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理工學子的文史情結

作者:瀑川  於 2022-7-30 06:4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自我介紹|已有7評論

理工學子的文史情結

王克斌1944年生於北京,在南城長大。1952年就讀於清華寺街小學,1958年考進第九十中學,1961年保送到清華附中。1964年考進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畢業后留校工作。1978年考到科學院研究生院讀研。1981年通過CUSPEA考試到斯坦福大學深造,專業實驗核物理。畢業后在麻省州立大學和弗吉尼亞大學從事高能電子和光子散射研究二十餘年。2010年7月開始學習寫作。現定居於美國加州。  


1 秋水長天  (Qiu Shui Chang Tian)

這是一部涵蓋70年的長篇紀實。作者憑藉栩栩如生的記憶,重現了曾經蹚過的歷史長河。書中描寫了窮鄉僻壤的風土人情,衚衕景象。記錄了他從愚鈍到考進清華的成長過程。他揭露了十年浩劫的罪惡,一個熱血青年慘遭迫害,不得不面臨生與死的抉擇。他抓住了改革的機遇,挑燈夜讀。考到科學院讀研。人到中年,他又通過CUSPEA,到美國求學。經過七載奮鬥,獲得博士學位。繼而到美國東部從事實驗核物理研究。2010年退休后開始寫作,有各類文章300多篇。這部長篇紀實便是回憶文的集錦。《秋水長天》從個人的視野展現了中國不同時期的歷史縮影,描述了在美國東、西部的環境和感受。從小到老,本書將給讀者帶來許多動人的畫面和百味人生,再現一個代表特殊年代的人生歷程。本書以1981年劃界,分為兩篇,即中國篇和美國篇。

清華校友徐春錫學長為本書提供封面照片,作者在此感謝。



2 漁舟唱晚(短篇散記)(Yu Zhou Chang Wan)

1940后出生的這一代,不管他們多麼平凡,卻也伴隨了一個不平凡的時代,擁有一個難忘的經歷。因此他們都有一肚子的故事。生在民國,長在共產。他們品嘗過貧窮,忍受過飢餓,遭遇過衝擊。從懂事開始,他們就目睹了接二連三冷酷的運動。從三反五反、土地改革、公私合營到反右、四清和文化革命;接著又是改革開放和一帶一路的中國夢。他們的一生沒離開過運動。這一代知識分子,有的倒在血泊中,有的被嚴酷清算,有的把一生獻給荒山野嶺。他們是一批被利用后又被淘汰的「天之驕子」。失去了十年的青春,他們又重振旗鼓,追趕時代的腳步。到了晚年,有一些人終於大徹大悟。於是開始寫作。有目共睹,在歷代的清華學子中,這一代的著作最為豐富。《漁舟唱晚》收集了作者這幾年寫過的短篇和散文。有衚衕的風土人情,有文革的暴風驟雨,有出身論的殉葬者,有對時事社會的譏諷,有對發小的回眸思念。應當承認,這些作品出自一位理工科學子之手,難免粗糙簡陋。但這些作品畢竟是人類社會的真實寫照,故而也會撥動讀者的心弦。讓讀者跨越時空,去欣賞一個畸形的坐標系。


3 雁陣驚寒(政論時評) (Yan Zhen Jing Han)


在美國謀生的這些年,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了獨立思考。獨立思考不光是專業的需要,也有助於我對時事、政治和歷史做出客觀的觀察和判斷。獨立思考也促使我對前半生所受的共產教育開始反思,對現實的政治形勢鑒別批判。

《雁陣驚寒》收集了我退休后寫出的100篇政論文及時事評論。完成第一篇《讓一部分人先說起來》后,我開始對政論文感興趣。因為思考和寫作會開闊心胸和眼界。把這些想法歸納整理,也有助於思想觀點的深入和提高。

其中《大一統的得失》《第三次洗牌的陣痛》《難的是這片孕育獨裁的土壤》《從輔導員看清華政治教育的失敗》《文革50年記》《亮劍與韜晦》《新與老的較量》《毛鄧習禮讚—歷史的豐碑》《紅二代之我見》都曾引發過讀者的熱議,乃至共鳴。

今天把這些論文裝訂成冊,獻給讀者。這些文字畢竟出自一家之言,難免偏激片面,還望批評指正。



4 爽籟清風 (文史雜談)  (Shuang Lai Qing Feng)


作者出身理工,然對文史獨鍾。2010年退休,時間充裕,開始重拾舊趣。從回憶文章始,繼而政論,又及文史。

作者傾心探討中國的語言文字,同時與英文對比。歷時數月,完成《中國文字外論》。接著又分門別類,涉足詞語、動詞、介詞等專題。關於語言文字的討論, 作者稱之為外論,皆因自己在這個領域是門外漢,不敢妄稱一家。

