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在上海,從人山人海的上海瑞金醫院擠出身來,路過瑞金醫院門外的藥房,那裡照樣也早是人頭亟亟。
時間臨近9點,還不到9點,於是便尋靜拐進上海素有出版文化街雅稱的紹興路。
紹興路5號,是掛有掃黃辦、版權局和上海新聞出版局數塊政府機關招牌的大樓,經過掃黃的草坪,人們可以確認到翠綠蔥蔥的清新的綠草地,頗讓人賞心悅目。
透過沿街的玻璃窗,可以一望出版局底樓會議室不変樣的窗明幾浄。
文件書籍排列有序,只是為何沒有上班的工作官員呀,
原來「接待」是有時間的。也原來這裡不講「上班」,以接待為主。
大樓牆壁上寵辱不驚地書寫著「愛國、敬業」的標題語,其實,既然要「愛國、敬業」,何不以早些上班接待來表示呢?
局長的「別克」車就這樣被鎖在汽車庫裡,這把鎖,倒是有些過時,少了些許文化街的回味。
紹興路7號,是上海文藝出版總社的社址。
「文藝書吧」為紹興路這條文化街平添了藝術氛圍。
還標有英語字樣,並特別指示出是「上海文藝出版集團的圖書館樣采中心」,樣采中心?新名詞還是新行話?
可惜3年前的「即日」起就因為業務之必需而盤點整理,至今沒有「另行通知」。不過,我後來便知道了,數年前上海文藝出版社牽頭成立的「上海文藝出版集團」,因為集團的出版業務有些不振,搬出去的上海文化出版社又要搬回來了。還有,由現任的總社社長首創的《壱週》報刊,不再獨享昔日的閱讀者如織,也要回「娘家」的7號了。再有,曾經聲名鵲躍的期刊《咬文嚼字》也將節約開支回舊址的這裡上班了。
《咬文嚼字》的第一任總編輯是郝銘鑒,曾任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上海文藝出版總社副社長、上海文化出版社總編輯等職,是著名的語言學家,他與余秋雨先生同樣,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文化人士。
以出版社的同仁的話來說,是文字版的《咬文嚼字》雖然似白雪高雅,在如今卻不敵街頭角落、小攤小販手裡的阿姨媽媽的嚼舌頭文字的猖獗。不由得想起了貝殼村微博上@方興未艾的感慨: 看到許多熟悉的ID,問候老朋友們。忽然懷念曾經的這裡。那時,有好文章讀;有好朋友聊天;有美食達人共勉;有精美遊記過癮。有笑聲,有鼓勵,有友誼...
同時,印象中不久前曾經的全國掃黃打黒「秋風2016」的運動又讓人唏噓。
紹興路54號是上海新聞出版界的領軍帶頭兵--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原址。人民出版社,是以政治、經濟書類為主,全方位宣傳媒體姓黨、出版為黨的大出版社,十多年前,人民出版社舉旗成立了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移址福州路上的「上海書城」,不過,近期也要殺回紹興路來了。
借寶地發展的《上海商報》社,於是不得不另外尋覓辦公室。
看得見上海商報的年輕人正在做撤退的準備,
「上海商報...什麼什麼中心」字樣的金字招牌顯然也不得不摘下來了。
不過,中國的出版事業屬於是皇帝的女兒,出路肯定還是很有的,你看,54-2號里,人民出版社已經另尋高招,開小灶式的藝術課程了。
沿街的門市部也清撤一空,
準備重振當年的雄風了。
對馬路上的11號是上海崑劇團。崑劇團當然也是坦坦蕩蕩吃皇糧的團體了。她毋論風雲変幻,照樣堂堂地紀念400年前的才子佳人的鼻祖。
開唱的時間未到,當然是一「車」當關,長衫短褲照掛,萬夫也莫開的風流倜讜了。
相比較之下,更冷清的是非上海音像出版社莫屬了。
門前但見秋葉凋零,因為版權的保護與被保護,上海音像的「上海之春」又在何方哪?
斜馬路的對面是紹興路74號。
74號一度是上海文化街紹興路上的路標,一冊《故事會》月刊,單期印刷數量傲居中國萬種期刊之龍首的500萬冊。《故事會》總編輯的何承偉先生是自學成材的出版人,曾獲勞動模範、新長征突擊手、等殊榮,也曾是上海故事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故事會社長、《旅遊天地》、《秀》雜誌主編,中國期刊協會副會長。
《故事會》雜誌至今也還有250萬的訂戶,可是,雜誌籍以謀生的主要手段是刊登廣告的經濟來源。如今,字面媒體對廣告客戸的誘惑幾乎被崛起的數碼媒體網的「阿里巴巴」給巻跑了,《故事會》雜誌的超大印數居然也吸引不了廣告商的注意力,這個當年「吉尼斯記錄」也忍不住上門投石問路的大《故事會》雜誌傳媒公司,如今落到了這樣不到開門時間還被那麼土的鐵將軍把門的哽咽現狀,
而《故事會》雜誌社對面的27號原杜月笙公館的「老飯店」,一大早還沒有開門便有食貨在悠閑地遊盪,
文化街紹興路上的咖啡吧,也是一大早就有人品賞亢奮的咖啡香了,
這些洋文字標榜著他、她們的文化生意經無愧於上海的文化街紹興路!
紹興公園門口有這樣一幅標語,「奉法者強則國強...」似乎情怯啊,然而,又何尚不在情理之中?蕭蕭殘秋,我漫無標的地漫歩在文化出版街的紹興路上。
標籤 上海,出版文化街,紹興路
來美六十年: 以前上海文化中心是望平街
ryu: 搜索了1下,報館街——望平街 -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上海通網站上海市地情資料庫 ...www.shtong.gov.cn › 特色志 › 上海名街志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開埠
ryu: 沒有想到法兄對上海的印象里會有豫園小吃的,印象里你不象有吃客的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