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日差距在改革

作者:瀑川  於 2022-3-25 00:5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雜文|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5評論

 

中日差距在改革   (10-5-2011, 《雁陣驚寒》)

提起日本,我就想起平原游擊隊里的松井,紅燈記里的鳩山,或某部電視劇里的龜田。氣兒不打一處來。然而,恨歸很,差距歸差距。一個好的跤手被摔倒後會不甘失敗,而要研究對方的技巧,找出自己的弱點,從而在下一輪比賽能轉敗為勝;一個壞的跤手被摔倒後會心存畏懼,嘴上卻說,你Y還不如我哪。我一不留神讓你TM佔了便宜。他的敗績自然也永遠成了定局。日本地方不大,資源匱乏,居然侵佔中土8年之久,若無美、蘇參戰,中國人不知還得當多少年的亡國奴。抗日戰爭紀念館我去過,因為首長視察,閉館。後來還是從電視里看到館里的四個大字,「銅牆鐵壁」,讓我嘆為觀止。這個題詞的不用說,準是個中國的阿Q20萬東北軍拱手讓了東北,日軍佔了一半國土,屠殺了幾千萬無辜,豈是銅牆鐵壁四字所能了斷。

1867 年前在德川幕 府封建統治時期,日本是一個封建農業小國。統治者對內殘酷統治,閉關鎖國。和滿清一樣,島國日本也飽受了西方列強欺辱,定下許多不平等的條約。而且,幕府後期,統治者生活日益靡爛,對農民壓榨日益殘酷。與中國相似,日本人在歷史上沒有西方光輝瑰麗的教育體制,和科學探索的優良傳統, 錯過了參與生產力革命和文藝復興的機會。然而,日本民族長於進取,奮起直追。正當我們的同治皇帝在花街柳巷恣意銷魂的時候,1868年伊藤博文等,利用人民的變革的呼聲,發動政變,推翻幕府,開始了明治維新和君主立憲,引進西方先進經驗。隨後推行了富國強兵、刺激生產的政策,重視教育,並且進行了廣泛的政治到經濟的體制改革,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為日本後來居上奠定了一個起點。

本來,日本無論在人力,物力,財力和軍力方面,都遜於中國,不屑一顧。但是,明治維新后,日本注重工業,發展軍事,勵精圖治,並且,虎視眈眈, 為了擺脫島國資源貧乏的弱點,把目光盯上了西邊的龐然大物,中國。在電視劇《走向共和》里, 天皇為了國家強盛,實現侵略掠奪,改為一日二餐,並且拿出私房錢來購買軍艦。那時,我們中國的老佛爺卻每日吃掉200兩銀子,還動用了北洋水師的經費為她修建頤和園。27年後,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原本雙方軍事力量相當,滿清卻吃了敗仗。接著李鴻章奴顏卑膝,簽定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地賠款,窮了中國,富了日本。甲午海戰成了日本侵華的敲門磚和中日一弱一強的轉折點。失敗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最主要的還是滿清政府居安自守,腐朽沒落的封建制度

其實,先於日本的明治維新,中國在鴉片戰爭后就開始了洋務運動清朝的洋務派為自強求富,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以及「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從而達到富國強兵洋務運動給中國帶來現代銀行體系、郵政系、新式教育(學)、新式軍隊(滿清新軍)、鐵路、工業。在文化交流、商務往來、科學技術上拉近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洋務運動維持三十多年,直到1894年,戰爭爆發,中國敗給日本,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洋務運動以失敗告終。洋務運動的失敗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主要原因還是沒有全面地,包括政治體制,教育與科學,學習西方。只學了皮毛,忽略了主體,治標而不治本,沒有日本西學那麼深入、虛心。洋務運動絲毫沒有觸動腐朽沒落的封建統治和貪污腐化的官僚系統。

