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機器與人的瓜葛

作者:mali50  於 2016-3-14 08:2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關鍵詞:計算機軟體, 全新的世界, 機器人, 程序, 高明

機器與人的瓜葛

馬力

自從有種相對獨立的人力代用品的發明以來,機器一直是人類得心應手的助手。人造機器雖不能省功但能省力,連在戰場上的表現也是盡如人意。但自從幾十年前計算機象棋手打敗了人之後,就有人憂心忡忡,耽心機器,尤其是有學習和自我更新能力的機器人,終究會在各個方面打敗人類。以後一有風吹草動就會有人想起這個老話題。

然而幾十年來,計算機棋術的進展如此緩慢有點不盡人意。到目前為止還只能按事先的輸入程序依樣畫葫蘆地與人博弈。即便計算機有什麼學習功能,也只是對某個事先輸入的程序加以修補和改造,而不是人類特有的認知思維或辨證思維,能對全新的世界產生應對能力,建立新的概念和邏輯系統。就目前來說,生物人在原理上做不到的,機器人也做不到。如解偏微分方程的解析解。最後還需要人操縱機器來解決。機器能做的還只是在提高效率方面。

計算機利用高記憶儲存和高速計算的優勢,可以在固定程序上輕易打敗人腦。人腦的優勢在於靈活多變和不按常理出牌。人想打敗機器不能用常規下法,因為計算機軟體就是按常規設計的。不按常理出牌就有可能導致機器人判斷失誤,因為事先輸入的程序可能沒有這種下法。高明的棋手一旦找到機器的盲點,便可反敗為勝,以一當十。

從報導來看,這次參與圍棋比賽的AlphaGo機器人偏重全局考慮,並常為此作出冒險。而全局考慮有一個弱點,就是一切都建築在假定之上。人可以利用這個弱點誤導機器,因為人在遠期運籌和近期獲利之間有比機器人更靈活主動的切換能力。利用長期和短期戰略戰術的迅速變化,看準時機走幾步誘子迷惑機器,然後出其不意地改變可以使機器陷入被動。比如在距離遠的不同點擺幾顆相互矛盾的閑子誘惑機器,看出機器的誤判後進一步誘導陷其於死地。

所以機器人棋手的剋星不一定是高段位棋手,而是聲東擊西的高手。聲東擊西對同樣靈活善變的人中高手不一定有效,但對機器可能是致命的。所以高段位不是最重要的。八路狡猾狡猾的。所以最後戰勝機器的可能是中國棋手,甚至不是最高段位的。正如初出茅廬的中國飛行員擊落美國王牌飛行員一樣,用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之策。在許多高手分析了最初的五局賽棋后,很可能會有人找到機器的弱點和誘惑方法。

南韓九段圍棋手李世石與機器圍棋手AlphaGo博弈


人還有一個優勢是機器沒有的,就是經驗篩選。有經驗的棋手可以迅速排除每種可能性,利用隨機應變對付成功機會小的意外。而機器只能重複計算每一步的概率,花費大量時間,並失去隨機應變的靈活性,容易被人固定在死路上。因此改變規則,縮短時間也是戰勝機器的一個方法。一步表面上的錯棋還可能把機器運算引入死循環,最後因時間限制而落下謬子。

機器軟體的錯誤有時很可笑,與兒童的智力差不多。例如最近一次谷歌的無人駕駛車撞上卡車,居然是因為在設計軟體時,主觀地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別的車會讓道。這類簡單錯誤在軟體中到處存在。機器人棋手也不例外。下多了就會暴露出來。四局就露餡,看來戰勝生物人還是任重道遠。只要與機器人多下,就不難找到機器的弱點和盲點。

說完下棋后,還有一個更多人關心的問題,就是機器人帶來的後果究竟是什麼?

