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重陽踏青,緬懷先僑

作者:格物便是致知  於 2014-9-25 22:1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原創攝影|通用分類:活動報道|已有10評論

關鍵詞:墨爾本, 重陽, 掃墓

剛過去的星期天,天青氣朗,由墨爾本華人社團聯合組織的「重陽踏青緬懷先僑」活動順利完成。自1852年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洲發現黃金礦后,華人作為最早的淘金者,大量從中國及東南亞湧入維洲,至十九世紀初淘金潮結束,約先後有六萬華人涉足各淘金地區,其中四邑人約有五萬。由於當時生活和工作條件艱辛,缺醫少葯,令不少正值青壯年的華人客死異國他鄉。據四邑廟供奉的當年四邑藉有名有姓的神主牌有八千多個,推算當年客死維洲的華人超過萬人。這些先民屍骨多葬在淘金區附近墳場,據知比較集中的有七個墳場,另外一些分散在不知名的小墳場,已無從考證。而那些在大型墳場的先僑墓群,經過近百年無人關注和修整及拜祭,已破敗非常,殘碑斷石或連碑石丟失,如孤墳野墓。近年,維省華人社團積極尋找及修茸,並每年重陽前組織前往拜祭。今年有一百多人參與,在上周日租乘兩輛大巴前往CreswickBendigo兩大淘金區墳場拜祭先僑。上面照片是在Creswick墳場拜祭現場。該墳場葬382位先僑(俺數碑石上的先僑名字得出數字,或者有誤差),碑石全數丟失或下沉土中,遠看象一塊大草坪。


去年華人社區捐建的碑石。


另一塊碑石記錄382名亡者名字(俺數碑石上的先僑名字得出數字,或者有誤差),但當年華人名字多以台山話「阿某」來記載,後人根本無從考究。碑石傍是兩位墨爾本僑領。


拜祭現場。 


在老華僑帶領下,燃香供奉,供上燒肉、雞、水果等祭品


拜祭現場。


清香漂漂,慰祭先魂,願這些華人先僑安息! 


致祭詞。


拜祭現場。


拜祭現場。


拜祭現場。全體人員三躹躬,現場莊嚴,肅穆,大家都懷著虔誠、恭敬而又謙卑的心祝先僑們在上天安息。


拜祭現場還有不少西人朋友


從墓園中收集的一些殘存碑石。


從墓園中收集的一些殘存碑石。


從墓園中收集的一些殘存碑石。


僑領合照。


拜祭Creswick墳場后,眾人來到寧靜的歷史上有名的淘金小鎮Creswick


歷史上有名的淘金小鎮Creswick


小鎮博物館禮堂聚餐。


聚餐后前往Bendigo淘金區墳場拜祭先僑。


Bendigo,維洲最大淘金地,當年聚集最多華人淘金者,據介紹這裡先後約有五千華人,並以台山人為主。 Bendigo墳場內埋葬了約一千華人先僑,其中不少是台山雷氏族先人。俺曾曾祖父和曾祖父先後也在此地工作,前者伐木,後者經營雜貨,積攢了不少財富,惠及台山中的家人。在這裡艱苦環境中度過不短時間的他們,不但沒有客死異鄉,最後帶著一筆小財富回鄉,是非常幸運的。


洪門民治黨在1961年立的紀念碑。


Bendigo墳場中整個華僑先人墓群比較荒涼,碑殘字缺,不少墓碑已下沉或丟失,完整隻有很少一部分。


拜祭了先人,清香漂漂,慰祭先魂,願華僑先人安息!  


拜祭現場。


四邑會館退休老僑領呼喚先僑。


Bendigo先僑墳場。


不少是台山雷氏族先人。


不少是台山雷氏族先人。


殘碑斷石,魂牽夢繫。


下午順道參觀了Bendigo金龍博物館。


參觀了Bendigo金龍博物館,雖然沒有找到俺曾曾祖父及曾祖父的痕迹,但發現Bendigo華僑歷史主要是由台山人譜寫,而且雷姓祖先是主要角色。金龍博物館由祖籍台山大江鎮的澳洲第二代華人雷揚名先生夫婦,積聚二十餘年心血創辦的。這是一座弘揚中華文化,緬懷先人業績的殿堂。博物館的建築設計新穎別緻,展品十分豐富,而且具有歷史教育意義。因此,它轟動了整個澳大利亞,世界各國來到澳洲的遊客大都爭取前來參觀,領路東方文化在澳洲發展的史實。如今金龍博物館成為澳洲的—處重要旅遊景點,也是澳洲華人的驕傲。金龍博物館展示從「淘金熱」時代到現在的中國人的生活實況以及華人社會的歷史。這裡收集有許多珍貴的中國傢具、裝飾品以及一些刺繡的錦旗和衣服等。其中,每年由當地中華公所籌辦的「中國龍節」時用的巨龍也在其中,它的長度超過了100米。金龍博物館實際上是一座展示淘金年代四邑人傳播到澳洲的中國民間傳統文化博物館。


