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外部資源對美元匯率的影響

作者:mali50  於 2015-2-19 22:1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關鍵詞:貨幣升值, 經濟學, 購買力, 匯率, 美國

前面用數學方法論證了美元的海外資源雖然不屬美國所有,但同樣可以影響美元的購買力和美國國內的物價,除非美國不斷調整市場上的貨幣流通量。美元的購買力自然包括購買其它貨幣的能力。也就是說不屬美國的外部資源發生變化時,還會影響美元的匯率。例如海外美元石油增產後,美元對石油的購買力增大,油價大幅下降。反過來說就是石油美元對美元石油增值。另一方面,其它貨幣不以美元石油為支撐,也不能直接購買美元石油,因此不隨美元石油的增產而增值。結果美元對石油升值的同時也就對其它貨幣升值。可見當美元與石油掛鉤后,國外的美元石油增產對匯率的影響也與美國自己的石油增產有著類似的關係。

簡言之,不同貨幣各自所能直接購買的貨物量在變化不同步時,就會影響它們之間的匯率。對國際貨幣而言,可直接購買的貨物包括不屬該國的外部資源。眼下世界石油產量增加,美國退出貨幣寬鬆政策后美元總量保持相對穩定。因此美元石油貶值,石油美元增值。美元的外部資源對美元匯率的影響是上述等效性原理的第三層含義。這種外部資源的影響只是因海外石油產量的變化引起,並與美國自身的經濟走勢沒有直接的關係。美元變化的這一新特徵源於外部資源的等效性原理,也是許多經濟學家不曾注意到的。當人們仍然以舊的貨幣原理來解釋外部資源的等效作用時,就會試圖從美國和其它國家的經濟特徵中尋找因等效原理造成的美元變化。

下面可以用數學語言來簡述這個匯率變化上的等效性原理。前面介紹的匯率是直接根據不同貨幣對等量物資的購買力對比獲得的。在討論了購買力的形成以及外部資源對它的影響后,可以推導更基本的匯率表達公式並進一步揭示外部資源對匯率的作用。首先來推導沒有外部資源的匯率公式。為了從物價的變化開始導出更原始的匯率表達式,需要一個相同的價值作為不同貨幣的共同單位。這樣才便於等量與等量之間進行比較。這裡仍然選用一噸鋼材(也可以用黃金等物資)為標準單位。

假定美國一噸鋼材的單價是$Y,以此為單位的美國可交易貨物的複次交易量便相當於n*H/Y噸鋼材。這樣一來,每噸鋼材的價格還可寫成複次流通量m*M/鋼材的複次交易量n*H/Y,即m*M*Y/(n*H)。這裡用黑體字表示美國的物資和貨幣。同理,每噸鋼材的人民幣單價是¥X時,該單價也可寫成m*M*X/(n*H)。當一噸鋼材等於一噸鋼材時便有m*M*Y/(n*H) = m*M*X/(n*H),或

X/Y = m*M*n*H/(n*H*m*M)

於是前文中的匯率$/= X/Y給出

$/= m*M*n*H/(n*H*m*M)

/$ = n*H*m*M/(m*M*n*H)

匯率¥/$增大表示美元增值或人民幣貶值,減小表示美元貶值或人民幣增值。

這個公式表明當美國貨物的複次交易量增加或美元的複次流通量減小時,美元增值或人民幣貶值。反之則反之。貨物的複次交易量可以因貨物產出的增加而增加,也可因交易中周轉次數的增加而增加。而複次流通量的減小同樣取決於貨幣總量和重複使用的次數。同樣的道理,當中國貨物的複次交易量增加或人民幣的複次流通量減小時,人民幣會增值美元貶值。反之亦反之。由於西方經濟學很少討論交易的周轉次數,其對匯率的影響也不為人知。現在可以看到雖然商業過程不直接產生貨物,即便在不考慮附加值的情況下,增加商品的銷售周轉也能影響貨幣的匯率。另外當市場供過於求時,複次交易量也會增加,從而造成通貨緊縮和貨幣增值。這時的匯率上升不代表經濟強盛,只是表示市場上可交換的商品過剩。

