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3年中國的非典災難中暴發的中國媒體人柴靜女士不甘寂寞,調動大量資源拍攝了一部長達一小時四十五分鐘的紀錄片《穹頂之下》,討論中國霧霾的成因和出路。她把中國因污染造成的大面積霧霾歸罪於中國的燃煤,並提出解決的唯一方法是以石油和天然氣能源代替煤炭。為此需要對中國的能源產業實行開放政策,深化市場經濟,鼓勵民營競爭進軍中國的戰略資源;提高油氣產量減少燃煤,以此減少中國的污染。一時間輿論鼎沸,議論紛紛,柴女士儼然成了拯救中華民族出污泥而不染的女皇。
柴女士所說的污染主要是大氣污染的一個方面,即由燃燒的排放物中直徑很小的氣溶膠,如PM2.5
(直徑不大於2.5微米的顆粒物,可通過呼吸直接進入細支氣管和肺部),形成的霧霾。然而大氣中的微氣溶膠不一定只來自煤的燃燒。石油製品和乾柴等的燃燒同樣可以產生大量的微氣溶膠。西方國家的汽車、輪船和飛機尾氣以及燃燒石油製品的工廠也產生過嚴重的污染。除了煤污染,中國的廢水和廢氣排放以及化工製品等造成的空氣、水源、土地和消費品的污染危害更大。因為這些污染含有大量嚴重的致癌物質,並是難以清除的長壽命高積累的致命性污染。相比之下,單純的燃煤污染主要是腐蝕性強的硫化物污染,並且是可以通過大氣環流和降水在短期內清除的。
何以柴女士卻對燃煤污染情有獨鍾?除了她所說的「私人恩怨」外,真地沒有一點「公心」?首先煤污染是大面積霧霾的主要罪魁。而霧霾人人可見,各種疑難雜症都可與之攀親,所以鬧得人心惶惶草木皆兵。以此說事,人心所向。此乃大公無私,無可非議。除此之外,有無公私兼顧之處?這就來聽聽柴女士是怎樣分析案情,提供解決方案的。
在紀錄片中,柴靜始終不願承認中國的高污染企業90%以上是私企,同樣以誇張的語氣讚美中國的市場經濟取得的偉大成就。這就為她在後面提出的私有化國家資源的解決方案埋下了伏筆。中國之所以對愈來愈嚴重的污染視而不見,恰恰是為了她一再引以為傲的所謂中國市場化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完全可以從不遠的鄰國俄國進口天然氣,減少煤的燃燒。但由於擔心失去西方市場、投資和幻想的高科技,一味地自毀家園討好西方。幾十年來一直以各種借口不願與俄國發展能源合作,寧可把外匯借給美國不斷貶值。每年貶值幾百億美元足夠進口清潔能源。中國改革開放唯一可驕傲的是名義GDP的所謂「高增長」。實際上真實GDP的增長率只是改革前的一半強一點。然而為了這個GDP,中國毀掉了自己的環境、健康和未來。
柴女士的智商也許真地有問題。既然承認西方國家也曾有過重污染,怎麼就得出結論說中國的污染需要進一步市場化來解決?事實上,中國的污染正是市場無序競爭的結果。廉價能源的大量開發和使用,高污染產業的無限擴張和過剩,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女皇心中偉大的市場經濟。開放能源市場競爭只是打開另一個潘多拉魔盒。每個國家的污染都是靠政府嚴格管理和計劃來解決的,沒有靠市場自行解決的。中國今天的毀滅正是有無數不求甚解的柴靜,食洋不化飲鴆止渴。當初以為經濟發展只要市場經濟就行,如今市場經濟遇到問題又是市場經濟來解決。卻從來沒有如何才能有效的論證,事後更不敢實踐檢驗。就如燒煤,西方在政府的嚴格管理下照樣可以燒乾凈煤。所以西方用石油和天然氣可以減少污染,能源市場化的中國一心只為高增長卻未必能行。重油污染不比煤炭差多少。
柴女士承認西方國家在治理污染中採取過嚴厲的法律措施和政府監管,而不只是靠市場競爭,但卻隻字不提其中最有效或真正有效的措施是大量高污染企業的外遷嫁禍於中國;現在又把一切推給燃煤來為西方國家開脫罪責。對中國來說就是拒絕引進污染企業和技術,改變低檔加工廠的腳色,發展高科技乾淨產業。她不能理解的是根本解決中國污染的問題,不是搞市場競爭開發油氣資源取代煤炭,私有化其餘能源繼續污染下去,連帶把能源敗光;而是改變做一個世界低端加工廠的命運,真正為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不是為個人和國家積累多餘的外匯而發展經濟。國家資源消耗完了不比污染好多少。貨幣是貶值的,資源卻是增值的。
製作這樣的紀錄片需要不少金錢和權力資源。背後有利益集團是肯定的。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想佔有中國能源的集團,甚至包括外資。這莫非是利益集團找到了瓜分國有資源的新的突破口,並為此打起了民意牌?如是,尊敬的柴女士,請你脫下女皇的新衣,我們實在想看看裡面究竟藏些什麼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