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勞動、資本與產值增量

作者:mali50  於 2024-7-19 03:3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3評論

勞動、資本與產值增量

                       馬力

一、勞動資本

說到資本大家都很熟悉,就是投資某個盈利產業或行業時所需的貨幣和資產。這些資本是用來購買設施、設備、工具等生產資料和技術,原材料以及各種服務等商品。這些看起來很簡單,其實不然。本文就來深入討論資本這個話題。

在資本購買的生產用品中,有一種特殊的商品就是勞動者和勞動。當勞動者失去了生產資料后便要靠出賣勞動來生存。資本的擁有者資本家用投資購買了勞動和生產資料以及各種其他生產要素后便可以創造新價值。當新價值大於投資后就會產生利潤,用以下的利潤公式為表示:

利潤 = 產值 - (可變資本 + 不變資本)

產值指生產出的產品經市場交換后收回的價值;可變資本是支付的勞動報酬,也是購買勞動力的資本。不變資本是購買原材料,設備工具和技術服務等的其它成本。這部分成本在生產中是不變的,只是轉移到產品中,因此叫作不變資本。它們在產品中的增值是通過勞動實現的。因為勞動提升和創造了價值,所以資本家購買勞動力的資本在生產中是可變的,因而稱為可變資本。

利潤公式說明勞動創造的新價值就是資本的利潤,

利潤 = 新勞動價值

其中

新勞動價值 = 產值 - 勞動報酬 - 不變資本

將用新產值表示的利潤代人之前的利潤公式后得到

產值 = (勞動報酬新勞動價值) + 不變資本

其中已經用勞動報酬代替了可變資本。當利潤不小於零時,資本家沒有損失,他所支付的勞動報酬實際上也是勞動創造的,包括他自己的勞動。沒有勞動,不變資本不能創造價值,是不變的。所以說勞動報酬也是勞動價值的一部分。這就可以把勞動報酬與新勞動價值合起來稱為總勞動價值:

總勞動價值 = 勞動報酬新勞動價值

這樣一來,上面的產值公式變成了

產值 = 總勞動價值 + 不變資本

如果將量綱統一到資本,總勞動價值可以寫成勞動資本,即

勞動資本 = 勞動報酬新勞動價值

勞動資本等價於勞動創造的總價值。如同不變資本是轉移到產值中的其它資本一樣,勞動資本就是轉移到產值中與勞動有關的資本,通常大於資本家支付的勞動報酬。資本家用支付少量的,同樣是勞動創造的,勞動報酬,可以換取更大的利潤,即新勞動價值。

有了勞動資本的概念可以更清楚地看清利潤的本質。因為

產值 = 總勞動價值 + 不變資本

之前的利潤公式 利潤 = 產值 - (可變資本 + 不變資本)

變成

利潤 = 總勞動價值 - 可變資本

也就是

利潤 = 勞動資本 - 勞動報酬

可見所謂的利潤實際上就是勞動創造的總價值除去資本家支付的勞動報酬。當利潤0時,只需要總勞動價值>勞動報酬,也就是工人獲得的勞動報酬低於他們創造的總價值。


二、資本轉移定律與勞資當量公式

用勞動資本的表達,產值公式成為

產值 = 勞動資本 + 不變資本

這個產值公式說明產值是由勞動資本和其它成本轉移而來的,因此可以稱為資本轉移定律,資本轉移定律可以看成是能量的轉移和守恆定律在資本語境下的一種特殊表示,反映的是人類生產活動中的一個交換律。

在產值中去除不變資本就是新產值或產值增量

產值增量 = 勞動資本

產值增量 = 總勞動價值

由此可見產值增量歸根到底是勞動創造的。在西方經濟學中,勞動淪為普通商品,又再被資本購買后同樣獲得了資本的量度和量綱(可變資本),從而把勞動創造價值的真相轉變成資本創造價值的表象。

勞動資本拓寬了資本的概念,因為勞動能造成資本增值。雖然勞動與資本看起來在物理表像上並不相似,但在量綱上是可以統一的,也因此可以用資本單位來衡量勞動價值。這有點像物理學中熱功當量的關係。做功可以產生熱量和動能,因此可以用能量單位來表述。外力對一個系統所做的功的大小可以用系統的能量增量來表達,所做的功也具有能量量綱。同樣勞動也可以在生產過程中做功,勞動所做的功可以用增加的產值來衡量。這個功或產值增量在資本量綱上就是勞動資本。於是公式

勞動資本 = 產值增量

就是經濟學中的當量公式——勞動與資本增量的當量公式,簡稱勞資當量公式。這裡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勞動資本與可變資本都是用資本表示的勞動,但兩者有著根本的區別。可變資本是資本家購買勞動的資本,產權屬於資本家,並與勞動的主人相分離。這是資本主義經濟中的一個異化現象。而勞動資本本質上屬於勞動者,是勞動者創造的價值,只是在資本經濟中被購買勞動力的資本家佔有。在合理的制度下勞動資本是可以回歸勞動者的。當可變資本作為報酬付給了勞動者之後,產權轉移給了勞動者用以交換勞動資本,但在量上可變資本只是勞動資本的一部分或一小部分。因此這種交換是不平等的。

以上的敘述深化了我們對資本,勞動和產值,以及它們之間各種相互關係的理解,揭穿了資本創造財富的謊言,也是對馬克思的《資本論》加以必要的補充說明。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之所以擁有巨大的能力,因為生產者被剝奪了生產資料后淪為了無產者,只能靠出賣勞動力來換取很少的報酬維持生存。事實上勞動本身就是一種資本,因此同樣可以用來投資。如果有一種社會制度允許勞動者擁有或租借生產資料,用勞動資本交換生產成本,勞動者就可以不用被迫出賣自身的勞力而生產所需的消費品。這就是後面將要討論的話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mali50 2024-7-19 04:23
文章不長,建議不懂經濟學的也可以讀一讀,享受一下清晰的概念和嚴謹的邏輯。
當然歡迎批評討論。
回復 Cannaa 2024-7-21 08:27
實際情況比你的公式複雜,比如我蓋房子,各種費用人工材料手續等等,最後賣價還不一定能掙回來,幸好一年後房價漲了,我才賺點小錢。
回復 mali50 2024-7-21 11:14
Cannaa: 實際情況比你的公式複雜,比如我蓋房子,各種費用人工材料手續等等,最後賣價還不一定能掙回來,幸好一年後房價漲了,我才賺點小錢。
好久不見,先問個好。是的。這只是最簡單基本的邏輯,不適用於複雜的商業關係。不僅有勞資雇傭關係,還有不同行業和資本利益的相互糾纏。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9:3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