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孔慶東,劈頭劈腦將莫言一頓教訓,且有根有據,有理有節,一點不無賴,不野蠻,象是個做學問的。
前天上午,孔慶東在微博上貼出一張黑白舊照片,並配文稱「文學虛構可以改變真實記憶,甚至作家也會迷失真我。」孔慶東並未點名,但人們很快發現,照片上的男孩是莫言。
一瞬間,關於莫言的作品、人品,甚至那段歷史,都成了網戰的內容。
舊照片上的莫言,看起來七八歲模樣,而引起爭議的,正是這張小方臉,他以及身上穿著的棉襖。據官方報紙報道,孔慶東在微博中還說,「某作家常寫自己小時候飢寒交迫,這是他1962年春天的照片。」12分鐘之後,孔慶東又轉發了網友的評論,「莫言得諾獎后說自己小時候窮得光著身子到處跑……十歲前不知道啥是照相。結果網友扒出其8歲和表姐的合影,白白胖胖衣服合體!」。
孔慶東以這張照片對比莫言自述過的艱辛童年,引起人們對莫言誠信度的質疑,「是莫言自己的記憶出現差錯,還是故意展現家醜以博取西方的眼球?」
莫言是「前三十年」、「后三十年」,都能應心得手,都可以掰得兩面光;但孔慶東不行,他一貫堅持「前三十年」是理想社會的雛形,歌頌那麼一個毛主席當家作主,幹部不貪不腐,民眾勤勞純樸的年代。
莫言碰到孔慶東就沒辦法了,姓孔的不管的,碰到自己人都會咬,只要誰敢對毛主席有一點點懷疑;孔慶東曾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莫言的創作「和中國人當下的生存狀態結合得最緊密,當下中國人靈魂的狀態,把握得最準確,這是最有良心的作家了,最關心人民疾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