在寫作過程中,唯一的工具就是新華字典。故而雖說是外論,也盡皆獨立思考所致。幾篇文字的文章採用詼諧的風格,於枯燥中添加幾分風趣。

另一篇關於歷史的文字《九朝掠影》,作者也花了不少精力,從獨特的角度提煉獨特的見解。作者從統計分析的視角,刮盡枯腸,盡心竭力,還望讀者笑納。




5 城南舊事  (Cheng Nan Jiu Shi)


1940后出生的這一代,不管他們多麼平凡,卻也伴隨了一個不平凡的時代,擁有一個難忘的經歷。因此他們都有一肚子的故事。

我出生並成長在北京的南城,以龍鬚溝和天橋為地表。那是一個三教九流七行八作的勞動者聚居的地方,以貧窮下賤為特徵。然而他們的心地是善良的,他們的慾念是純樸的。他們雖然掙扎在貧困線上,但沒有忘記樂觀和希望。

《城南舊事》收集了我這幾年寫過的有關南城的短篇和散文。有衚衕的風土人情,有對時事社會的譏諷,有下層勞動者的艱辛和遭遇,也有對發小的回眸思念。

應當承認,這些作品出自一位理工科學子之手,難免粗糙簡陋。但它們畢竟是人類社會的真實寫照,故而也會撥動讀者的心弦。願讀者跨越時空,去欣賞50年代北京南城的風貌。





6  克斌雜文選  (Kebin Za Wen Xuan)


讀這些文章,特別有痛快淋漓之感。這是因為克斌直率大膽,絕不吞吞吐吐,這完全符合我記憶中的克斌的性格。他的文字功力,簡潔明快,不拖泥帶水。可見他勤於閱讀,勤於練筆,出語犀利。隱約中學習了魯迅的風格,也借鑒了一些西方政論家的筆法。 

他的文章有獨立見解和相當的思想深度。從標題到內容,克斌的文章都不重複他人的意見,往往語出驚人,一針見血。 針對性很強,抓住要害,直搗黃龍,讓讀者信服。

此外,論述深入淺出,入情入理。所有文章都不以理論家自居,沒有教師爺的架子。他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和讀者推心置腹地交流。其實他討論的許多都是重大話題,但並不故作高深,而是從讀者關心的話題切入,層層遞進,如《第三次洗牌的陣痛》《大一統的得失》《讓一部分人先說起來》《對習旋風的讚譽緩行》等。

 —  清華校友 張比 






7 依稀夢清華  (Yi Xi Meng Qing Hua)

從附中開始,清華就成了我學習和工作過的母校。我從一個天真的少年開始,經受了這所高等學府的熏陶感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讓我從幼稚到有知,從單純到歷練。清華給了我獵槍和子彈,使我有能力探索和發展。我愛清華,清華為我插上了飛向世界的羽翼。

我的回憶記載了在校學習的時光,那是一個恬靜美好的桃源。我們如饑似渴地吸吮科學的奶汁。然而十年文革的衝擊,清華不能倖免,我個人也經受了絕望的夢魘。十年啊,那幾乎是我們整個的青春。我不得不在1978年借考研之機離開母校,清華夢斷。 

這篇回憶是寫給那些同齡人的,讓他們跟著我的思緒,一起回到那個值得沉思反省的年代。這篇回憶也是寫給那些青年學子的,讓他們知道50年前的學生的純真思想和簡樸生活。我希望那種超過人類忍耐閾值的壓抑永遠成為過去。


感謝清華學長章鴻猷提供封面照片。

8 民主之路 (Min Zhu Zhi Lu)

在美國謀生的這些年,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了獨立思考。獨立思考不光是專業的需要,也有助於我對時事、政治和歷史做出客觀的觀察和判斷。獨立思考也促使我對前半生所受的共產教育反思,對現實的政治形勢鑒別批判。

《民主之路》收集了我退休后寫出的30篇政論文及時事評論,側重民主之路的研討。2011年完成第一篇《讓一部分人先說起來》后,我開始對政論文感興趣。因為思考和寫作會開闊心胸和眼界。把這些想法歸納整理,也有助於思想觀點的深入和提高。

今天把這些有關民主的論文裝訂成冊,獻給讀者。這些文字畢竟出自一位理工男之口,難免露出門外漢的馬腳,還望批評海涵。





9 升鬥草民話一鱒 (Sheng Dou Cao Min Hua Yi Zun)

退休后,我有時間把自己的思想系統化,規範化。也隨即開始動筆,把我的思想、觀察寫成文字。《升鬥草民話一鱒》收集了30多篇評論中國的一鱒的文章。從他登基前夕到執政的第十年,實現全面的倒退,與普世價值徹底分道揚鑣。他駕駛著裝載14億人的列車,開足馬力,向百丈的懸崖奔去。他為了一己之權、一黨之私,置中國的命運於不顧。然而他必將遭到歷史巨浪的沖刷。不管中國的民主之路如何迂迴曲折,但轉型的那天終將會來到。這個小冊子從選題到動筆都是作者獨立思考的產物。儘管是一家之言,讀者或許會發現一些合理的內涵。還望讀者批評指正。使我的粗糙思索逐步升華到理性的觀念。謝謝!





