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網上的柏林牆

作者:belgiumchina  於 2011-2-19 05:4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網上的柏林牆

                ·楊 明·

柏林牆坍塌了。它不是因為年久失修,或因時間久遠,像古代的殘垣斷壁。柏林牆的構築比用德語羅作城堡的卡夫卡小說還荒誕,它是一小部分人以自由和安全的名義修建起來,阻隔和妨礙了一個民族的自由,它將柏林一分為二,它將德國一分為二,它將世界一分為二。這樣堵人類作繭自縛的牆,建立在古代戰爭年代尚情有可原,但是出現在向以智慧冷靜善於思考和發明創造而著稱的德國日爾曼民族身上,實在令人不可思議。

當然人們可以說明這是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爭鬥作崇,是出自俄國人同一陣營的唆使,但這堵牆的的確確成為德國現代歷史上最醜惡的現象,一方面,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要為侵害它國的罪行承擔集體責任,任由戰勝國佔領和分割他們的國家,分割他們的城市,承受屈辱和心理代價;另一方面東德政府必須聽命於蘇聯克里姆林宮決策者指令,用俄國蠢笨的方式,在東西方列強的默許下,壘起維持臉面防止外逃的柏林牆。德國被囚於有限的自由空間之中,他們是戰敗國家的西方二等公民必須同時聽命於美、法、英和俄國的擺布。但是西德和戰後日本一樣,採納的是接近於美國的政治經濟制度,經濟社會的恢複發展很快,德國西部的科學技術依然是世界一流的,人民生活的改善也對同樣是日爾曼民族的東德有極大的吸引力,但是受蘇聯指揮的東歐集團在政治上施行的獨裁製度是不會給東德人自由的,因而也就產生了東德和東歐小國民眾心裡到行動上抵制和反抗,像海潮一樣一波接著一波,一浪高過一浪。當匈牙利人衝破設立在奧地利邊境的鐵絲網之後,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九日,德國人終於揭竿奮起拆毀了圍困久矣的柏林牆。

柏林牆從一開始,就是少數人對付多數人的手段,與之相應的是蘇聯東歐對知識分子思想自由的管制,書信檢查制度這一切隨著柏林牆倒坍和東歐蘇聯巨變而逐漸煙消雲散。

德國人有理由慶幸國家的統一和享受自由民主的歡樂,只是類似於柏林牆的人為障礙阻擋人們行動和思想自由的東西還存在。在中東衝突當中,壁壘高牆拔地而起,在美洲,為了防止墨西哥非法移民的湧入,二千公里的阻隔設施橫貫美國墨西哥邊界,在亞洲分裂狀態的國家中,一國人民成為少數統治者的人質,民眾不但沒有思想自由、出國旅行自由,連打手機的通訊權利也被剝奪,更不用說通過網路進行的國內國際聯繫了。

網路上的柏林牆是一種客觀存在,它妨礙了全球信息的暢通無阻。從科技層面上看,網路是在真正意義上將全世界居民的聯繫變成瞬息相通的地球村。所有的人都有權利充分利用這一科技進步成果,分享人類共同創造的智慧信息財富。但是由於民主法制觀念的缺失,特別是網路管理法規的不健全,非法侵犯民眾享用全球網路信息自由的現象,這是違背常理,毫無道理的。

在現實生活,人流和物流的自由已成為現實,包括海峽兩岸由小三通變成大三通,飛機直航這種直接接觸和交流,不管是民間和官方的都是必要和有益的。國人組團去發達的國家如北美、歐美、澳洲和日本甚至非洲國家,都變得更加便利,而上述國家和地區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所有信息交流方面都是自由和開放的,當然主要是以英語為主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漢語大中華網在電子技術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依然缺如以網民數量居世界第一的情況下,在全球獲得信息質量方面卻遠遠滯后,人為錯誤的阻隔自由獲取華人世界各地各種網站提供的信息令人啼笑皆非,甚至怒不可遏,網路上的柏林牆違背人性和理性必須拆除。少數人杞人憂天以為拉起大網就可以阻止先進思想文化傳播,是和阻礙大三通一樣愚不可及,網路是人與人之間,相同和不同民族與社會之間交流最便捷的手段,應當因勢利導而不是螳臂擋車,讓人家說話網不會塌下來,所以不能僅僅網開一面,讓少數特權階層享用,而應當相信大多數人有正確判斷能力,自由享用高科技提供的獲取信息四通八達的通道。國際間的協調對網路法規建立建全管理是必要的,但是民主與法制并行是必要的前提。個人自由獲取和提供信息是以尊重他人權利為前提使社會在信息分享和管理方面進入良性互動。目前的當務之急,是要拆除網霸,讓信息自由流通。信息高速公路上設置的路障和鐵絲網與駭客一樣有害。

□ 寄自比利時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8 18:2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