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華盛頓的新聞博物館里,人們可以看得到一張黑白的、曾獲普利策獎的新聞圖片: 一個瘦弱的年輕的男子被吊在大樹上,另一名年輕男子,手執一把鐵制摺椅向那個似已死去的男子砸去。環繞他四周的全是圍觀的人,全都是年輕人,還偶有小孩,所有的人們的表情都不是震驚的...
此張照片為美聯社專業攝影師Neal Ulevich所攝,它記錄下了1976年發生在泰國曼谷法政大學的由社會讚譽繼而轉為血腥的學生運動。地點就在法政大學的校園外,舉椅子的是一左翼學生,時間是1976年的10月6日。1976年,是泰國歷史上血腥的一年,泰國軍方鎮壓朱拉隆功大學和法政大學的學生在七十年代發起的反軍政府獨裁運動,造成至少40名學生死亡。昨天本人「香港雨傘領頭黃之鋒昨抵泰國被拒,拘留後遣返」的日誌,所涉的香港雨傘領頭黃之鋒,就是應邀赴朱拉隆功大學和法政大學演說,「分享雨傘運動和青年參政心路歷程(黃之鋒語)」的。結果,黃之鋒抵泰國后未出機場即被拒絕入境拘留12小時后被遣返。

40年前,泰國大學生歷史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血腥的一頁?重閱上面的那張圖片的血腥,「這樣的場景當然似曾相識,那些看客的興奮,年輕學生激情之下的衝動,如果不是因為死者的喇叭褲,差點會以為這是六十年代文革期間的中國。很難想象這是泰國,因為一直以為,泰國篤信佛教,不應該有如此暴力的行為。但是一個軍政府獨裁統治下的國家,出現這樣的場面又似乎在情理之中...」國內新浪等網路上盛轉傳的一則作者名眾多的日誌中這樣寫道。
日誌還說,因為這樣的原因,開始留意泰國的歷史,特別是在紅衫軍走上街頭之後,更激發了自己對這個國家的民主進程的興趣。1976年的鎮壓行動,可以說是泰國社會運動的根源,這些左翼學生,不少逃到了泰國北部的叢林裡面匿藏,直到1979年政府特赦,才回到學校完成學業。這裡面的不少學生,為社會基層民眾服務,逐步積累社會改革的力量,他們一直堅持自己的目標,就是要爭取社會公平正義,為弱勢群體說話。
2009年當紅衫軍剛剛走上街頭,就有機會採訪他們當中的一些領袖。發現這些領袖裡面,就有不少這樣的老左派,算算他們的年紀,正好經歷了七十年代的學運。他們不少已經成為了專業人士,有著體面的社會地位,但是他們願意站到街頭振臂高呼,為的就是推動社會變革...
在中國,大凡有關民主運動的事件,就是說法紛紛,難衷一是。請看文章末尾那1段昨晩澳大利亞公營廣播機構 ABC(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的新聞報道,我截下了英語視頻。
這位憑著政變從軍事強人變身泰國總理的巴育說:「這是中國的事,非關泰國」,REUTERS透露,泰國總理巴育5日就香港學生領袖黃之鋒在曼谷機場被扣留逾10個小時后被遣返香港一事明確說出背後因由:「是中國官員要求帶他回去,這是中國官員的事。」
十在不能想像那位泰國總理是說話真沒有經驗?還是在籍口公開要價?


朱拉隆功大學和法政大學爭取民主、反對軍政府獨裁的活動,1973年盛起時獲得了社會的廣泛支持。但是,隨著1976年大批軍事人員進駐大學,學生們由單純地認為是得到了軍人的支持,繼而意識到是血洗的前夜了。


學生分裂了。

當年的學生領袖感慨歷史在無情地周而復始。

絕大多數的學生屍骨無回。

獨裁軍政府的軍人也自詡人民的軍隊。


澳洲記者報道說,他此刻就在當年發生血洗的泰國法政大學校園內採訪學生。

對知不知道40年前的那歷史的一頁的提問,這姑娘答道聽說過,好象是有關憲法什麼的...

「我們還沒有出生啦...」

曼谷的藝術工作者們重排了舞台劇來再現歷史,

40年前的槍聲不能忘卻

泰國的今天、曼谷的現狀還遠不及人意...

「泰國從1976年的第一波民主運動開始,經歷了1992年的五月事件,紅衫軍開始了第三波民主運動,而如果這場運動被遏制,泰國的威權政權缺乏一定程度的公民社會的話,那末泰國表面形式的民主是否能夠維持,就成了一個問題,因為皇權,軍權還有資本力量的聯合力量,正在日益膨脹...」上述的國內的日誌中這樣說。

標籤 曼谷,學生,政府
昨晩澳大利亞公營廣播機構 ABC(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的新聞報道,我截下了英語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