在明治維新后30年,甲午海戰後3年,中國的政界和知識界才發起了1898年的戊戌變法。以康有為為首的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皇帝所進行的資產階級政治改革,主張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然而,即使這晚來的變法也不能付諸實施。以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派強烈反對。最後,慈禧發起政變,囚禁了欲有所為而又大權旁落的光緒。譚嗣同等6君子慘遭殺害,百日維新慘遭失敗。中國的前途被慈禧所代表的封建統治者毀滅於襁褓之中。戊戌變法失敗13年後,清亡。中國的統治階級也太抱守殘缺,寧可亡國,也不變法,是徹頭徹尾的死硬頑固派。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許多次變法。成功的少,失敗的多。然而不論成與敗,改革者的下場都不大看好。變法卓有成效的商鞅慘遭車裂;西漢的賈誼被貶,晁錯被殺;唐朝的王叔文死於宦官之手;宋朝的王安石受到司馬光的迫害;明朝的張居正死後,家人受了株連。為什麼變法者大多下場都是悲劇?這說明我們中華大地上,保守勝於創新,頑固強於應變。這就是為什麼2000多年來,專制獨裁經久不衰,而且,由於治理經驗的積累,其勢頭還越來越強悍。最後,封建腐朽的殭屍害怕自由民主的陽光,使得中國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社會道德都越走越遠。時至今日,本來應以捍衛民權為己任的人大委員長,卻高調強調6個不搞,把自由民主視為洪水猛獸,生怕衝垮了他們的一黨天下。

    辛亥革命后,原本孫中山先生要搞三民主義,建立多黨的民主共和。可是,中國的強人、惡人太多,袁世凱篡奪了革命的政權,軍閥連年混戰,你爭我奪,使中國繼續衰退,給了而日本步步進逼的可乘之機。最後,半個中國都成了淪陷區,國人飽受日軍隊的踐踏與殺戮, 成了中華民族的恥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投降,成了戰敗國, 被美國佔領。日本從經濟、政治和社會各方面均處於嚴重的癱瘓和混亂狀態,大多數國民在飢餓失業的困境中幾乎失去了恢復重建的信心。但是身處逆境的日本自強不息,利用國民的憂患意識,重視教育,科學技術,擺脫了戰後初期的困難局面。此間,美國還對日本進行了以民主、法製為基礎的政治改造。推行了廣泛的體制改革,消弱了大企業中以家族血緣關係的封建基礎,為企業間的平等競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農田改革解放了農業生產力,擴大農村市場,從而使日本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資本主義社會。到了20世紀70年代,日本的經濟實力已經超出歐洲各國,僅次於美國,成為亞洲的巨人。日本人成功的經驗在於勇於破舊更新,敢於接受新鮮事物,實行體制改革。

相對而言,中國雖然以戰勝國自居,但在工業,資源,以及政治與經濟方面都受到空前的摧殘與破壞。 但由於國家大,人口多,亡國的恥辱並沒有帶來足夠的教訓,統治者最關心的還是手中的權力。新中國成立后,雖然在名稱上被定義為社會主義國家,可實質上還是專制獨裁,和清政府以及民國沒有多大的區別。毛澤東打倒了地主和資產階級,經濟上實行國有化,限制個人的思想和言論自由,不注重科學與教育。正當日本人奮發向上的時候,我們卻弄虛作假,大刮共產風,吃大鍋飯。隨之便把7億人民帶進了三年自然或人為的災害,在加上中蘇關係惡化,失去外援,在經濟上陷入了低谷。1966年,正當日本邁向亞洲巨人的時候,我們又搞了10年的文化革命,使本來不發達的教育事業和科學技術雪上加霜,青黃不接。經濟上停滯不前,與日本進一步拉大了差距。一個在自由民主的政治體制中富有生氣,奮發向 上;一個在獨裁專制的社會中渾渾噩噩,向後倒退。如果說中國和西方的差距倆源於2000多年的封建傳統,那麼和日本的差距則在於制度上因循守舊,缺乏自強不息,競爭向上的民族精神。

