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市場經濟簡論——不同的市場競爭

作者:mali50  於 2023-7-1 00:2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市場經濟簡論

十、不同的市場競爭   馬力

不同的市場經濟模式具有不同的競爭特點。社會主義聯合企業壟斷了國內市場。那些為爭奪國內市場的、以失敗者破產為代價的內部競爭有害無益。另一方面國家經濟為擁有海外市場,需要與世界標準進行競爭。這種競爭的起點和要求更高,一點也不比內部競爭輕鬆。說社會主義經濟缺乏競爭是不正確的。只有在西方國家對中國實現嚴厲封鎖的時代,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外部市場隔離,因此無法直接參与國際競爭。但產品的國際標準依然可以反映在指導生產的五年計劃中,也可以隨時在政治要求和技術管理下讓工廠對照改進。那時中國的經濟和科技發展很快,技術革新活動深入到車間,科學實驗田到處都是。可以說企業領導忙得連腐敗的時間都沒有。中國因此迅速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再看資本經濟。如前所述,資本經濟中資本積累與資本增值之間的矛盾,使資本家的利潤儲存帶來的產品過剩轉移到低效企業。於是優質產品在國內暢銷,而品質差的出口到海外。在海外市場不足時,低效企業因產品滯銷而虧損或破產。所以資本經濟表現出的優勝劣汰的叢林競爭,是資本經濟的不治之症周期性發作的表現。這種同行業的競爭只是有利於資源豐富的個別企業提高企業效益,因此被吹噓為私有經濟的優勢所在。有優勢也會有劣勢。一方面企業破產和大量失業影響了社會整體的財富增長速度,帶來的貧困又減少了社會購買力助長了經濟危機。另一方面使急功近利的資本家更偏愛最小作用力原理,把大量投資集中於利潤高需求大的民用產品,容易忽視投資大盈利周期長的科技行業。中國如今科技嚴重落後的現狀證明了這一點。

對於尖端科技的發展來說,主要靠大量資本和人才的穩定投入,而不是小企業之間生死存亡的破壞性競爭。二十世紀初德意志帝國科技的崛起就不是靠什麼自由經濟的競爭,而是靠帝國對教育和科學的長期重視和支持。蘇聯時期和中國改革開放前的舉國體製成功地利用了后發優勢,促進了科技的研究和發展。發展速度超過了之前和之後的時代,成為一顆鑲嵌在歷史長卷中璀璨的明珠。蘇聯時期的許多黑科技,是普京軍事裝備現代化的最大資本。在今天的俄烏戰場上,人數佔優勢的烏克蘭軍人使用北約的武器和信息,在北約的策劃和指揮下打得異常頑強勇敢。但幾個月內就丟掉的四個州至今不能收復。主要原因就是常規武器落後俄軍差不多一代。西方國家炒作俄國的核武器,不過是為了自己的武器落後和戰場失利找台階。

即便對經濟發展來說,企業間你死我活的競爭也不總是有利的,尤其是後起的國家在搶佔海外市場時。新興國家搶佔市場靠的是比較優勢。這種優勢主要是價格上的而不是品質上的。競爭企業往往不是靠花錢提高產品質量,而是靠打價格戰來排擠對手爭奪市場。這種本國企業間的自相殘殺不僅打垮了同行,也減少了自家的利潤率,還可能造成一時的虧損。為了挽救利潤打垮對手,一些企業甚至以偷工減料粗製濫造來節省成本。即便贏得了價格戰,也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和自家的信譽。這種情況在其他發達國家的早期,包括德國在內,也發生過。可見內卷式競爭不總是提高企業效益,反而更可能是適得其反。

說這些不是有意貶低資本經濟,而是真實發生的事件。價格戰壓低了出口產品的價格。西方進口國得了便宜不算,還反咬一口對產品實行反傾銷增加關稅。那些年中國遭受的反傾銷不計其數。靠搞垮同胞壓低利潤換來的那點市場就這樣白送給了別人都不夠。如果有企業靠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來降低成本提高競爭能力,後果可能更慘。不少中國的玩具商和建材商因質量不達標被稱為有毒玩具有毒建材,遭到美國的退貨罰款和制裁后直接破產倒閉。這樣的事不太可能發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因為國家可以嚴格管控產品價格和質量,限制不規範企業的野蠻生長破壞國家信譽。那時的產品質量好於今天,經久耐用,不少名牌產品享譽世界。

待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4-2 23:0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