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雞鵝鴨特性比較
一般百姓家養的家禽都有雞鵝鴨三種,其它的品種較少,我們忽略。這裡把它們的特性作一比較。
首先,鵝和鴨屬於水禽,喜歡在水中尋找食物和嬉戲;而雞屬於樹棲動物,害怕水。一旦落水,立即變成落湯雞,很容易被淹死。
三種都是非幼稚性的動物,就是幼崽出殼后,睡一兩天後,就能自己行走,尋找食物了。如果它們沒有這個特性,人類很難飼養它們的。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許多地方,老百姓家裡養的家禽數量,大致是雞最多;鵝和鴨較少,鵝應當是最少的。當然,在江河縱橫的地區或湖區,也許有例外的。這個現象應當是大範圍的,且是持續很長時間的。
這是為什麼?
首先,飼養家禽主要是為了食蛋的目的,就蛋的質量而言,雞蛋最好;鴨蛋次之;鵝蛋最差。蛋用型的家禽,自然也要食肉的,因為公的家禽,多數是為了食肉的。就其肉質而言,也是雞肉最好;鴨肉次之;而鵝肉最次。就其產蛋和飼料消耗之比,估計其順序也是和上述一樣的。就其食性而言,鵝鴨可以吃草和水中動物;而雞隻能吃陸地上的各種食物。雞可以在森林的地面上,刨土尋找其中的蟲子一類食物;而鵝鴨無法翻土的。這樣的幾種條件的綜合,人們就取養雞最多;而鵝最少的。這些知識,百姓中路人皆知的!鴨蛋和鵝蛋只能作鹽蛋、變蛋,或者炒著吃。直接煮著吃,很難吃的。小時候,在端午節,母親分配給我的鵝蛋,我總是最後才吃掉的。
這樣的養殖比例一定是非常長的時間內都一樣的。這有一個有力的旁證:母鴨和母鵝完全喪失了孵卵的功能。人們都知道母雞孵卵;但從來沒有見過馴養的母鴨和母鵝孵卵的。因為人們飼養的鵝鴨的數量較少,不需要它們來孵卵的。時間長了,鵝鴨的這樣生理特性竟然消失了。有人會奇怪:既然母鴨和母鵝不會孵卵,那麼,小鴨和小鵝是如何孵出來的?這靠母雞作代理母親的結果。在春天裡,母雞要孵卵,俗稱是「抱窩」。母雞身體的溫度增高,用手摸就知道了。她就找一個地方趴下,長時間不動的。她自然也不下蛋了。一個家庭,一般只需要一隻或兩隻母雞抱窩。如果同時有多個母雞抱窩,這是很大的經濟損失。
百姓一般讓抱窩的母雞「醒來」的一種辦法是:把已經抱窩的母雞單獨囚禁,一天中給她洗幾次冷水澡,採取物理降溫的辦法。一般幾天後,母雞就會恢復了產蛋的功能。既然人們不需要母鴨和母鵝孵卵,經常善於抱窩的母鴨和母鵝,人們不給它們留後代。長時間的人工選擇,她們這樣的功能就慢慢消失了。這應當是沒有母鴨或母鵝抱窩的合理解釋。現代養雞場里的是否使母雞完全失去了孵卵的功能,我不知道的。猜測應當是這樣的。否則,大面積的母雞抱窩,那養雞場不是損失太大了嗎?(有人可能會推論:這是養雞少的證據嗎?對於那樣的思維,我就不吭氣了)
還有一點,如果你把農民家養的傳統品種的下蛋雞買來,一般是長了8、9個月的公雞,如果你想同樣年齡的母雞,要出很高的價格才行的。另外從現代化養雞場買來雞肉(那些雞,從出殼到被殺,60天!),用同樣的烹調手法,做兩盤,無論是燉、炒、炸都行,或者讓專業廚師做。兩盤不設辨識符號,那叫什麼盲的實驗方法。你嘗嘗二者之間味道的巨大差異!如果有人說,這有區別嗎?那麼,你說的某種肉好吃,我就不看啦!
我說北京烤鴨不太好吃,是把這種因素排除在外的。我吃的還是傳統的鴨子品種的。今天,養殖場像是用打氣筒吹大的鴨子,那就不提了。
從許多國家很少大規模養鴨和鵝,主要為了吃肉的目的,就能說明什麼的。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in 5.4pt 0in 5.4pt;
mso-para-margin-top:0in;
mso-para-margin-right:0in;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in;
line-height:115%;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