    到了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開始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措施,恢復私有,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鄧小平從經濟上與毛澤東背道而馳,大相徑庭,可以算得上一次變革,並且由於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氣候,取得了某種程度的成功。一部人開始富裕起來,國家GDP獲得了空前的連年增長,國家的鐵路、公路和建築規模都獲得了飛速度發展, 百姓的生活也在某種程度上有所改善。這些成果應當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同歷史事件比較,鄧的改革算不上變法,而更像是當年度洋務運動。因為,政治體制沒有受到絲毫觸動,沒把中國納入法制的國家。不僅如此,鄧封殺了曾經為他鳴冤叫屈的民主牆,武力鎮壓了反對貪官污吏的64學運,與被譽為獨夫民賊 的蔣委員長相比,鄧對待自由民主的態度和手段有過之而無不及。


    改革開放后,中國的社會出現了畸形,經濟的腿粗,政治的腿細,走起路來,像個半身不遂。由於政治體制沒有相應的改變,當財富像一座金山光彩奪目的時候,一大批領導幹部無法剋制內心的貪慾,利用特權,監守自盜,貪污腐化,生活糜爛。為改革開放蒙上了一層灰黯的陰影。上不正則下歪,在貪官污吏肆無忌憚的社會中,老百姓把仁義道德拋到一邊,一切向錢看。為了錢,可以傷天害理,坑蒙拐騙,為了錢可以知法犯法,無法無天。貧富的兩極分化和富人的為非作歹都在激發著社會矛盾和不安。如果中國不僅開放經濟自由,同時也開放政治自由,還百姓以自由民主,建立人人平等司法制度,保持政府的透明度,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這些骯髒醜惡的社會現象,從而推動和保持經濟建設的健康發展。

自日本明治維新以來,中日之間的差距在逐漸拉大,其主要原因則在於日本的體制改革深度和廣度都遠遠超過了中國,中國的統治者更換了幾次,但都不能放棄獨裁專政的封建傳統。繼日本之後,南朝鮮和台灣也推行了民主政治,並且在經濟,教育等方面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就連社會主義制度的先驅蘇聯都已解體,放棄了獨裁。為什麼別國能辦到的事情到了中國就難上加難了。說穿了,無非是統治者的自私與狹隘。他們不願意拱手讓出手中的權力,權力對他們,對他們的家庭和子女太重要了。像慈禧一樣,為了一己之私,誤國誤民,讓中國在封建落後的制度下掙扎著,殘喘者,讓老百姓為此承擔著各種惡果。這樣的統治者心狠手辣,寧送友邦,不予家奴,把黨派和個人利益至於全民族的利益至上,依靠靠軍隊和警察來維護他們的統治地位。用低俗的比喻,中國的統治者們像是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當然,像歷朝歷代的統 治者一樣,或遲或早,總有一天,他們會被推翻,並且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除了極端自私,以權謀私,千方百計抵制改革,薄弱的憂患意識和上進心也是中國落後的一個原因。日本地小物薄,為了民族的生存,不得不下決心,放棄舊制,全面接受富有生氣的西方新制,從而能夠發奮圖強,不受他國侵擾。中國地大人多,死上一個億,還有10幾個億,統治者自然不會落下眼淚。從慈禧到毛澤東,有哪一個獨裁者關心過百姓的死活。八國聯軍到了,可以躲到西安。統治者們毫髮無損。至於死了多少百姓,那就不是他們的職責了。日本民族的上進心強於中國。他們在二戰後不甘自棄,而是努力在科技、教育及工業上迎頭趕上。幾十年來, 湧現出那麼多名牌產品,與西方爭妍鬥豔,享有盛名。

