注意力,是為了攻擊對方從而贏得更多的利益,還是在自衛的過程中出現了過激反應。

二. 例外:觀察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是否始終持續進行、是否有例外的情況。比如,這種行為是每天都出現,還是一周中的某幾天孩子會相對比較溫順,是否與某些特定的事件有關。

三. 規律:家長需觀察使用哪些方法能夠有效地控制孩子的行為,從而總結出家長的方法與孩子的行為之間的規律。

1.  獎勵:當父母給孩子糖吃的時候,孩子的行為就會好轉,家長就可以多做這種具有獎勵性質的行為,發揮「糖衣炮彈」的作用來控制和改善孩子的行為,這是最值得提倡的方法。

2.  懲戒:當「糖衣炮彈」失去效力的時候,對孩子實施「懲戒」也不失為一種手段。在安全的前提下,懲戒的行為包括拿走孩子心愛的玩具,讓孩子得不到想要的東西,適當地關禁閉等等。但是,對孩子的懲罰有一條上限,絕對不能達到虐待孩子、危害其人身安全的程度。比如,體罰孩子、控制孩子的飲食、飲水、如廁等行為,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傷害,不能施行。

3.  獎勵與懲戒需要交替進行,不能單一使用某一種方法。

 

【案例啟示】 

一. 祖父母與父母在教養孩子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

1.  父母:相對來說,年輕的父母與孩子的年齡差較小,自身的脾氣比較急躁,對孩子往往比較嚴厲和苛刻。

2.  祖父母教養孩子會有利有弊,需要保持好平衡:

1)  祖父母通常時間比較充裕,有條件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在生活上對孩子的照顧無微不至,這是祖父母撫養孩子的優點

2)  由於祖輩與孫輩的年齡相差巨大,並且老年人的忍耐力較強,只要孩子的行為不涉及到安全問題,祖父母通常都會盡量容忍,對孩子的過錯的原諒程度也比較高。長此以往,孩子會發現在祖父母面前受到的約束和懲戒較少,因而變得更加膽大妄為。

3)  並且,祖父母與父母往往處於不同的時代,其價值觀和行為方式都有所區別,即所謂的代溝。當孩子遭到父母的懲戒時,會利用祖父母與父母兩代人之間為人處世和管理方式的差異,在鷸蚌相爭的過程中,坐收漁人之利,甚至孩子會拿著祖父母的「令箭」挑撥離間、向父母討要利益,這就不利於改變孩子的行為,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4)  因此,在管理孩子的問題上,全家人需要經常溝通、各抒己見,但必須先民主後集中,保持統一的價值觀和一致的態度,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正確的道路上成長起來。

二. 慣子如殺子:在溺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可能因缺乏團隊精神而難以融入現代社會,難以在未來取得更大的成功。因此,適當的管教、訓練、獎勵、懲戒,這些方法都可以交替進行,目的是培養孩子養成更多良好的行為和習慣。

三. 通常,十八歲之前,人的行為非常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而成年之後的行為則難以改變。所幸,案例中的孩子僅僅三歲,家長大可不必過度憂慮,只要父母持之以恆、恰當管教,孩子的行為得以改正的幾率非常高,甚至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撰稿、編輯:許倩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芳草 2011-2-14 08:17
謝謝指點。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01:1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