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89運動是強力運動嗎?

作者:武振榮  於 2010-10-31 07:2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89運動是強力運動嗎?

民主日記(7

武振榮

 2010/10/25   星期一(晴)

 

前一向,身陷囹圄的劉曉波先生在得知自己獲得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后,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這個和平獎屬於六四亡靈!」劉曉波先生說出此一句話,的確體現了「六·四」后中國社會的良心,一個發生於21年前被中國專制主義者們刻意要抹殺的民主運動之偉大意義,通過諾貝爾獎「花落中國」一事,又一次地給激活了!

 

可是,時至今日,人們是怎樣看89運動的呢?它是暴力革命運動,還是非暴力主義的運動?是大有問題的。我以前所寫的有關89運動的文章中,批評了「暴力論」,但是,我也不贊成把它視之為「非暴力」運動,它是非常典型的強力民主運動。

 

我在前面的日記里已經說過,在專制主義條件下,中國人民追求民主的最後一段路程必須以強力運動的形式體現之,原因是,中國專制主義者們已經變成了頑固不化的人,特別是89運動后,他們把自己定位在「現代封建主義」這個政治坐標上了(他們支持朝鮮「金三代」,自己搞「第五代」),所以,在強力運動缺場的情況下,很難指望他們自己退出政治舞台,如果我沒有說錯誤的話,他們要向秦始皇一樣的想傳一萬代(秦始皇自稱「始皇帝」)。

 

89運動在什麼意義上可以說是強力運動呢?

 

(一)要求民主,以死為代價(絕食:餓死自己)。這是中國傳統革命精神的一種最佳和最高體現,它的內在的呼喚是:「不自由,毋寧死!」「為民主而死——值!」「與其行屍走肉般的活著,不如一死!」在今天,當89運動的話題在被知識分子壟斷之後,這種精神就解讀不出來了。那麼多的大學生,毅然決然地投入到絕食抗議中去,立下了那樣感天動地的誓言,做出了那樣偉大的讓全世界都為之動容的決定,沒有一種偉精神蕩漾在心中,可能嗎?

 

(二)組織。作為學生運動,我們去研究它,便會發現,運動其所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效果,就在於,它從頭到尾都被「高自聯」控制和領導,可「高自聯」這樣的組織和23年前的紅衛兵組織一模一樣,它都是由一個鼻孔出氣的人組成的,都是一出生就給自己開了張合法證,不管別人怎麼評價,它就打出了自己的旗號,自行其事了,並且一點都不含糊!一個剛剛出生的組織(也是嚴格意義上的「烏合之眾」),就能夠如此從容大度地行駛職能,顯然有著一種超越學生個體而存在的集體傳統;而此種傳統和中國百年民主革命和民主運動的聯繫是一脈相承的。

 

(三)學生運動是強力運動——這樣的意義在純粹學生運動中是隱蔽存在的,但是,在北京市民抗爭中,它已經顯形,赤手空拳的市民們同坦克、裝甲車進行肉搏,用石頭、木棒打裝甲車,用肉體擋坦克……,都是我中國傳統革命精神的高度表現,是八十年前,中國人民就已經開始刻畫的民主革命圖畫的最新一筆,寓於著一個沒有被解讀出來的偉大意義!

 

僅就以上三點而言,89運動就顯得意味深長了,表面上看,大學生給李鵬(當時的政府總理)下跪,是一種很屈辱的行為,但是,在它之中,一種將要在屈辱中被激發出來的造反精神正在形成。所以,我完全有理由推斷:如果89運動沒有在「六·四」這一天結束,也許要不了一個月,甚至兩個禮拜,下跪的人會變成公開造反者了!

 

我的看法是:89運動因強力而成了氣候,但是,基於同一的道理,它也因強力的消解、減弱而失敗。

 

2010/10/26星期二

 

強力論是我分析中國民主運動時所採用的一種模式,此模式是要說明中國民主運動在發生過程中出現了什麼樣的構建?而在構建過程中有哪些參與的因素?此類參與性因素在此前的中國社會和中國政治中又是如何存在的?要涵蓋這些問題,此模式就不能不具有「哲學」意義,它要把參與運動構建過程的因素尋找出來,而這樣的尋找得需到所謂的「歷史」中去,可「歷史」的東西同哲學上「虛無性」又很接近,所以,強力論是用哲學的方式對歷史進行通觀后的產物,不是憑空想象的。

 

89運動如果是強力運動的話,那麼,它的強力必然有著一種歷史的淵源;尋找其淵源,人們和容易發現在運動前的中國社會裡,學校通用的教材都認為歷史上的學生運動(「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是革命的,愛國的,不僅如此,教育還揭示,學生運動雖然在中國可以颳起民主的風波,但學生作為一個社會階層,不可能獨立擔當中國民主的大業,必須和學生之外的社會各階級聯合。可見,89運動的源頭之水,就已經圈點了強力運動的所可能展開的巨大空間,問題是,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強力運動的第一輪構建(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每一個大學生應該是理論上的參與者)已經成功時,就要求第二輪構建,是把學生運動的力量(它是合法)向社會廣泛地輸送,並且以此組織成為學生運動的「外圍」和「後援」,可是,89運動就在這個地方出了問題,主導運動的人們卻沒有這樣作,他們把學生運動給獨立地圈點起來了,拒絕了學生之外的任何「社會人員」(知識分子除外)進入運動。於是,學生運動就好像向社會和人們發出了這樣明確的信息:「我們學生搞運動,你圍著看,千萬別參加!」

 

問題已經很清楚:運動的強力在第一輪構建后,第二輪構建沒有及時展開,造成了強力因缺乏「續力」而變弱的狀況,也就是說,當學生運動脫離了中國民主運動和民主革命的傳統欲自成體系時,運動中的強力因為缺乏系統支持而開始減弱,運動原有的強力就不再「強」了。

《民主論壇》上載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wazhh 2010-11-2 21:27
支持老鄧的英明果斷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0: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