反過來看看我們中國人,有錢了,不去開發產業,擴大生產,回饋社會。而是花天酒地,紙醉金迷,三妻四妾,七情六慾。拚命地揮霍享受,生怕財富在第二天早晨一下子失去。絲毫沒有進取心,這財富反倒成了拉人下水,男盜女娼的催化劑。勇士之澤,三世而斬。何況我們面對的是一群靠著關係與門脈白手起家的暴發戶。中國不應當被眼前的富有醉得暈頭轉腦,失去了做人的理智和方向。歷史告訴我們,沒有一個基本的民主制度,沒有一個奮發向上的民族進取心,繁榮不會持久。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1

拍磚
4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6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nierdaye 2022-3-25 20:11
非常好的對比,也是非常痛心的對比。至於「經濟的腿粗,政治的腿細」, 不如說是短視快速的發展,沒有深度深刻的思考規劃。因為沒有深刻的科技,製造,很多是來料加工迅速仿製,很多發展沒有注意積累,沒有堅實的基礎,強調短平快,強調短期經濟效益,經常性自我麻醉,自我吹噓,自我膨脹,而不是長期警醒,自我約束,自我推動。

這裡面,有制度上的原因。
回復 瀑川 2022-3-25 22:37
中國的守舊歸根結底,是個私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缺乏安得廣廈千萬間的氣概。心裡只裝著自己,不顧民族的毀滅。
日本人注重安全感,更考慮民族的存亡。
回復 是這樣嗎 2022-3-26 00:10
中日兩國的差距主要是人的素質問題,換句話說「人的質量」問題!人類的素質主要來源於教育和成長經歷環境,同樣是不同族裔的人如果從小在日本社會和中國社會環境中長大成人的世界觀就截然不同!中國人沒有契約精神(說話不算數,沒有誠信),中國人哲理是「不講假話辦不成大事」(共產黨開國元帥林彪名言),中國人所謂「古典名著」,西遊記,三國是罪魁禍首之一,中國人自己已經總結出來「老不看三國,少不看西遊」,老人看三國學會狡猾和欺騙,年輕人看西遊記會走火入魔異想天開容易患精神病,被害妄想症,看看今天中國社會?一個綠豆可以被炒作的治療百病,人們就信?生產的產品質量極其低劣,謊言謠言漫天飛,什麼叫做契約精神?就是雙方簽上合同必須在合同期內按照合同辦事,可是中國人簽了合同根本當成廢紙(無數大小生意合同和承諾香港馬照跑舞照跳,結果突然說有敵對勢力必須共產黨介入毀約),因為「中國有自己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為什麼做到今天這種被世界孤立的局面?就是因為沒有誠信,而中國自己還以為強大了以戰狼外交之態與世界交往,這是行不通的!世界上日本和德國會在未來在此崛起,理由簡單,這兩國的文化背景決定了他們的未來!曾經看見一個網友的留言「如果一個中國人跟你海誓山盟時?你被欺騙的距離就越近了」!其實,中國精英們早在100多年前就認識到這一點了,所以才會出現「五四」運動,砸爛孔家店運動。我的留言一定會激怒無數國人,因為刺痛了玻璃心!
回復 屠龍刀之原界 2022-3-26 00:22
其實關鍵還是自己瞎蒸騰!就是滿清再腐敗,也會慢慢的也會君主立憲,走向共和!可是一些帶路黨(同盟會,國民黨,共產黨。。。),在國外勢力(老毛子,東洋人。。。)的鼓動下,高舉民主自由,救國救民的高尚口號,結果乾的都是把中華大地攪活的烽煙四起,積弱的河山更是滿目瘡痍!脫脫的一個亡國之局!但是終究國運不衰,結美蘇之力,才有了今天!

日本處於島國,天性有憂患意思(沉到海底可咋辦啊?!)。舉國奮發圖強,敗滿清,搶朝鮮,懟俄軍,侵中國,克南亞,捋老美。。。開局虎虎生風!只可惜祖上德行不壯,國運不濟,奈何?
回復 瀑川 2022-3-26 05:07
重農輕商 培育了一大批自私自利的小農。農民自給自足,不需要開放海洋。獨裁製度約束了
百姓的思想和才幹。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22:0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