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瑞卿的小女兒羅點點,近年來寫了若干關於羅的回憶文字,發表於《當代》1998年第4、5期的《點點記憶》則是其中最有價值的一篇,也是太子黨里幾乎唯一一篇不為父輩歌功頌德或鳴冤叫屈的回憶錄。
羅點點回憶道:
「夏日的北戴河,是新王侯們的樂園,直到今天,我眼前仍會出現這樣的情景:一列開向大海的火車,風把頭髮吹到我的眼睛、鼻子和嘴巴里。但大海也不全是美麗:
「還有一個瘦小黧黑的姑娘給我留下深刻的記憶,她姓陳,她的叔叔是一位解放軍的高級將領。她總是到我們浴場來是因為她當時正和在我們浴場里出入的某男(姑且叫他楊大哥)談戀愛。我之所以對她印象深刻,似乎因為她眼睛里有一種特殊的神情,那是一種非同尋常的膽怯、自卑和哀怨。
「多年以後,我終於聽到了這個凄婉的故事。原來,陳姑娘的叔叔是個劣跡累累的無恥之徒,侄女在他家不僅受夠了寄人籬下的苦處,竟然還被他很早奪去了貞操。楊大哥知道真象后,經過痛苦的思想鬥爭,最終沒有和陳姑娘建立家庭,但他卻一直受到良心的譴責。後來不清楚陳姑娘的下落了,只知道那個可惡的老男人並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繼續做荒淫無恥的事,更可恨的是繼續高官穩做」。
我揭發:這個姓陳的將軍,毫無疑問是他是「開國上將」——陳再道。
有文章如此評價陳再道:
因1967年文革的「七0二O」事件被打倒的陳再道,「文革」後期在福州對另一個上將說:老韓哪,咱們這些人,生是毛主席的人,死也是毛主席的鬼呀! 說到這裡,那淚水都快要下來了。喚醒他們覺悟的,只能是另外一種東西,這就是悲劇演變成喜劇,他們願意以生命獻祭的革命按其慣性演變為滑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