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往事(38)滑冰與游泳
冬天裡的一大樂趣是滑冰,小時候見到馬路邊的積水凍成冰也會忍不住要淘氣,跑過去出溜一下,棉鞋的鞋底發澀,滑起來自然不過癮。到了下雪天就開心了,穿著橡膠底的棉鞋照樣能滑挺遠,要是發現了面積比較大的冰面,能來來回回地滑上半天還不想走。
第一次看人家穿著帶冰刀的滑冰鞋在冰面上滑冰還是在北海公園南門外的大橋上,手扒著欄杆兒向里望,那該是七十年代末的事,之前北海公園關閉了好些年。當時傳說是被江青佔用了北海公園才不對市民開放。 不過這事的真實度值得懷疑,反正是牆倒眾人推,有什麼壞事都推到倒了台的人身上。普通百姓不知道真象,自然是胡猜,要麼就是信謠傳謠。當真相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的時候,多數人更願意相信小道消息。
扯遠了,還是說滑冰吧,記得在八零年前後,一副帶跑刀的冰鞋得四五十塊錢,差不多是普通人的一個月工資。買得起的人要麼是家境好的,要麼是單身的小年輕,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的主兒。肩膀上掛副冰刀泛著光的冰鞋,身穿漲鼓鼓,顏色鮮艷,天藍色或是淺紅色的羽絨登山服,下身配條瘦腿喇叭褲,這身打扮走在街上,絕對是時髦青年。
進北海公園的溜冰場要買票,沒冰鞋的還可以租冰鞋,交押金並提供工作證件。冰場有圍欄圈起來,夜晚閉場以後工作人員會洒水養護冰面。無人看管的冰場像是什剎海,前海后海的條件差一點,冰面可能不平整,來玩的人也多,方式也多樣。很多大人帶小孩來滑冰車,當時的冰車都是自製的,簡單的就一塊板兒,高級點的加個座兒,材料各異,木製的最多。在板子底下裝有鐵條或是鐵片。弄兩根鐵釺子當划桿兒,有的冰車前面拴根繩子由人拉著跑。
三九嚴寒,十冬臘月,遇到陽光燦爛的公休日和節假日,什剎海冰面上人來人往,歡聲笑語,熱鬧非凡。三五成群相約來滑冰的年輕人,帶著小孩子出來玩冰車的成年人。初學乍練的,摔了跤,跌坐在冰面上,即使是摔得屁股生疼也會咧著嘴樂。高手們,一般都是在遠離開眾人的地方享受冰上飛馳的樂趣。
還有一個地方很適合滑冰,卻從見過有人在那裡玩兒,就是故宮城下的筒子河,細長條筆直的冰面象跑道,猜想可能是有限制不許在此滑冰吧。故宮北門外城牆下與筒子河之間有一片小樹林,夏天的時候最喜歡來此乘涼兒讀書,鬧中取靜。這裡人少,與喧囂的馬路隔著一條河,還有幾行樹,起到遮風擋雨,濾掉噪音,凈化空氣的作用。
說到筒子河,一下子就想起很多往事,不過都跟滑冰游泳不沾邊,還是留到以後。再說游泳,夏天最常去的是積水潭游泳場,這裡的人比什剎海要少,門票一毛,要帶上有一寸免冠照片,蓋上體檢合格印章的游泳證才可入場。
人工游泳池像是陶然亭,收費高,面積小,經常是人擠人,象煮餃子似的,游不起來,試著撲騰一下,不是踹到旁人的后腰就是撞到肩膀。利用天然水系建起來的積水潭游泳場水面大,收費低,那會兒好像也不大關心水質的好壞。游泳場的條件在今天看來自然是很簡陋,更衣室里的氣味難聞,簡直能把人薰暈過去。沖洗也只有冷水,每次都是快進快出,逃命似的。
還有一個游泳的好地方,就是八一湖,在玉淵潭公園裡。這裡沒人管,自然也不收錢。游泳的人大都是在傍晚時候來,在湖邊的樹林中用條大毛巾圍著身體換衣服,稍遠的地方也有公共廁所可以充作更衣室,沖洗的設施肯定是沒有。好在那時候的水質還沒多少污染,游泳后最多的不良反應也就是眼睛發紅。
在八一湖裡游泳,曾受過一次驚嚇。湖中有個小島,那一回和幾個哥們說好一起游到島上去,接近小島的時候忽然發覺腳下被水草纏住了,心中驚慌,不敢再往前,憋住一口氣,鑽進水裡,用手拉開水草,然後掉頭往回遊,那個小島沒去成。
記得以前有一幅海報,「毛主席暢遊長江」。當時就想在長江里游泳是什麼樣的感覺呢。京城裡的水系都是很平緩,很少見波浪,不具挑戰性。但總有人別出心裁,想出比較刺激的玩法。
新街口北的豁口大街有一座橋橫跨護城河,這條河水面不算很寬,水深不清楚。有一天傍晚騎車經過這裡,見橋欄邊上聚集了一群人,好奇便也擠進去看,就見一個身材精瘦,只穿條游泳褲的小夥子從人群中站出來,攀上橋欄杆,立起身來,稍作調整,然後一個前撲,雙臂向前,頭朝下,跳下去了。姿勢說不上優美,沒有任何空中翻騰動作,連個簡單的轉體也沒有,壓水花也不漂亮。圍觀的人還是發出一片喝彩聲,敢在這橋上玩兒跳水,這膽量就值得佩服。
過了一會兒,那小夥子從遠處跑回來,並不理會眾人的目光和讚歎,自顧自地站到欄杆上,和剛才一樣的程序,又跳下去了。圍觀的人看過兩遍,有的覺得沒新意便離開,又有新來的觀眾加入進來。
從橋上望下去,距離水面的高度有沒有十米說不準,兩三層樓的高度總該有了。沒玩過跳水,不知道站在高台上的感覺,站在游泳場的岸邊往水裡跳還行。這些年來在河裡海里湖裡都游過,惟有長江一直沒得著機會試一把,總是有點心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