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桑德伯格的名言:「如果事實不利於您,辯論法律。 如果法律對您不利,爭辯事實。 如果法律和事實都違背了您,拍桌子,然後大喊大叫。
如果你是美國人,無論你是美國那個黨派的人,今星期四是一個美國民主政治的好日子 。 作為一個握有公權力的美國總統,去給烏克蘭總統打電話,以發放美國國會已批准援助烏克蘭經費為交換條件,要求烏克蘭總統公開調查自己的競選對手美國前副總統拜登,這以公權謀私利行為超越了美國憲法和總統職權範圍,理應被國會彈劾調查!到此為止,共和黨議員們和川粉們無法為總統以經費為交換條件串通外人打擊自己人的腐敗行為辯護,唯有攻擊民主監督過程為"鬧劇、瞎鬧和內訌」。
在是否彈劾特朗普總統的問題上,民主黨人曾長期猶豫。現在,民主黨人邁出了相關複雜程序的第一步。美國憲法對罷黜國家總統設定了很高障礙。以下是德國之聲中文網重要問答。
何謂彈劾?
彈劾(impeachment)是美國憲法規定的一條途徑,使罷免總統、政府成員或法官成為可能。國會可因當事人犯有"叛國、受賄或其它嚴重罪行及不檢點行為"而罷黜總統。有關總統的犯罪程度必須達到多大方能被彈劾,對此,沒有明確定義。彈劾程序是否運行並獲成功,說到底,起決定性作用的最終不是司法解釋,而是國會中的多數關係。
程序如何運作?
理論上,眾議院的每一成員均可啟動彈劾程序。經由宣布將展開調查,本屆眾院議長、民主黨人佩洛西已走出這第一步。在歷史上曾有過的數次彈劾事件中,均是國會司法委員會主持這一步驟。不過,佩洛西表示,對特朗普的調查將由6個委員會攜手實施。在調查框架內,將詢問證人、評估證據、確定罪名。
下一步是,眾院全體會議表決控罪法案。通過該法案只需簡單多數,從而得以正式控罪,這就是所謂的"彈劾"。
接下來,國會參議院啟動程序,再度詢問證人。此後,參議員們投票表決被告是否犯罪。為解除被告職務,須有三分之二多數。
特朗普遭罷黜的可能性多大?
在此案上,共和黨議員們是天平上的砝碼。因為,雖然民主黨人在總共424席的本屆國會眾院擁有明顯多數(235席),可以通過彈劾特朗普的法案。但是,特朗普的共和黨人卻在參院佔多數,在總共100個議席中有53席。為能罷黜特朗普,民主黨人需在參院至少爭取到20位共和黨同仁。
美國歷史上有否發生過彈劾案?
迄今,在美國歷史上有過3個彈劾總統事件,均是眾議院作出決定,啟動彈劾程序。不過,這3次彈劾無一成功。
- 1868年,啟動對安德魯·約翰遜(Andrew Johnson)彈劾程序,原因是,他在安排政府職位時蔑視國會參與權。最終,在參院表決時,因一票之差,彈劾案未能通過。
- 1974年,彈劾程序尚處初期階段,深陷水門醜聞的時任總統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主動請辭。當時,國會司法委員會做出決定, 因總統唆使監聽民主黨對其正式提訟,情況顯示,國會內將形成所需的多數。也就是說,尼克松總統通過辭職避免了受罷黜之辱。
- 1998年,啟動對時任比爾·柯林頓的彈劾程序,原因是,他試圖掩蓋自己同白宮實習生莫妮卡·萊溫斯基(Monica Lewinsky)之間的曖昧關係。他曾不顧所作的宣誓而撒了謊,並據信曾試圖阻撓司法工作。不過,在參院表決中,贊同票明顯少於三分之二,柯林頓得以繼續任職。
被彈劾後會發生什麼?
彈劾程序有可能為時冗長--柯林頓案費時約5個月。如果特朗普總統真因這一程序而被免職,現任副總統邁克·彭斯(Mike Pence)將接替履行總統職務,直至2021年本屆任期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