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獨在異鄉為異客

作者:來無影去無蹤  於 2010-10-19 21:5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原創文學|已有10評論

下雨前,Plainville的天氣一直不錯。明凈爽朗的藍色天空,紅黃灰綠渲染的森林,舒緩寬闊的河道,甚至潔凈冷冽的空氣,都讓我彷彿置身《大河戀》的時空。很喜歡一間開在小木屋裡的酒吧,寫滿了歲月滄桑的紫黑色門楣上,用白色顏料書寫著一行行疑似《獨立宣言》里的名句。這讓我倍感親切,我很肯定地對一起廝混的美國同事說:「我小時候,家鄉的建築上也有類似的句子,叫作『為人民服務』。」這讓那個莫名崇拜毛主席的前美軍異常興奮,大有要去中國旅遊一番的衝動。看他的樣子,我猶豫著是否該告訴他現在牆上只有「計劃生育」「發展經濟」之類的標語,但終於沒說,畢竟,某些地方也還有一個或幾個大大的「拆」字,張揚著與時俱進的革命氣息,足以豐富其紅色記憶。

這是第二次到美國了,雖然是到集團旗下另一家公司,也依舊是住在一個小山溝里,公司,則是在另一個山坡上。除了在底特律轉機的時候,我大多數時間,就是在山林間渡過,藏身於某棟古樸與現代水乳 交融的建築里。這讓我有個錯覺,美國就是一個大山溝,裡面長滿了茂密的森林,雖然不乏現代化氣息,但是城鎮化程度卻是遠遠低於國內的。只是,從小在山溝里長大的我,對老美的山溝生活,卻又是別樣的羨慕。另一個同事告訴我說,他在這裡生活了四十年,遊戲,讀書,工作,娶妻生子,固定地支持一支球隊。我跟他說:「我父母也是這樣,他們走在街上,認識路上的幾乎每一個人。」這是實話,至於家鄉水泥廠和造紙廠的污染,還有父母英年早逝之類的實話,自然就不足為外人道了。

骨子裡,我很羨慕他的那種生活,我確信,我的身上沒有類似吉普賽人或者游牧民族的那種遷徙基因。如果可以,我也希望能夠平安幸福地在某個寧靜優美的山村裡,生老病死;而不至於在連上海的樹林都沒看完的時候,就開始籌劃去看國外的海。但有些事情,終於很難。「十一」回家,跟叔叔嬸嬸聊天的時候,順便幫朋友做了一個社會調查,對村裡的一些信息有了一個較為確切地了解,結果更是讓人鬱悶,甚至,慶幸於自己的離開。回憶里的故鄉,終於已經在現實里漸漸「故去」,那種漸漸蒼老的悲壯,像一隻被插了導管抽取膽汁的月熊。我不知道,當那裡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被當作身體上最膏腴的部分被吃掉之後,是否真有天使來反哺那滿目瘡痍?就算有,還來得及嗎?

網路里又披露高層的言論,據說國人要承受更高的物價;而從去年甚至前年開始,同樣是高層,就已經開始斥責大學生不本分不願意接受更低工資的工作了。至於用還沒有自殺的農民工為例子,去證明已自殺的民工屬於心理脆弱,類似這種事情,則更是已司空見慣。有時候,看看那些年輕的面孔,就不由地想起98年抗洪的時候,娘看著電視里堵決口運沙包的士兵時說的話:「造孽啊,不過都是些孩子。」拋去了他們的士兵以及民工身份,那也不過是一群需要社會給予呵護的孩子,也是娘生父母養的。可是,誰在意呢?就連網路,我們看到網上盛傳的,也多是他們多麼的「頹廢」與「腦殘」。有些壓力,不是堅強能解決的,這些,看看人民英雄紀念碑就知道;要是能忍,何至於啊。

周四的午夜,卻就下起了雨,沙沙的雨聲中醒來,就再也睡不過去。於是打開電視,聽著裡面悠揚的大提琴聲,默看窗外風中搖擺的楓林。樓下小小的旅館大堂門前,燈光如豆,映照著廊畔零亂的玫瑰花,紅色的,粉色的,滿是帝國主義的味道。想起從旅館通往公司的路上,某個小小的交叉路口,零散地插著幾塊帶照片的牌子,上面是貌似慈祥的老太太,和貌似忠厚的中年男人,據說,是在競選議員。長這麼大,我終於沒有見過選票的樣子,據說某些地方村裡選舉,有人花錢收買這東西;又有人批判,這足以證明民主普選這東西不適合現在的中國。我不知道,只是,如果有那東西也不錯,哪怕能賣幾塊錢呢,也可以稍微彌補一下正在上漲的物價。

這裡的牛排味道不錯,而且價格跟上海也差不多,沒有更貴,也沒有傳說地更便宜。讓我高興地是,在這個不知道是鎮還是縣城的山溝里,竟然有很多家中餐館。去吃了幾次,味道蠻正宗的,除了餃子,其他菜肴的味道並沒有改變很多。較為遺憾的是,中餐的價格,竟然比牛排便宜很多。老外終於還是不明白,能吃到一份可以放心食用的中餐,而不用擔心地溝油之類的東西,該是怎樣的一種幸運。單為這份幸運,也該多給幾塊美元……
2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0 個評論)

回復 margo 2010-10-19 21:58
回復 xqw63 2010-10-19 22:19
內心的思考,好文
回復 smith_h2 2010-10-20 05:25
Sad feeling -- 回憶里的故鄉,終於已經在現實里漸漸「故去」,那種漸漸蒼老的悲壯,像一隻被插了導管抽取膽汁的月熊。
回復 freewriter 2010-10-20 09:52
中國文化,就像中國文物,也像中國文化人(或可稱中國知識分子),好像離開了中國才能得以保存。這對「文化有根論」是什麼樣的詮釋呢?
回復 珍曼 2010-10-20 10:44
憂國憂民...
回復 nierdaye 2010-10-20 12:30
great article
回復 xoyuanfen 2010-10-20 13:20
非常觸動人的文章。
回復 yulinw 2010-10-20 14:12
對尋常百姓來說,衣食住行安全可靠,就這麼簡單~~
回復 極目無窮之妙 2010-10-20 20:02
有秋天的味道。
回復 h1pan 2010-10-21 02:16
Cool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1-24 04:5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