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跑步進入高收入陷阱的希臘

作者:mali50  於 2015-7-7 11:5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3評論

關鍵詞:資本主義, 私有制, 選擇性, 殖民地, 美國

跑步進入高收入陷阱的希臘
馬力

盛產神話的希臘如今又有了新的神話:貸款違約后以公投拒絕接受歐盟苛刻的緊縮方案。於是一時間,希臘因「賴賬」而聲名大噪。然而希臘為什麼會走到今天,卻完全是被發達國家糟蹋而成。這樣說許多人會不服氣,說我沒有原則不顧借債要還的社會基本準則。先請息怒,因為我沒有說希臘不應還債,只是想侃侃希臘為什麼落到今天這般地步。

很多人對希臘違約大驚小怪或大肆伐撻,有點孤陋寡聞或選擇性失憶。遠的不說,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后,幾百萬美國負債家庭貸款違約申請破產。如今美國的中產階級隊伍正在萎縮消失。這與希臘的悲劇十分相似,只是發生在一國之內罷了。實際上貸款違約是后殖民地時代資本主義經濟的家常便飯。「皇帝輪流做,如今到我家」,僅此而已。美國的中產階級之後,輪到了冰島,今天又輪到希臘。明天輪到誰,就看誰的運氣了。

有人問為什麼如今的貸款違約成了時髦?非也。貸款違約從來就司空見慣,不同的是以前主要發生在殖民地小國,如今成了發達國家的新景,這才讓人覺得新鮮。難道貸款違約像病毒一樣也會傳染?這回總算問對了。病根不除,病症自然不會消失。病源走到哪裡,病就傳到哪裡。事情就這麼簡單。

那麼貸款違約的病根是什麼?是私有制的單一有價市場經濟。在單一有價市場經濟中,產品變成產值必須通過貨幣購買。因此利潤取決於產品出售的數量而不是產品上市的數量。反過來,要想獲得利潤就必須把之前所獲的相同數量的利潤用於購買產品。於是就成了利潤購買利潤的無積累循環。這就是說在不考慮外部購買力的孤立系統中,有價市場經濟不能積累貨幣財富,因此是無積累經濟。

這個特徵可以表達為資本積累與資本增值之間的矛盾。為了使生產得以繼續,就不能儲存利潤。這樣才能買回所有產品,收回所有投資併產生新的利潤,否則就有產品留在市場上。收不回利潤。如果工人也儲存購買力,就會有更多的產品留在市場上,以致連投資資本也收不回來,影響生產的繼續進行。

然而資本主義經濟的目的就在於積累貨幣財富或購買力。為了積累購買力,必須開拓外部購買力來清除因利潤積累造成的市場剩餘。這個外部購買力首先來自本國其它企業的工人工資和廠商利潤。結果是業績不好的企業因購買力轉移而造成產品過剩,最後破產倒閉。這便是資本主義市場競爭的本質。市場競爭的最後結果就是社會的兩極分化。優質企業的資本家和高級管理人員成為富裕的一極,破產的企業主和失業工人成為貧困的一極。

在有大量殖民地存在的情況下,最先發展起來的工業國還可以通過開發海外市場來獲得外部購買力。通常的做法是增發本國的貨幣用以購買殖民地資源。殖民地再用這些貨幣購買工業國的產品。當殖民地很大時,外部購買力也可以很大。這樣工業國的經濟可以在外部市場的保駕下迅速發展。發達國家於是可以有較多的稅收用於補助窮人,縮小本國的兩極分化,提高總體的生活水平。就這樣,發達國家把本國的貧富分化變成國家之間的貧富分化,緩和了本國的階級對立和勞資衝突。

由於資本家的貪得無厭,發達國家通常不滿足於通過購買海外資源來輸出海外購買力,還利用貸款的方式來迅速提高海外購買力。這些貸款通常以所謂援助的名義進行。這樣既可收取貸款利潤,又可推銷更多的本國產品。更重要的是輸出資本在殖民地大肆購買當地資源和地產、開發工業型經濟從而引起物價的快速竄升,使發達國家的資源投資迅速膨脹產生暴利。加上工業品漲價利息上升,最後殖民地國家在不知不覺中欠下了還不清的債務。許多殖民地因此破產,用廉價資源來還債,變得十分貧困,貸款違約不斷發生。

