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懷對母校的懷念,趁游廣州西關,順路來到一德西路,去尋找我曾學習上課六年的母校一德西路小學,遠遠望去,學校還在,隔離左右面目全非,左邊的雄鷹糖果廠(當年每周一次學工,去該廠學工),巳由玩具商場取代...........
走近一看,學校巳改名為真光小學,有點莫名其妙.......
後上網一查,原來一德西路小學巳被合拼為真光小學,並成為真光小學第一校區(正校),而歷史上的真光小學始創於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至今已有132年歷史,是廣州市最早創辦的學校之一,
也是全國較早的女子學校及第一批使用統一教科書的學校之一.與香港真光中學,九龍真光中學,
真光女書院,香港真光書院,廣州市真光中學,長堤真光中學,真光幼兒園同出一源..........
故此.....
原來就讀了六年的普通小學,三十多年後,忽然變成百年名校,
而自己一舉"被"成為百年名校校友..........
有點莫名其妙......也有點尷尬


正門,那天下午學校正在上課,大門緊鎖,不能入內參觀,只得隔門遙望.......

在右面的浮雕(如下圖),過去是黑板報,長長的黑板報,每星期要更換一次,我在三年級到小學畢業,曾擔仼少先隊大隊宣傳委員,負責每周牆報設計製作,每周有一兩天課後留校出黑板報,當然,手下還有一個牆報小組.


(從上面浮雕照片起,下面幾張照片下載自真光小學網頁)

這四層教學大樓建於60年代末.....

重新裝修如新......

過去原是跳高跳遠的沙池.....

從網上搜集的真光小學介紹:
廣州市真光小學歷史 1868年(清同治七年)春,那夏理女士由美抵穗,並於1872年6月16日在廣州沙基金利埠(今六二三路容安街)創辦了真光書院.學校最初入學只有6人,均為女童及婦女.這是繼斯禮會所辦的淑正學校后,廣州第二間女子學校.那女士為真光學校制定校訓:爾曹乃世之光,爾光當照人前(現真光的校訓是:爾乃世之光),這是"真光"校名的出處.校徽是一顆銀星,校色是藍色和黃色,日後真光學生稱為"藍黃兒女".1875年真光校舍遭焚毀,於1878年遷校至長堤仁濟街(現仁濟路孫逸仙門診部).1910年,真光書院改名真光學堂.1912年,按教育部規定,改名為真光學校.至1916年,真光已發展成頗具規模的學校,設有初小,高小,師範,研經等部.1917年,在芳村白鶴洞增辦中學(現廣州市真光中學).同年,那夏理女士因年事已高,宣布退任,真光學校由羅劉心慈女士出任代理校長,兩年後正式就任校長,這是真光首任華人校長.1925年,改由二女兒羅道真任校長.1928年,真光學校移交華人自辦,由劉心慈大女兒羅有節任校長至1950年.1938年,真光小學增辦初級中學,因當時廣州已有真光中學,而教育部規定,在同一市區不準有同名同級的學校,故改一字命名為"真中中學"(現長堤真光中學).解放后,真光小學先後改名為公立十九小學,中區太平街小學及仁濟路小學.1958年,國家征地擴建中山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學校乃遷至長堤石公祠直街.1995年,政府斥資數百萬元重建新校舍.1996年3月21日,經越秀區人民政府及廣州市教育委員會批准,正式複名"真光小學".1999年9月,與一德西路小學合併一德西路小學曾是私立文林小學,后改為太平街第二小學,鹽亭西街小學.2004年9月,真光小學再與新橋市小學合併.新橋市小學建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校名曾經市私立道傳學校,紅岩小學,紅書南路小學.新橋市小學曾被評為廣州市優秀家長學校.現任湖南省副省長於幼軍,廣州市委統戰部部長孔少瓊,廣州市體委副主任李乃鎮畢業於此校。
廣州市真光小學簡介 廣州市真光小學現在由石公祠校區,一德西校區和新橋市校區組成,佔地面積4314平方米,有教學班28個,在校學生1074人,教師79人,其中高級教師30人,一級教師40人,大專及以上學歷60人。 學校先後被評為「廣州市一級學校」、「廣州省綠色學校」、「廣州市紅旗大隊」、「廣州市紅領巾示範學校」、 "越秀區小公民道德建設示範點"、 「廣州市紅十字達標學校」、「越秀區文明示範校園」、「越秀區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單位」、 "廣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集體。近幾年,各項比賽獲國際金牌2枚,全國金牌8枚,省市第一名(一等獎)25個;省青少年擊劍冠軍1人、全國故事大王稱號1人、全國奧數一等獎1人、「華羅庚金杯」賽一等獎1人;更湧現出「廣州市見義勇為好市民」、「全國好少年」葉鵬同學等優秀學生。乒乓球、擊劍、射擊、跆拳道等體育運動項目在市區比賽中均名列前茅,學校還成立了廣州市首支小學生舞龍醒獅隊。
真光小學歷任校長為:劉心慈,羅有節,陳惠娟,馮肇洪,蔡文瑛,陳棠輝,鍾其穎,王華,梁延年,馮世安,李殿岳.葉志丹.張建軍(現任校長)
原新橋市小學歷任校長為:黃家強,羅蘋珍,朱慧靈,馮肇洪,陳琰玉,梁潤芳,李妙蓮,王華,馮倩萍,馬展峰.
一百三十多年來,真光人才輩出:
陳香梅,她是知名政治活動家,美國國際合作委員會主席,總統府白宮學者委員會委員,廣州市榮譽市民; 譚煥容,陶開裕的夫人,她是廣州市榮譽市民;廣州市政協常務委員,真光小學校董會名譽主席; 羅福華,羅劉心慈校長的長孫男,曾任香港政府津貼合一堂學校主任,九龍合一堂貼值理兼青年部副部長,是真光小學名譽校長; 嚴羅愛華,台灣第二任總統嚴家鑫兒媳婦,真光小學名譽校長; 關恩佐,是培英中學第一任華人校長,亦是真光學校於1918年成立董事會後第一任董事長; 關相和,婦產科著名醫生,曾任夏葛女子醫學院教務長及代院長,柔濟醫院(現廣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及代院長,曾任仁濟街真光學校校董多年; 汪彼得,曾任仁濟街真光學校校董,九龍真光中學校董會主席,香港真光中學校董會主席; 汪曼華,曾於真光小學就讀,是汪彼得博士之女兒,現任九龍燕京書院的校長; 張瑞芬,1932年在美國考取了飛行執照,成為我國第一位女性飛機師; 梁毅文,是婦產科名醫,曾任廣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院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對我國醫學教育貢獻殊多; 廖奉靈,曾任仁濟街真光學校校董,協和中學校長,廣州市教育局局長等職務.
下輯預告:從30層摟高往下張望的視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