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天下篇之16

作者:豬扒戒  於 2018-6-30 06:4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老子《道德經》八戒傳習錄|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2評論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主旨:本章是天下治理的實踐篇之一。這裡的要訣就是在萌芽狀態解決問題,甚至在萌芽產生之前,在土壤環境階段就處理妥當。這就要求君王的視野能夠達到問題產生之前,那就是行為之先的起心動念之時。也就是要求君王的視野能夠超越肉眼可見的層次,探入世人的靈魂深處。君王能追到這裡,他就已經進入了形而上。解決起心動念之前的環境,不是靠估計,而是三維定位的千真萬確,這就是道的層次。

「天下神器」,即天下的主人是道。治理天下不靠道是沒有可能治理好的。君王要把自己交付給道,甘願做道的助手與運載工具。作道的工作平台,你將進入世人看不懂的卓越,道工作而你無為,天下人心大治。

老子告訴你,不要憑知識憑能力,在形而下的水平「有為」。形而下操作一定是問題的後期,此時問題的破壞能力巨大,解決代價也巨大。更不能執住天下,和形名不放。要放眼形而上,轉求道問題才能解決。

那麼天下治理過程中,會有一些「幾成而敗」的案例,那是為什麼呢?那是因為在幾成階段,人常常自我膨脹,因驕傲而離道。從而失去道的護佑被慾望邪靈攻擊,而功敗垂成。只有全程尊道儆醒,才能達到彼岸。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這四句話是說,問題的早期階段容易處理。這個階段指的是,已經有不良的心思意念,並有壞行為的苗頭。從道的角度看,事情已經發生,問題的火苗已經燃起,算不得早期了。

那麼怎樣才算得上更早期呢?就是在不良意念產生之前,他們輕視道,即將偏離道的階段。百姓在大道之中,是一個鬼神不驚的安息狀態。風調雨順,其樂融融。人心一旦離開大道,將立即成為人的肉體,情慾和邪靈的靶子。才有之後的不良意念和行為。也就是說這些意念行為出自肉體或邪靈。

君王守住道,確保百姓信仰的正確方向,治理就成就了大部分。這個信仰對象一定是天地的造物主——大道。人為強行推廣的信仰是行不通的。那相當於古巴比倫君王尼布甲尼撒樹立了金人雕像,逼迫百姓敬拜金像的過程,是一個檢驗百姓對自己效忠的過程。高舉的是自己,這必定會失敗。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在問題產生之前就著手維護,在秩序混亂之前就著手處理。

這兩句是本文的主題。問題的核心不是大家不想如此,也不是這一句話有多難以明白,而是如何獲得這種能力,讓你能夠在問題早期,甚至在問題產生之先就做好防範。

「未有,未亂」之時, 法律肯定是不行的。法律處理的是「已有」。只有能參透人靈魂和心思意念的道才能作用於「未有,未亂」之時。才能在社會,在人心的極上游著手施治。既是處理人的起心動念之先,就不能靠看得見的行為。處理靈層面的問題,只能靠靈。道的存在方式之一是靈。把你的肉心去掉,換成道的心,你就有這種能力了。道之外的任何一根稻草都是死路。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這幾句話是說,如果在問題早期沒處理好, 惡念變成了行為,行為漸大變成了動亂。此時處理的代價就大了,甚至控制不了。有可能社會架構被推倒重來,改朝換代。說的是嚴重的後果,都是從不起眼倪端起步的。這個逐漸變大的鏈條不及時切斷,就有了「合抱之木,九層之台,千里之行」 這樣嚴重的後果。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執政者不在道中,不依靠道,僅在有形的層面努力—-有為施治的話,必定會失敗。不能見道,不能與造物主溝通,在受造的世界里執於形名地位者,必定會失去。

因看不到早期禍端,待小火苗已釀成森林大火,人心的怨氣已釀成大動亂。「小心火災」的形而上處理已經遲了,君王不得不動用軍警,動用法律去救火。

老子感慨說,長時間失道才會出現這樣的大禍亂。上游處理已經遲了,後果不妙啊。
失的原因,是因為君王對道認識不足,太過於執著於高位形名,以至於陷於世俗的眼界和手段。在道看來,這可能是神審判報應階段。

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所以有道君王是在形而上作為,才不會失敗。不陷於世俗有形。順從大道,不強行執國,執權,執形名才不會失去國權與天下。

執掌天下的使命是來自上蒼大道,一定要有大道參與,一定要按道的旨意,一定要按道的方法才能成事。守道尊道,於君於民都是最佳途徑。進去出來,拿起放下皆由道的命令。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老子設問:一國一君轟轟烈烈的事業,經常失敗於鼎盛或上升階段,是為什麼呢?老子告訴我們:尊道守道要自始至終,才不至於失敗。

世界動亂之先,靈界的征戰從沒有停止過。有道的護佑,一國一君就處在逃城中,就處在上帝的安息之中,邪靈不敢動你。一旦你從道出來,一君一國將隨時被邪靈慾望轄制,甚至毀滅。

猶太版道德經中彼得說,「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 你離開了道,就被魔鬼阻擊。所以,人在道中不能偏離。不是偏離道可能出問題,而是必定出問題。邪靈比現實中的你聰明許多,人離開道短時間就被擊殺了。

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

所以有道之人的做法是:藉助道驅除自我肉體的慾望。來自肉體的想法是屬世的,無法在靈界征戰。自我損得越徹底,道在你心中掌權越徹底,你的力量就越大。說的是肉體情慾干擾要去除。

在經濟方面,不注重物質享受,不倡奢華奇物,即不陷入有形的物質引誘,不貪戀物質享受。德蘭修女的感受是:我們立誓過貧苦生活,以幫助我們脫離物質財富的捆鎖。從而與基督更緊密,得到更大的正能量。

在行政上,不靠世人的治世之學,而是祈求與道合一。「不學」就是道的學問。「學不學」就是進習道的學問。

「復眾人之所過」,就是要以天為原則,調校過與不及之處,使之歸正(reset,readjust )。要為他人善後,擦屁股。

這幾句與第六章的用意相似,即「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說的是在形而上的層面,除掉讓人偏離大道的因素。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天下天做主,有道君王把自己擺在一個輔助性,工具性的位置上。求天保守護佑,以求自己合格,為天所用。不敢有自己的主張,不敢在有形成面操作。有道在,自可高枕安然。道要比人智慧高許多倍。

自然就是原始狀態,就是天然的狀態。「天然之」就是天創造了他們。還是說要尊天意。

總結:有效治理天下,要在人心和社會的上游著手。處理越晚,問題越大越麻煩。要想獲得這種能力,讓道進入你心,與道合一是唯一途徑。沒有這個能力,便不能做到「治之於未亂」。而等亂了,再用軍警法律等有形方法處理,就凶多吉少了。只有自始至終尊重道,才能不驕傲,才能終生被成就。有道君王要時時儆醒,進道不止。尊道而不妄為,才可為道所用——無為而治。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shen_fuen 2018-7-5 20:20
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回復 豬扒戒 2018-7-7 11:33
shen_fuen: 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沈兄說得好。 好久不見。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2 19:3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