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對視

作者:暗夜行路  於 2013-8-9 21:5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2評論

我在和日本人說話的時候,常常不知道該把眼睛看向何方。因為我受的教育是,在別人說話是要看著說話人的眼睛,以示禮貌。但在日本,目視人家的眼睛,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禮貌,這個詞在不同的國家,由於民族性格,會出現相反的行為。讓我們看看日本人為什麼要避開別人的眼光。

「過去的許多遊戲都漸漸地消失了,[對視]就是其中的一種遊戲。

不倒翁,不倒翁,

來玩對視的遊戲,

你看我,我看你,

誰先笑,誰就輸。

一邊唱著這首童謠,一邊開始盯著對方的眼睛,對方怎麼也不笑時,這邊做出各種鬼臉逗對方。這個遊戲的童謠,依地方而不同,曾有一段時間,這是使孩子們高興的遊戲之一。現在如何呢?很難調查清楚,不能下結論,但可以看到,它已是昨日黃花。

柳田國男先生認為對視遊戲的起源可以用日本人的[靦腆]來解釋,為舒解與人相對時的緊張進行的[練習]。『至今為止一直生活在無拘束的朋友間的人,初次去看一個陌生人的眼睛是需要勇氣的,即使雙方都有希望認識對方的念頭,肯定有一方意志弱的人先避開對方的目光,接受對方的注視。通常群體的力量會使一個人堅強,假如有許多朋友在場就能平靜地看著他人,或是能目不轉睛地回視對方,變成這時的意志堅強者。這種勇氣是意志的力量,也是可以通過練習培養出來的,於是古人有一種競技叫目勝,就是現在對視的起源。』(《明治大正史世相篇》)

這是意味深長的見解,首先第一是,[群體][個人]的問題。有一句話是[依靠人多],這句話不僅指在打架和辯論時。說今天沒有感到太多的緊張,實際是說,對和一個人初次見面懷有恐懼,至少是不自在。在有些地方有[見面宴]的詞,這是為了緩和與不認識人相見時的緊張而在一起吃飯,這頓飯就叫[見面宴],由此可以使自己安定下來,反過來,也證明了過去的人對初次見面是多麼的神經質,不在一起吃頓飯,就無法放下這件事。

即使是在今天,特別是女性還不習慣和他人見面。例如,在要求與我會面的人中,如果是女性,可以肯定地說,會是兩個人相伴而來,我認為她們不是對異性的我,有著戒心,按我的想法她們是把[見面的負擔]一分為二,光這一點也讓她們輕鬆了許多。

我想大家都看過動畫片《海螺先生》,年輕的女性在與被介紹的對象或者什麼見面的時候,拚命地薅著塌塌迷,等自己意識到時,周圍已經是一片碎末。我想到與這種情景相似,在過去常有的女性的舉止是,在這樣的喘不過氣的見面時,女人拚命用拇指和食指量著塌塌迷的邊沿,張開的手指象圓規一般,開閉著,這是在做和服時量尺寸的方法,是勞動習慣的再現;也有女人把手放在膝上,兩手相握,兩個大拇指輪番地動著,這是編織勞動的再現。不管怎麼說,會面讓人精神疲勞,為了從這種疲勞狀態解脫出來,只有再現自己勞動的行為,這樣做能夠回到勞動的[愉快]狀。這又成為,對人類來說熟悉的勞動是安樂的逆說。一動不動地坐著,特別是在對方的注目下一動不動地坐著,比起勞動更費勁,於是人想[逃避]到勞動中。

說一點兒題外話,有一次,一位女學生對我說:「我最喜歡有老師出場的電視節目」,這讓我吃驚,問她為什麼?她告訴我:平常不可能直盯著您,看電視時卻可以把老師臉上的皺紋都數清,覺得有意思。什麼有意思?正是被注目的我丟人現眼——所以在電視上出現要說沒神經也是沒神經,是[不知羞恥],在電視上的人是純粹被看的存在,被看而不能回視,這是產生羞恥的狀況。

過去,只有藝人處在這種位置,演員、藝人為此進行了訓練;現在,連貓、勺子都成了[純粹被看的存在],或者說想成為這樣,這是文化的一種令人恐懼的變化。

把這先放在一邊,原來躲在人群中的輕鬆態度,隨著大都市的成立不復存在,人被扔進了陌生人中,不得不和他人的交往中過日子,這產生了新事物——困惑。[目勝]的遊戲原來是在成人的酒席中進行的,能產生這樣遊戲的自身,是與當時世界屈指可數的大都會江戶的繁榮相關的。

[火災和吵架是江戶的花]

火災是物的新陳代謝,吵架是人的新陳代謝。人進出的不停更換,成為江戶的繁榮。沒有閑時間見人就搞[見面宴]之類的,簡單地拜訪一次便了事,吵架算是遊戲,也是[見面宴]的替代品。

過去有句笑人的話[父母為孩子們的吵架出陣],是因為孩子的吵架是孩子進入社會的訓練之一,過去人認為,正是吵架使孩子成長起來。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的吵架所起的作用,在教育上佔有一席,引起了外國學者的關。然而,在歐美,這種作用默默地起著潛在的作用,甚至不為那些機敏的學者注意到。

在日本,過去的吵架,不是對孩子,是作為對成人的教育機能,從吵架開始認識對方,兩人成為摯友,這一點兒也不新鮮。

據我的推測,不管是[目勝]也好[對視]也好,都是教育上吵架的延長、乃至被提煉的精華,就象柳天國男指出的那樣,可以說[對視]是通過練習,培養意志的一種方法。

但是,[對視]說到底是種遊戲,懷著上述那樣嚴肅的目的,就不會成為遊戲,開始是[靦腆],進而[吵架],乃至[對看],不久,一下憋不住笑著打起來。這個笑著打起來與開始的[靦腆]是不同性質的,我認為是新文化出現的標誌。

按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認為,[對視]的消失是因為從靦腆到笑著打鬧的過程是初次見面彼此交流的全過程,到今天已經失去了意義。」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6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千年等一回 2013-8-9 22:23
從眼睛最能看出人的內心變化,西方的文化中在說話時對視是真誠的象徵,我猜這和西方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教育他們談話時要對視有關。有時我們如果想對孩子說些重要的事,會在孩子面前蹲下或單膝跪下,對視和孩子談話,這可能養成西方長大的孩子往往和大人說話是沒有退避害怕的心理。
回復 白露為霜 2013-8-9 23:56
在美國不看著別人眼睛要麼是心不在焉,要麼心裡有鬼。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暗夜行路最受歡迎的博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05:2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