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經濟的真正問題和出路

作者:mali50  於 2016-3-2 04:0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9評論

關鍵詞:中國經濟, 經濟學家, 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 馬克思

中國經濟的真正問題和出路

馬力

感謝與零點的火車博的互動討論。在你身上,我看到了中國未來的希望。人民的眼睛其實是雪亮的。改革失敗后,中國如還想生存下去,科學治國是唯一的出路。當全球化深入到世界各個角落時,經濟溢出也會迫使更多的國家實行耦合市場經濟。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你們年輕人大有作為。

這是你們的時代,你們的機會和你們的光榮。人類將第一次不因道德、宗教和信仰的約束而自願走向社會主義。今天西方國家的右派迴光返照是最後的掙扎,它們寄希望於鐵和血的最後決鬥。但戰爭解決不了結構性的經濟問題,改變不了有價市場經濟中資本積累與資本增值之間的矛盾,因此無法從經濟困境中解脫。舊的殖民主義已經失敗,新的殖民主義將更加短命。

中國至今還想從市場經濟的縫隙中尋找出路,認為產能過剩和市場飽和是資源配置不當造成的。所謂的資源配置不當不過只是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盲目生產的代名詞。因此希望靠調 整供給方式和效率,進一步市場化來解決,甚至提出用資訊理論和控制論來解釋和管理複雜系統的設想。但這些只能是設想,其代表人物是旅美物理學-經濟學家陳平。

然而今天的時代早已越過了馬克思的時代。私有經濟中不僅只有第一剩餘價值,還有馬克思沒有發現的第二剩餘價值。不是第一,而是第二剩餘價值註定了有價市場經濟必將產生市場過剩。這與盲目生產無關,與資源配置無關,只與單一有價市場經濟的本質有關。這是資本積累與資本增值之間的基本矛盾所產生的必然結果,因此無法通過調整資源配置的供給側理論和實踐來解決。

導致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失敗最根本的原因是對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誤解,以及對市場經濟的誤解,認為社會主義經濟只是計劃,如果把宏觀調控用於市場經濟可以獲得更高的效率。這就是當年鄧小平寄望於朱鎔基的原因。這一誤解至今引導著中國的經濟改革:企圖用更合理的調整達到資源的最佳配置。

但如前所述在單一有價市場經濟中,無論怎樣最佳的配置都不能解決產能過剩和市場飽和的問題。社會主義經濟的優勢不是計劃。計劃經濟也是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壟斷企業的經濟特徵,但同樣解決不了資本主義私有經濟衰退的問題。

社會主義經濟的優勢恰恰在於市場,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真正的無窮市場。因為私有經濟下的市場飽和只是受限於有限購買力的虛假飽和。在無價消費存在的情況下,虛假飽和會立刻消失變成無窮需求。這才是社會主義經濟的本質。

計劃經濟不過是保證有價與無價市場經濟之間的最佳匹配和耦合,而不是為了限制生產。只有在單一有價市場經濟中,計劃經濟的主要任務才是限制生產妨止過剩,也就是妨止馬克思說的盲目生產。

中國之前的社會主義經濟是在西方國家的封鎖下進行的。因此缺乏能源和其它原材料資源。同時在糧食禁運時還需保證糧食自給。這就必須減少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加重了工業資源的匱乏。這時計劃經濟的另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儘可能利用有限的資源實現最大的效益。

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有限資源下,真實的經濟發展速度比改革后高50%,就是文革十年也高於現在。同時中國人口的發展速度也是最快的,以最少的人均耕地面積養活了最多的人口。這才是中國的人權---生存權,遠比發達國家用高昂的服務把人口限制在最低狀態——連正常的傳宗接代都困難——更加優越。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9 個評論)

