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聯合的底線在哪裡?
馬力
美國新總統上台後,美國的國際政治將發生重大變化。這在目前似乎已成定識。但究竟會是怎樣的變化?最簡單的說法大概是所謂的「聯俄抗中」。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改變,許多人其實沒有說清楚。就連新總統本人似乎也不太明白,不過是跟著感覺走而已——一種成功商人的直覺或嗅覺。
準確地說,今天的美國在敘利亞的代理人戰爭中已經敗北,並面臨著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后留下的後遺症。這很像當年的美國於越戰失敗后,負擔重重經濟衰退,在國際戰略中再次處於劣勢。所以這時的美國需要像那時的美國一樣,被迫放棄同時對抗中俄的戰略,而需要聯合一方、孤立和打擊另一方。

有人不願相信這一點,認為冷戰勝利后的美國在全球的霸權地位已經得到鞏固和加強,盟國越來越多,而中俄兩國卻是空前的孤立。社會主義陣營不再存在。轉向單一有價的市場經濟后,中俄兩國的經濟都不可避免的遇到危機。這種理解只是看到一個方面。美國的強大與否不取決於它的經濟和軍事力量本身的強弱,而在於是否能夠勝任它所承擔的全球戰略和霸權使命。
蘇聯解體后西方的戰略版圖表面上擴大了,但經濟和軍事實力並沒有相應地擴大。版圖的擴大因而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包袱,需要盟國更多的經濟承擔才能維持。而中俄兩國的實力正迅速趕上。歐盟已經處在解體之中。東西歐還將進一步分裂。老歐洲間的蓄怨也沒有真正緩解,隨全球危機的到來而繼續發酵。美國對歐洲、中東和南美繼續失去控制。越戰後可以拯救美國的重要措施,如殖民中國和經濟全球化已經走到盡頭。戰略欺騙和顏色革命的資源也基本用罄。
因此美國今天的處境比尼克松時代更加險惡,選擇更少。唯一能夠自慰的是美元的地位因海外美元商品和美元經濟的發展而得到暫時的鞏固。商品美元獲得比石油美元更大的市場和儲備需求,使美國可以提出再生能源的戰略用以打擊新興的工業國家。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全球化的市場危機減少了對原油的需求、降低了油價,也因此打斷了昂貴的再生能源的工程。在國家間結算貨幣不斷多元化的趨勢中,越來越靠貿易支撐的美元地位好景不長。美國不得不再次放棄同時對抗兩大強國的戰略。
新的戰略究竟想達到什麼目標,以及能不能達到那些目標,美國的精英們對此並不清楚。這就是美國精英同樣處於分裂之中的原因。這些分歧對內表現在支持還是抵制召回美國的海外企業,對外表現為究竟是繼續以削減核武欺騙對手,還是大張旗鼓地與對手開展核競賽。而在尼克松時代,決策要比今天容易得多:利誘中國成為資本和有毒產業的輸出地,挑撥離間分解社會主義陣營,削減核武以便消解敵意麻痹對手,顏色革命顛覆社會主義國家等。而這些以欺騙為基礎的策略在今天已很難再次奏效。
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摸石子過河的美國在單一有價的市場囚籠里恐怕找不到救命稻草。所以出現了新總統在戰略收縮與核擴張之間的矛盾。在鼓勵本國產業擴張的同時,還上演了一出打假國內製造商的好戲。商人的直覺認為中國是一個假貨國家;對付騙子最好的手段就是要強硬。沒錯,川普式強硬對本國的騙子還真有效。軍火商們在總統威脅下紛紛答應為總統專機和F-35減價。這彷彿證實了商人總統的智慧和膽識,加強了打假的勇氣和信心。新總統將以此作為以後敲打中國的依據和決心。至於效果怎樣,就看總統的運氣了。
至於篤信基督的俄國,在新總統的心目中要比無神論的中國誠實多了,以至對當年太過誠實而被美國耍了有點遺憾。好在與他無關。商人的經驗告訴總統,對誠實的人強硬是無用的。他們吃軟不吃硬。所以嘛,遺憾歸遺憾;在其位謀其政,還只有繼續欺騙。不過這次嘛•••,要騙得高雅一點,就像熱戀中的男人騙女人,不不,是女人騙男人那樣,深情款款又有利可圖。這才是藝術,川家的藝術。不是說情場高手只要有錢,任何女人都可以到手的嗎?
所以全世界都在期待著美俄間一場蜜月的到來。這場蜜月到底有多蜜、有多月,恐怕連章魚都不知道。其實今天的俄國並不在乎美國所做的一切,連經濟制裁都不怕。俄國唯一在乎的大概是美國的戰略防導體系,不是因為它在理論上可以攔截俄國導彈,而是因為它是西方國家對俄國發動先發制人核打擊的條件和證明。既然美國戰略的最終目的是消除一切威脅,包括俄核威懾,一個繞不過的問題是:
美國會放棄戰略防導體系嗎?
俄國會在美國的戰略防導問題上妥協嗎?
如果不能,美俄間的蜜月就不會長久,中俄合作就不會破產,美國就不會獲得類似聯中抗俄那樣的成功。
底線,有時像底褲一樣不易剝離。因此演技不總是可以代替誠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