10 晚秋葉繽紛 (Wan Qiu Ye Bin Fen)

本來把《鱒魚》的論文集成一書後,時值2020年夏,我也走進我的第76個年頭。原想就此擱筆,苟度年華。然在Covid19病毒侵襲下,在美國大選風波的刺激下,老朽的心弦又蠢蠢欲動。零敲碎打又完成幾篇隨筆和雜文。讓這些文字散落在硬碟,不免可惜。於是又想把它們湊在一起,做成我的最後一部文集。謝謝讀者。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7 個評論)

回復 Frank1818 2022-7-30 18:53
我認為這不一定是獨立思考,恰恰是容易被洗腦。在中國的時候被中共洗腦,到了西方又被民主自由理念洗腦。中國西方都是通過大量媒體洗腦,甚至這些所謂作家也是想通過自己的作品反過來給他人洗腦。對於西方的醜陋置若罔聞,對於自由民主的楷模國家美國走向地獄的事實罔顧,這不是獨立思考,而是精神受到重大刺激后的政治偏激與偏執。真正的獨立思考不會受身處環境的媒體洗腦,能看透美國民主自由的弊端和假象。他們這一輩子是很苦很倒霉,現都是已土埋脖子的人,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不甘心地嚎叫幾聲也屬人之常情。可惜往往事與願違,他們的文章對於年輕人的影響幾乎為零。
回復 是這樣嗎 2022-7-30 21:45
以本人的愚見,理工學子寫作遠比所謂「文科」刻板出來的文章更有邏輯思維和鮮明的層次之分,讓讀者看過有思路清楚的感覺!樓主以真名真實故事寫出自己的親身經歷是對PRC從建立以來螺旋式的「」折騰「」再反思而又走回頭路的一種詮釋,通過這種回憶性文章看出這個民族的精神特性和生活模式!總之,文筆細膩內容充實,值得一讀!
回復 浮平 2022-7-30 23:24
從籠統粗糙,主觀感性,到細緻分類去思考人文領域的目的和意義,去分析方法和效果的關聯性,通過事實進一步驗證,再回到抽象歸納。是邏輯嚴謹,從感性悟性再到理性的思維過程,也是現代文明意識的開端。

抽象歸納反應的是因果規律,不等同於籠統粗糙的計謀權術。前者進入了哲學空間,後者僅限於政治局域,所以存在對主客觀的認知程度之別。作者屬於前者。

以上區別與具體理工科和文科生有一定相關性,但不屬於普遍意義上的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的邏輯條件。可以說,有不少理工科生到不了這一步,也有不少的文科生到得了這一步,所以還取決於個人的潛力所在和發揮條件,self-learning and self-advancement
回復 瀑川 2022-7-31 00:07
謝謝各位同仁的評論。Frank 兄的看法似乎不夠客觀。在中國的思想束縛是因為共產黨的說教和專橫。在美國,沒有中宣部和政工組,基層也沒有黨支部。我的思想轉變是自發的,是客觀觀察的產物。這種轉變就像被活塞關緊的在高壓下的氣體,突然掙脫到活塞的外邊,成了自由的理想氣體分子。從有約束到自由的過度。
回復 浮平 2022-7-31 00:26
瀑川: 謝謝各位同仁的評論。Frank 兄的看法似乎不夠客觀。在中國的思想束縛是因為共產黨的說教和專橫。在美國,沒有中宣部和政工組,基層也沒有黨支部。我的思想轉變是
即使在某個階段沒有那麼專橫的說教和束縛,放鬆精神教育,讓人們自由的去進行物質競爭,也同樣會因為不夠公正,缺乏規則的制度和方法造成部分的弱肉強食,泯滅基本人性,喪失 sympathy, empathy, compassion,所以大環境使得人們難以自覺保持或者提升道德標準,和自行完成精神需求層次的遞進。

所以是等級觀加上專政集權制度兩種極端的綜合效果。
回復 NO_meansNO 2022-8-1 01:47
瀑川: 謝謝各位同仁的評論。Frank 兄的看法似乎不夠客觀。在中國的思想束縛是因為共產黨的說教和專橫。在美國,沒有中宣部和政工組,基層也沒有黨支部。我的思想轉變是
5毛歪理是在中國受洗腦後,即使到了信息公開言論相對自由的外國也必須聽CCP那一套,土共對他們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不禁要問,5毛出國想幹啥?偷捌騙盜,目的拖累其他華人?
回復 tfera 2023-3-4 11:12
我是1946, 1967廣州的大學同學都北上串聯,而我南下游水去 HK. 看了二星期報紙,覺得我被人欺騙了 20年!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2-21 20:0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