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抗疫雜記(351)文/挑燈看劍

作者:kzhoulife  於 2021-2-20 09:1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3評論


海外幾個中文網站,今天不約而同轉載國內一篇文章:《真實的中國農村是一片人性的荒漠》

作者文章中有這樣幾段話:

「從過往經歷看,我隱隱覺得,謳歌農村的都是酸腐文人。真實的農村沒有田園牧歌和淳樸民風,有的是爾虞我詐、欺善怕惡、弱肉強食。」

「不客氣地說,在我從小見識的農民中,冷漠、小氣、因為嫉妒而心態扭曲,是其中不少人身上的標籤。至於兄弟相殘、父子反目、姐妹成仇等現象,更是屢見不鮮。」

「在我記憶中的農村,無論老少,有修養、講文明的不多。單親家庭的孩子、隨母改嫁的孩子、服刑犯的孩子、非親生被抱養的孩子是最容易被欺負被凌辱的對象。家庭越弱勢,越是身體有缺陷,越是缺乏關愛,越是容易被奚落、取笑、欺凌。小時候,一些頑劣的小孩欺負、取笑殘疾、智障、單親的小孩,有些大人見了也不制止,甚至帶頭參與。」

人性的荒漠是這篇文章吸引眼球所在,作者把中國農村的人性荒漠直接歸因於農民本身,好像農民天生就是這樣,是這篇文章最大的謊言與誤導。作者要麼認識不到問題根源所在,要麼因為環境局限不敢說出真相。

作者列舉的人性之惡,比如爾虞我詐、欺善怕惡、弱肉強食、冷漠、小氣、因為嫉妒而心態扭曲,在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無論農村還是城市,無論農民工人還是政府官員知識分子,只要有利益關係利害衝突,就會有惡性發作,制度使然。黨政機關、公司企業、高等院校里爾虞我詐、欺善怕惡、弱肉強食比小村莊厲害百倍;城市裡為了房產一家人反目成仇大打出手的事情與農村人爭奪宅基地一樣殘酷無情;城市對於乞丐流浪漢的冷漠遠超過農村打發要飯的。

忠孝仁義這類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幾千年來一直是農民的道德準則,但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傳統文化遭到毀滅性破壞,戶口制度計劃經濟造成的巨大城鄉差別,使得農村極為貧窮,缺乏基本教育,農民在歷史上從未處於如此卑賤弱小地位。物質上的貧窮與教育上的落後導致今天農村的各類醜惡各種悲劇,但是貧窮與落後的原因,不能歸因於農民本身,更不能繼續歸因於國民黨反動派吧。

膠東半島農村在中國農村屬於比較富裕地區,這些年每次回去,多數時間都在農村到處跑,發現許多村莊的生活環境並不比縣城差,尤其交通發達環境優美的村莊,開始吸引城裡人買地蓋房搬來居住,人的整體素質也在不斷提高。相信有一天,中國也會與美國加拿大一樣,高素質的人口群體都會生活在郊區和農村,而不是大城市。

每個人對自己老家有不同的記憶,我應該屬於作者筆下那種酸腐文人,對老家農村總懷有一種田園牧歌式思念,借這個機會,重發一次母親在世時寫的散文《故鄉的麥田》:


        老家的春天, 綠油油的麥田, 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這道風景, 我已有三十多年沒親見了。

        自上大學離開老家, 放假或回鄉探親, 都是在冬天或夏天。國內讀書工作那些年, 年輕心盛, 心裡想的眼裡望的, 全是故鄉以外的世界。故鄉那時在我眼裡心裡,只是個貧窮的小村莊, 沒有名勝古迹, 沒有才子佳人, 沒有英雄好漢, 年輕時做夢嚮往的一切, 故鄉一樣也沒有, 幾年不回去, 故鄉也不會在夢裡出現。

       顛簸闖蕩三十多年, 年輕時的夢想和追求, 實現的, 看的越來越淡, 未能實現的, 離的越來越遠。然而故鄉的一切, 卻隨著自己越走越遠, 變得越來越近。童年的眼睛, 是一台高解析度的照相機, 故鄉的春夏秋冬, 一草一木, 一景一物, 全部攝入腦海儲存起來。這一幅一幅的景色, 封存了幾十年之後, 在異國它鄉的土地, 突然開始一幅一幅在午夜的夢中出現, 像一隻只五彩斑斕的蝴蝶, 飄舞在窗前。

        每個人的故鄉, 大概都有一幅獨特的畫面印在自己腦海里。膠東半島沒有名山, 沒有大川, 我老家是一片大平原, 在那裡長大, 腦海中不會有巍峨的泰山, 不會有奔騰的長江, 也不會有古老的長城。小時候出門所見, 就是那一望無際的莊稼地, 像莫言, 念念不忘他老家的紅高粱, 而對於我, 念念不忘的, 是春風吹過的時候, 田野里那一望無際, 波浪起伏, 浩蕩盪綠油油的麥田。

        我去年回國, 母親因為記憶力越來越差, 已經認不出我是誰, 但她對從前的事情卻記得相當清楚。今年我特意把假期定在四五月份, 春暖花開的季節回老家, 希望天氣不冷不熱, 可以陪著母親, 在老家的田間地頭走一走, 坐一坐, 看看那一望無際的麥田, 尋找那曾經賴以裹腹的野菜, 或者去看看大海, 看看嶗山。也許母親可以想起從前, 想起我小的時候, 每到這個季節, 柴草糧食青黃不接, 她要帶著我們兄弟幾個, 到麥田裡挖野菜撿柴禾。我會偷懶, 一個人鑽進麥田裡, 躺在麥壟里, 半天不起來, 直到母親喊一聲回家了, 我才會從地里爬起來。母親也從未責怪我, 只會嘆一口氣, 自言自語: 這樣懶, 什麼活都不愛干, 長大了靠誰養活。因為那個時代, 農民的兒子永遠是農民, 除了個別家庭以外, 長大后基本只能呆在農村種地, 別無其它選擇。後來恢復高考, 考上大學以後, 母親逢人邊說, 這孩子, 懶人有懶福氣, 總算不用在家起早摸黑種地了。

        或許馬上要回國了, 又念念不忘陪著母親看麥田, 希望以此喚起母親對我的記憶, 能認出我是誰。 昨夜的夢中, 便夢到故鄉的麥田, 綠油油, 浩蕩盪, 波浪起伏, 一望無際。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1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舌尖上的世界 2021-2-20 18:30
從動物走向人是一個熵減的現象,它必以系統的整體熵增加速為代價。所以局部性的熵減雖有可能,整體上看今日世界,人向動物的蛻變才是一個正常態。
回復 南方雪 2021-2-21 01:59
科學是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把自然科學應用解釋人性我以為不一定合適
回復 游女 2021-2-21 09:48
關鍵是你往哪裡看。作為客人看幾天還是當主人在那長期生活。中國城市農村的外表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進步全世界第一。但裡面是什麼我們或許清楚或許不知道。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18:1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