現在來考慮非美國所有的海外資源,如美元石油,對美元匯率的影響。當美元石油(其美元價值用P來表示)也考慮在內后,用美元計價的平均貨物的複次交易量變成(n*H + P),這相當於(n*H + P)/Y噸鋼材。每噸鋼材的價格於是變成m*M*Y/(n*H + P)。再將其與一噸中國鋼材的單價m*M*X/(n*H)相比便可獲得包含外部資源的匯率公式:

/$ = (n*H + P) m*M/(m*M*n*H)

這時可以看到匯率還隨美元石油的供應變化而變化。

市場上的美元石油增加會引起美元增值或人民幣貶值,減少則會引起美元貶值和人民幣增值。由於除美元外的其它貨幣也獨立於美元石油,美元石油增加同樣引起其它貨幣的貶值。這便是美元外部資源的等效性原理的數學表達。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市場上包括美元石油在內的商品過剩不只可以隨產量增加而增加,還可以因消費減少市場積壓而增加。這就是說目前因全球製造業萎縮引起的石油過剩同樣會引起石油美元的匯率升值和其它貨幣的匯率貶值。

有人說石油降價后,用其它貨幣按原來的匯率換成美元后也可買到更多的石油,因此購買力同樣增大,與美元的匯率也因此不應改變。這是用原因證明結果的邏輯循環,因為首先假定了按原有匯率兌換美元再去買石油。前面說過匯率是同樣商品的不同貨幣價格之間的比值,是價格比確定匯率,而不是相反由匯率確定價格比后再求匯率。由於其它貨幣不能直接購買美元石油,只能購買本國生產的石油,美元石油的增產在理論上不影響其它貨幣的購買力,包括對美元石油的購買力。因此當石油美元因美元石油的增加而增大購買力時,其它不與美元石油掛鉤的貨幣仍然保持原有的購買力。結果就是在用美元石油為參照時,它們相對美元的匯率下降。這樣的匯率變化與各國的經濟狀況關係不大,純粹是由市場上美元石油的變化造成的。

前面說過美元石油對美元價格的影響有幾種不同的情況。當石油市場沒有飽和時,美元隨石油的增產而普遍增值,因此美元匯率和購買力同時增值。如果市場上的石油增加是因供過於求引起的,在石油減價的同時美國國內卻可能出現反向通脹。由於美元石油不直接影響其它貨幣的購買力,這時海外資源引起美元匯率的增值不一定意味著國內美元購買力的增值,而可能是反向的貶值。如果市場過剩與消費減少有關,美元匯率和購買力的反向變化會更加明顯。這正是目前的美元所顯示的特徵:石油暴跌,美元匯率大漲,但除石油外的美國物價也上漲。可見人們習慣把匯率上升視為經濟強勁的表現是多麼錯誤。事實上完全可能相反,是市場飽和通貨緊縮經濟開始冷卻的表現。由於美國產油業的贏利減小,對經濟造成的損失也需要靠對其它商品的貨幣消費量的增加來彌補。

美元匯率上升但物價的上漲,使美元的國內購買力下降。這便是貨幣的匯率和購買力分離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另一個例子是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近年來上升不少,但國內購買力卻大幅下降。匯率增值不等於購買力增值,甚至完全相反。西方媒體糊弄世界說美國人將因美元增值和物價下降而節省開支云云。現在發現不是那麼回事。美國人的消費開支大大增加了,而實物消費卻不一定增加。一句話,當美元匯率的變化是由外部資源的變化造成時,美元匯率增值或其它貨幣的匯率貶值不一定與各國的經濟走勢有關。在美元匯率上升時,其它國家的貨幣和物產同時貶值。這就使美國商品的競爭力下降,進一步加重經濟恢復的壓力。可見這樣的美元匯率增值並非真正有利於美國經濟,更不是美國經濟強勁的表現。但美國物價上漲可以推高名義GDP,也就僅此而已。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7 20:1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