雷揚名先生介紹:博物館的文物文件記載當年Bendigo 露天淘金面積達3600公頃,1851年至1854年間,僅僅三年黃金產量68萬斤,以後綿延數十年黃金產量更是不計其數了,因此班迪戈一帶便稱為大金山或新金山以示與美國的舊金山有別。在這場淘金的浪潮中,多少華人流血,流汗,慘受折磨,露宿風餐,挨受鞭打、壓迫.染上流行疾病,過著非人的生活,因而死亡異鄉的難於計數。這裡的歷史是前後以數以萬計華工的血汗所凝成的,由於華人眾多,除了從事淘金之外,各行各業也隨著發展起來,例如經營雜貨店、食品店、裁縫店、中藥店、小手工業工匠等也相當興旺,也有從事農業、畜牧業和製造工具及加工業的。出現許多華人聚居的群落,許多風俗習慣都是從中國南方流傳過來的,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中華文化,華人自稱是龍的傳人。                                                                                                                                                                                                                                                                                                                        

一組蠟像重現百多年前先僑的生活情景,展示了「淘金熱」時期四邑人的生活情況,如雜貨店、中藥店、洗衣店、縫衣店,博物館還展示了許許多多舊照片、先僑與在中國家鄉的親人的聯繫信件等,儘管是點點滴滴,但好震撼、感人、刻骨、銘心和令人唏噓。


博物館里還有不少當地華人後裔捐贈的中國物品,還有收藏家擺放在那裡的藏品,很中國,甚至感覺太中國了,因為色彩特別濃重,把所有的中國元素都集中在一起了。


這些葬身於異國他鄉的先僑們,百多年前貧窮的封建中國,為了家庭不再貧窮,隻身去到陌生國度,可惜壯志未酬身先死,值得後人敬佩和學習。安息吧!尊敬的華僑先輩們,四邑人將會永遠懷念你們,晚輩們將永遠不會忘記這歷史的一頁。



高興
1

感動
1

同情

搞笑
1

難過

拍磚
1

支持
8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0 個評論)

回復 來美六十年 2014-9-26 01:04
我們此地中華會館只有清明春祭,毎年一次.
回復 xqw63 2014-9-26 02:52
第一代背井離鄉的華人,多少辛酸不言中
回復 白露為霜 2014-9-26 06:57
展品很多。
回復 格物便是致知 2014-9-26 21:57
來美六十年: 我們此地中華會館只有清明春祭,毎年一次.
我們也是一年一次,由於地處在南半球,所以在重陽節前祭祀。
回復 格物便是致知 2014-9-26 22:01
xqw63: 第一代背井離鄉的華人,多少辛酸不言中
這些先僑出生在落後貧窮的封建中國,為了家庭不再貧窮,隻身去到陌生國度,可惜不少人壯志未酬身先死,值得後人敬佩和學習。
回復 格物便是致知 2014-9-26 22:02
白露為霜: 展品很多。
謝謝!

祝周末快樂!
回復 xqw63 2014-9-26 22:02
格物便是致知: 這些先僑出生在落後貧窮的封建中國,為了家庭不再貧窮,隻身去到陌生國度,可惜不少人壯志未酬身先死,值得後人敬佩和學習。
都是生活所逼啊
回復 格物便是致知 2014-9-26 22:02
twmp88: 太老土了,沒有生氣。站在物品前面看不到讓人懷念或激動的意境。無法融入世界級的文化就只能懷舊了,語言中隱藏著同一慣性的行為和思維,為了生存而有幸地把那些
不清楚老兄在說什麼。
回復 nierdaye 2014-9-27 08:24
xqw63: 第一代背井離鄉的華人,多少辛酸不言中
    
回復 格物便是致知 2014-9-27 23:05
nierdaye:      
祝周末快樂!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17 04:3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