殖民地吃盡苦頭后紛紛爭取獨立,甚至把外國資產收歸國有。發達國家於是進入了后殖民時代。海外市場縮小之後,慾壑難填的資本家只得撿起糟蹋本國人民的故伎,抬高各類剛需產品的物價,並向消費者發放消費貸款,鼓勵貸款消費和超前消費。這便是后殖民時代的貸款經濟。顯然這種自我殖民的經濟模式很快使貸款違約和社會的兩極分化回到國內。美國2008年的房貸危機就是大規模消費者的違約造成的。

說到這裡,腦筋快的馬上就會聯想到希臘的貸款違約也是一個后殖民時代貸款經濟的犧牲品。一點沒錯。希臘本是個安安逸逸的農業國,非農業經濟以旅遊為主。工業並不十分發達。歐元成立后,歐洲發達國家為了迅速擴大歐元市場推銷本國的工業產品,創建了新的殖民方式。新方式與老方式大致差不多,只是以貸款為主來輸出資本,提高殖民國家的購買力,同時推動別國的工業經濟,造成物價飛漲。隨著物價暴漲,收入必須跟著提高。於是按消費計算的GDP也迅速提高。結果殖民地國家迅速進入所謂的高收入階段。

為了把希臘變成新的殖民地,歐洲強國以優惠的名義於2001年把希臘拉入歐元區。這之前希臘的貸款利息很高,可達10%以上;GDP的增長率在3%左右徘徊。加入歐元區後為鼓勵希臘貸款,希臘的貸款利息大幅降低到與德法國家一樣。由於貸款量迅速增加,發達國家不再以賺利息為主,而變成賺出口利潤為主。希臘大量進口輕工產品和貸款投資,名義GDP2001年的1300億竄升到2009年的3500億,平均增長率高達13%。圖一顯示了希臘名義GDP自加入歐元區后的迅速增長。人民的平均收入超過兩萬美元,跑步達到了高等收入水平。

                                              圖一:希臘名義GDP的年變化

表面收入提高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實際上並沒有比過去提高多少,只是物價提高了,非必須的工業品和奢侈品消費增加了。為了迫使希臘減少福利還債,西方媒體到處宣揚希臘福利太高,甚至比德國高許多倍。據報導,希臘的社會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僅為20.6%,不及歐盟的平均水平。例如,法國的社會福利開支占GDP34.9%。英國的社會福利開支占GDP25.9%。德國的社會福利開支占GDP27.6%。歐盟27國的平均社保支出總額占GDP26.9%。北歐丹麥的社會保障支出更是約佔GDP1/3。這些都遠遠超出希臘水平。

由於希臘的經濟發展不是靠實體經濟的自然擴張,在收支和進出口平衡下的穩步發展,而是靠外部資本的「催肥效應」造成的畸形膨脹,在債務擴張中遲早會破產。就像所有靠貸款度日的個人或國家一樣,最終走到還不起債的今天。發達國家最初低息貸款給希臘,不過是把希臘變成它們的產品傾銷地。它們在出口傾銷中早就通過工業利潤把借給希臘的貸款賺了回來。如今卻利用一切媒體和機會美化自己的初衷,抹黑受害者,一文不舍地討債逼債,不惜讓希臘的產業崩潰、人民失業。可見這些滿嘴人權正義的債主與舊殖民主義者毫無二致。

希臘人民是懂得報恩的。當年為希臘獨立而戰死的英國詩人拜倫被英國貴族遺棄后,希臘人民為偉大的詩人舉行了國葬。


希臘之群島,希臘之群島!

你們那兒莎浮唱過愛情的歌,

那兒萌芽了武術和文教,

突興了菲芭,還崛起了德羅!

如今夏日還給你們鍍著金光,

恐怕什麼都墮落了,除卻太陽?」(引自拜倫的《哀希臘》)


今天詩人若地下有知,一定會再次為希臘失聲痛哭。這世界「什麼都墮落了,除卻太陽」。





高興

感動

同情
1

搞笑

難過
1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qtclm326 2015-7-7 22:51
亞投行的目的也是為了后殖民經濟掠奪?
回復 mali50 2015-7-8 01:24
qtclm326: 亞投行的目的也是為了后殖民經濟掠奪?
看怎麼投。也有投河自殺的。
回復 qxw66 2015-7-8 05:02
明明享受多,產出少。。。賴誰呢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0:1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