許多人認為機器人目前的弱點和缺陷是一時的。在人類的不斷改進下,機器人終將會在許多方面打敗人類並最終取代或消滅人類。對未來的預言無論多麼聳人聽聞都是難以辯駁的,因為沒有事實可以證明或證否。事實上,人類目前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都沒有全部弄清楚,因為人的思維不只是形式邏輯,否則沒有未曾發現的世界,或能用一門科學理論導出其它所有科學。人造機器人很難擁有人還沒有弄明白的思維能力。

尤其是人在認識新事物、建立新科學時,會有無數的試錯過程。有無數的未知對象圍繞著人類。關弄清你周圍有幾隻螞蟻,多少片樹葉就可窮盡人的一生。人對試錯對象的選擇,對試錯方式的設計,或對試錯結果的理解不僅僅依靠形式邏輯的推導,而是與人的利益目標相聯繫的。獨立的機器人不會有這些探索的原動力和利益目標,很難在有價值的認知和創新能力上超過人。錯誤的指令和故障會引起機器人事故,就與普通機械事故一樣是非獨立的。

然而從人們對機器人的一片盲目崇拜和嚮往中,似乎可以感到另一種可能性。

如果機器人真能在各個方面取代人類的勞動,在公有制下可以說是機器解放人,因為有機器代替人工后,人類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從事非勞力的創造性活動和生活享受。但在私有制下,機器取代人後造成的失業和貧困會使窮人的生存繁衍更加困難,結果就是精簡人口,窮人家庭不斷縮小和消亡。機器人戰爭也會大量地消滅貧困人口和國家,使財富進一步集中,消費差異進一步擴大,人口進一步減少。這些是不假思索就可獲得的預測。

那麼倖存下來的富裕人口又將做什麼?

在經濟危機發生時,一個國家的失業人口有個上限,也就是要保持國家最基本的運作所需要的勞力。因此危機中失業人口的下降未必意味著經濟的復甦,而可能只是這個國家已經不能繼續減少勞動人口了。這是西方經濟學不願告訴大家的,因此總把失業人數的減少說成是經濟復甦的證明。

同樣,當世界人口的總數減少到一定程度后也會到達一個底線。而生產效率的發展也不再需要繼續減少人口。或者往好的方面想,在產出大大溢出生活的一般需求時,地球人終於想通了要實行耦合市場經濟來避免人類的相互傾軋。隨著無價市場經濟的不斷擴大,世界實現大同也即進入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階段。

由於有機器人代替人的勞動,生物人每周只需要工作很少的時間。勞動不再是一種負擔和報酬需要,而是參與社會活動和管理的一種方式。這時人類不再對不斷提高機器人的能力和效率感興趣,而把業餘時間用來享受生活。生物人於是變得越來越懶惰,越來越會享受。由於知識爆炸,掌握先進科技越來越難,同時艱苦勞動與回報的增加不成比率,很少人願意刻苦學習、繼續深造、發展科技提高機器人的能力。

說這些並不是真想替遙遠的時代操心,而是提醒眼前的人類。蘋果手機的出現把計算機蛻化成成人玩具。大家都玩得不亦樂乎。與此同時,個人計算機幾乎面臨被淘汰的局面。成人愛玩倒也罷了。許多學生也迷上了玩具。結果是一片巴掌大的簡易機器代替了許多人的思維。在遊戲能力和文字水平提高的同時,各年級學生的數理邏輯和演算能力迅速倒退。在蘋果手機中長大的一代,還能作出先輩那樣傑出的科學成就嗎?

如果再有機器人用來代工,人類便可放心地回到動物世界中去。除吃喝拉撒外,就是電子遊戲、花草異性、車震床震等。一天24小時全用上也嫌不夠。這樣的話,還沒到共產主義,人—玩具系統就發展到頭了。再往前走雖有可能,但很慢。結果就是人類社會的文明和科技發展幾乎停止,戰爭不斷,機器人越來越實用化,成為工具和武器代替人的功能。

最後不是機器消滅人,還是人消滅人,或者說人用機器消滅了人。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2-23 11: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