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黨內有句話(相當於政策指導):學術無禁區,宣傳有紀律。
事實上學術討論有否禁區,畢竟要看誰在朝,誰當政。關於張玉鳳同志的黨史研究內容,其關鍵環節,涉及不到鄧小平,所以中央黨校、社科院及高校對這方面的研究比較開放,雖然仍限制於內部交流,比如其中有一個觀點:誰把張玉鳳同志推上了歷史舞台(正面講法),而它的負面含義即為:誰出賣了張玉鳳?

這是一張珍貴照片,它所透露的秘密:毛澤東親信里的一個最大的叛逆者,關鍵人物汪東興,從不單獨與另三者合影,純為政治避嫌;新四人幫之所以能粉碎老四人幫,正是汪東興比任何人都有資格判斷、有條件估量、有把握得到毛澤東遺留下來的材料。這張照片正是罕見的新四人幫串聯成行。
張玉鳳同志,曾是中南海的工作人員,毛澤東主席的貼身服務員,是掌握著黨和國家最高機密的、黨史中的一位非常人物,特殊人物。可以說,「張玉鳳」這三個字,原本就是機密,即使後來到了她獲得人生自由之時,「張玉鳳」對億萬百姓大眾來說,它只是一個符號,或者叫作政治標本,而它究竟意味著什麼,根本不取決於當時某個孩子的印象,或者某位鄰居的介紹;換句話說,她首先得被人出賣,至少被抖出來,才能成為社會新聞人物。
有人聲稱早年接觸過這位「張嫂、張姨、張姐」等等,但要知道,這種印象與我黨歷史中的重要人物——「張玉鳳同志」本身,大有出入。
最初張玉鳳這個形象,出現在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攝製的「新聞簡報」;當時人們看電影,在故事片正式放映前,根據中宣部歷來規定,必須放映紀錄片,作為時事宣傳報道。很快便有人發現,偉大領袖毛主席在最後幾年裡接見外賓,身邊總有一張可愛的年輕女子,微笑著,漂亮又溫順,總是認真細緻地攙扶並隨時照顧著毛主席。當然,肯定有若干別有用心的觀眾想到別處去,往男女關係上去猜度,但打死他們也不敢說出口,寧可被打死。
按照中央首長保衛和勤務工作的保密條例規定,「張玉鳳」這個人是不存在的。一句話,張玉鳳本身及她的姓名,都是機密。之所以高層圈外傳開「張玉鳳」這個名字,正是毛死後有人出賣了她。
要知道,張玉鳳在黨內沒有任何職務,這與她的實際地位根本不相稱,但如同有人認為的那樣:「主席看中的人都不是等閑之輩」,張玉鳳就是高高在上,僅次於偉大領袖,你又能拿她怎麼地?只是到了中國革命的轉折關頭,才有人把她拋出來作為政治犧牲品,那就是毛突然離世而屍骨未寒,中國處於緊急狀態,由黨內應急時結成的新四人幫所為,他們是:華國鋒、汪東興,葉劍英和李先念。
他們四個人,由汪東興出面,逼迫張玉鳳交出毛澤東的全部材料,然後竟然發現:領袖的生前安排,完全出於除王張江姚之外任何人的預料;反正等下去也是死路一條,只要控制住張玉鳳,得材料者得天下,況且張已口說無憑。新四人幫斷定:拋出張玉鳳的時候到了,所以,在粉碎四人幫之後的第一份中共中央文件供傳達時用的附件(筆記宣傳稿)里,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首次公開了「張玉鳳同志」,明確指出:是她——保管並交出了毛澤東生前擁有的檔案材料。
既然毛將「國寶」交給張玉鳳,她不說出來什麼是「國寶」,就再也無人知道,也許根本就沒有什麼材料!!於是,新四人幫就把中國歷史上的最大懸案及其根本責任,歷史性地栓在她身上,而她的把柄早已被中共中央辦公廳檔案局永久保存:一個違背黨的組織章程的產物。但是只要你不說出來你保管什麼,我們黨中央就承認你是毛澤東材料文件的保管者(注意,中共中央從未宣布她是保管員,文件檔案保管員屬編製職稱)。
有人以為稱她為「機要秘書」,就能扶正她的人格和地位,這實屬無知。首長秘書本身即從事機要工作,執行秘密使命;所謂「機要秘書」,是指舊時電報通信中擔任譯電工作的那類秘書,張玉鳳顯然從未踏進過那個圈子,她只是在毛澤東處於權力巔峰時期那類不受任何權力制約的宮闈人物,所以,為她作任何辯護都是多餘的,甚至還帶有欺騙性。
一位普通的女人從列車服務員開始,備受人生歷練,確實能使她比尋常人有氣質,但她不得不將人格與性格包裝起來,將真相與自身的屈辱深深埋在心底,一直到死,才不至死於惡死之日。
(本文為九月九日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