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問君西遊何時還

作者:belgiumchina  於 2011-1-21 05:1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問君西遊何時還

(比利時    楊明)

東渡西遊,自古有之。所謂東渡是指去一衣帶水,一帶可航的扶桑日本。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貿易往來淵遠流長。古代的時候,去一個島國只有依靠船舶,遇到狂風巨浪,赴日之旅便不那麼簡單,像唐代的鑒真和尚東渡,多次難以成行,直至雙目失明才如願以償,今揚州供養鑒真的廟宇偏偏以大明寺命名令人唏噓感嘆。後來往返於中國的人士不計其數,但是同樣對亞洲的印尼、台灣諸島感興趣的荷蘭人,遠沒有西班牙人佔領菲律賓那樣順利,荷蘭人最終沒有攻打日本成功。後來日本開放海禁富國強兵,中日甲午戰爭一戰,滿清海軍潰不成軍。後來就有孫中山、蔣介石甚至周恩來這些人物去日本留學,他們西歸之後,在現存中國政治舞台扮演了重要角色,為中國的改變發揮了作用。其中如孫中山、周恩來者,還有去歐美遊歷的經驗。

去歐美也就是去了西方,但是西方取經在古代的中國僅僅是指西域,也就是唐詩所說的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去陽光無故人的甘肅敦煌以外。那時,像玄奘這樣的和尚,餐風露宿,長途跋涉,去中亞南亞一帶取經,可謂歷盡艱險,不僅帶回和翻譯了大量佛經經典,還寫下重要的著名《大唐西域記》唐僧去西方取經,可歌可泣,立志取回真經的玄奘並沒有因為迷戀沉浸於西方佛教文化而不歸,他研究掌握通曉了佛典的語言和道理,就滿載而歸,對傳播佛教思想,宏揚佛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唐代的旅行,長途跋涉要靠僧人的行走和馬匹以及楫舟。

到了明代鄭和下西洋,可謂浩浩蕩蕩,應當和今天的豪華游輪一樣威武雄壯,他們去了非洲的肯亞,還帶回了長頸鹿,但那時中國人沒有滯留不歸的海帶,因為夷蠻之地,遠沒有封建經濟發達的華夏城市生活。那時的手工藝者也不知道非洲的地下埋了金礦和鑽石礦藏,到了中國人被當做豬仔一樣販賣到大西洋的另一頭和太平洋的舊金山,從而也加入築路淘金的熱潮,已是清代的事情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大批華人被運往法國馬賽港,中國的滿清王朝也已經垮台了。被送往歐洲的這批賤民,不像清王朝駐巴黎倫敦還有布魯塞爾的公使外交大員那樣峨冠博帶氣宇軒昂,他們被迫挖戰壕,做苦工行苦役,備受壓迫煎熬,戰後一部分歸國,一部分留在歐洲。留在法國或去了德國、荷蘭、比利時的年輕華人也結婚生子繁衍後代,一代又一代在海外打拚奮鬥,形成了特有的華人社會,他們當中的大部分子承父業,開餐館,賣瓷器珠寶或替洋人打工,少有在政界拋頭露面,東方人含蓄內斂的性格,使他們不願意惹是生非管閑事,所以後來即使成了腰纏萬貫的老闆和華商,還是不動聲色,不事張揚。

然而二十年代以後勤工儉學的那批中國人多是知識分子中的精英,除了學習各類科學知識,也有受蘇俄和第三國際安排影響的投身於政治活動的人物,其中像鄧小平,曾在         工廠做工,半工半讀,和他一塊兒在巴黎的同伴,後來留在法國,也只是開了餐館,等到鄧小平重訪法國時,人事蒼桑,今非昔比,二個人的境遇有若天壤之別了。鄧小平後來在勤工儉學時,參加了各種政治活動,途經蘇聯。歸國成了個人的抱負和理想,這與同樣有過曾被迫在海外考察遊歷的另一類人物如楊虎城者,命運完全不同,楊虎城在西安事變以後,為蔣所逼,讓他到歐洲遊歷考察,實際上是變相流放。楊虎城滯留海外過於寂寞,又心懷救國救民的志向,毅然返國,最終卻被蔣介石拘禁喪失自由。楊虎城自然想像不到後來發生在張學良身上的一切,張學良雖然長期喪失自由,卻並沒有死於非命,雖然高壽九十餘,卻不得不滯居夏威夷,有國不能還,終於海外。張學良一生只做了一件轟轟烈烈震驚中外的事情,就是捉蔣抗日,至於陪伴蔣介石後半生的宋美玲,最後也不得不富居紐約,百餘歲而客死西方。這是她個人的選擇,也許出於無奈,好在宋美玲金錢無數,身邊又有親近者,遠不像下層的文人張愛玲那樣悲慘。

來到西方的中國人,究竟是個人動機還是生活環境使然,使他們的命運囧然不同,實在可以探究。當年,曾經為傾廷袁世凱北洋政府以及蔣介石職務的職業外交館顧維鈞,在其回憶錄第一卷中提到他在哥侖比亞大學的導師催促他提前結束博士論文編撰回國應命加入袁世凱幕僚工作,美國人當然知道他的使用價值,他急急忙忙答辨而獲取學位專程歸國,為袁世凱效命,後來又為蔣介石出使聯合國,一生多彩多姿而終於海外。

但是並不是留學海外的人都滯留在海外,雖然八十年代至今派往西方的中國學子的大多數還在國外,他們應當有機會在各個層面發揮改造中國和世界的影響力。

當年留學美國的錢學森,師從馮卡倫研究空氣動力學,研製導彈飛機的工程學。回中國時卻受到美國政府的阻撓,他是在比利時的蔣百里小女兒,也就是錢學森太太蔣英的妹妹蔣華的幫助下,由中國方面的干預而最終從西方歸國的,錢氏回國是研究製造導彈和後來回國的楊振寧完全不一樣,楊振寧
主要的成就是和李政道在美國理論物理學         研究方面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並雙雙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歸國時年事已高,做不了什麼大事了。

現在學成回國的海外留學人員幾乎年年月月都有,這不僅對於每一個人個人的選擇是重要的。對一個地區一個國家在相應領域的改變也是重要的。中國的開放應當是全方位的,不僅在經濟和科技方面,在國家管理方面,亦應如此,所有海外精英和飽學之士都應當有機會改善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方面發揮作用。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23:4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