回復 mali50 2016-3-2 04:04
十路好。
這是寫給一個網友的評論。轉到這裡因為與我們討論的問題有點聯繫。文章中的經濟學理論和概念,如第二剩餘價值等,在我這裡之前的博文中可以找到。需要我解答的儘管提問。我先有事離開一下,回來後會認真回答你的問題。
回復 十路 2016-3-2 04:09
mali50: 十路好。
這是寫給一個網友的評論。轉到這裡因為與我們討論的問題有點聯繫。文章中的經濟學理論和概念,如第二剩餘價值等,在我這裡之前的博文中可以找到。需要
謝謝馬力。 我不否定經濟模式,倒是感覺21世紀了,對經濟模式的整體概念不管是什麼樣的政治制度都很靠近,都是社資的結合,只是政治制度對經濟模式之間的協調性問題,這就需要考慮很多其它因素了。一種制度是在微調中可能不斷發現問題,在社會基本和諧穩定的狀況下進行,經濟好與不好時都不過分影響社會的穩定性;一種是相對大的調節幅度,容易引起其它矛盾,超出了經濟範疇,比如人權,內部不同政見的合作程度等等。想象中的協商民主是否現實呢?是否靠近公正呢?就看你想把什麼問題放在第一位,是最大化整合資源發展經濟呢,還是真正的穩定和維持穩定的方法放在第一位。如果到一定程度,能講幾句真話都難以容忍,或者害怕,你覺得會穩定嗎?民眾感覺安全嗎?
回復 mali50 2016-3-2 05:47
十路: 謝謝馬力。 我不否定經濟模式,倒是感覺21世紀了,對經濟模式的整體概念不管是什麼樣的政治制度都很靠近,都是社資的結合,只是政治制度對經濟模式之間的協調性
從二十世紀下半葉起,世界經濟一的個根本變化就是工業化國家的人均市場迅速減小。這使發達國家需要一定銷售規模,即市場,才能贏利的產業(主要是傳統工業)逐步衰落,讓位給新興國家的廉價產業。人口龐大的新興國家的工業化進一步減少人均市場,結果就是重蹈發達國家的覆轍。這就是今天全球工業化后全球危機的根本原因。
正如早先發達國家的危機一樣,危機讓出廉價市場給予新的後起國家實行工業化的機會。全球工業化通過這樣的機制使現代工業滲入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在最後的角落也都實現了工業化之前,人類的工業生產能力就可以超過有價需求。全球經濟於是長期處在衰退和危機之中。由於市場很快就能被巨大的產能所填滿,危機的周期被拉長直至無窮。
這時世界的經濟模式不得不發生根本的變革。這就是生產力的發展必然引起生產關係的變化這個歷史規律的再次作用。其結果就是社會制度的再一次改變,新的制度必須能夠保證在不減小產能甚至繼續擴大產能的同時,同步擴大消費市場而不產生市場過剩。這樣的制度只有一個,就是耦合市場經濟制度。
回復 mali50 2016-3-2 05:56
不管今天世界國家實行怎樣的政治制度,都必須在全球生產溢出之後發生變化,改行耦合市場經濟制度才能繼續在競爭中生存下去。所以最有利於轉向耦合市場經濟的政經制度才是最有效的。因為它能保證在危機中迅速轉制,避免損失和快速復興。如果更早意識到這一點,還可以避免未來的危機,當其它國家還在危機中掙扎時,就可以從別人的頭頂飛過。
回復 十路 2016-3-2 06:13
mali50: 不管今天世界國家實行怎樣的政治制度,都必須在全球生產溢出之後發生變化,改行耦合市場經濟制度才能繼續在競爭中生存下去。所以最有利於轉向耦合市場經濟的政經
這種耦合的思想沒錯,還有其它。比如創新,核心技術,獨立自主,解決發展與環境的矛盾這些都得跟上來,某種政治制度可能對耦合模式,治理環境有利,對創新,核心技術就不一定了。 就看你怎麼分析在什麼政治環境下內在的創新能力與外在的配合結合得更好。核心技術,科學發展,創新實踐,  教育,學術研究不是想急就能急出來的,有些創新可以,有些不行。在合作基礎發展起來的東西,一旦不能合作了後果可想而知。有可能看到了一面,忽略了另一面,兩面都顧及的方式不是沒有。換句話說,一種哲學觀有利於 astrology, 另一種哲學觀有利於 astronomy。
回復 mali50 2016-3-2 11:02
十路: 這種耦合的思想沒錯,還有其它。比如創新,核心技術,獨立自主,解決發展與環境的矛盾這些都得跟上來,某種政治制度可能對耦合模式,治理環境有利,對創新,核心
創新等提了許多年了。柯林頓曾經鼓吹企業外遷,同時發展美國的高科技。這與今天中國的產業轉型和調整十分相似。結果造成互聯網泡沫,還是回到貸款消費自我殖民的老路,用一個泡沫取代另一個引起2008年更大的金融危機。
接著是能源革命。現在原油貶值,無人再提再生能源,連岩頁油氣產業也破產了。現在好不容易又有聯網玩具,但很快就在競爭中走向末路。除了少數人暴富外,中產階級依然消失。機器人更將時更多勞動力失業。
所以早就說過高科技將使勞動效率提高,拉大貧富差異,增加失業人口。因此不是根本的出路。當然在進一步減少人口后,個人的生活質量會提高。
回復 mali50 2016-3-2 11:40
過去我們知道資本主義經濟造成兩極分化。但這還不是故事的全部。在產生和擴大兩極分化的同時,是使社會底層的窮人和中下層階級因貧困而消亡。貧困人口的人均壽命要低於富人。如想受到良好的教育不受歧視,中產階級的家庭規模也小於富人。由於中下層人口多於富人,當富人保持原有的家庭規模時,整個國家的人口持續減少。
貧困人口在生存競爭中的自然淘汰才是資本主義經濟的本質。由於低層人口的減少帶來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種反人類現象卻被資本主義國家吹噓成制度的優越性。不幸的是這種「優越性「只出現於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當今天資本主義走向沒落時,資本主義國家總人口的減少不再能夠帶來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有整個中產階級的消亡。
回復 十路 2016-3-2 12:35
mali50: 創新等提了許多年了。柯林頓曾經鼓吹企業外遷,同時發展美國的高科技。這與今天中國的產業轉型和調整十分相似。結果造成互聯網泡沫,還是回到貸款消費自我殖民的
希望我看到的因果規律是錯的,謝謝馬力討論。
回復 mali50 2016-3-2 12:42
十路: 希望我看到的因果規律是錯的,謝謝馬力討論。
不是誰對錯的問題。我們都在學習,完善自己的知識。只要還想進步,就總有新發現和新感想。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23:2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