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危機預報——一個經濟學的偽命題

作者:mali50  於 2014-12-18 00: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 非主流, 突發事件, 貸款, 蝴蝶

危機預報——一個經濟學的偽命題
馬力

市場的長度》和貸款消費下的市場壽命是兩篇與市場預側有關的話題。許多人認為經濟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預報經濟危機那樣的重要經濟事件。責疑非主流的新理論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你能預報經濟危機嗎?」 然後揚揚自得等著聽NO。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長期受西方經濟學的忽悠,覺得經濟危機很難預報。誠然市場變化與其它社會變化一樣受人的心理作用的影響,因此容易產生共振現象和蝴蝶效應,並使事件的發生帶有突發性。但是突發事件的發生仍然需要一定的背景和條件。對突發事件發生的條件進行預測並非總是一件難事。這裡把對危機背景條件的預警稱為預測,並區別於所謂的危機預報。因為背景預測只是提供危機發生的概率,而不是危機發生的準確時間。危機爆發的確定時間受背景條件的作用外,還受各種偶然因素和主觀因素的影響。

事實上危機的背景預測或概率預報並不神秘。世界上找不到人類比對金錢更細緻的記錄和算計了。銀行每天幾十億的資金往來可以毫釐不爽。就像大多數企業主完全清楚自己企業的近期、中期甚至遠期走向一樣,現代發達國家對本國的經濟走向同樣了如指掌。但是企業內部的重要數據和分析多屬於企業不能隨便泄漏的重要情報。這些高度機密的情報當然包括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商場如戰場。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企業主經常需要隱瞞企業的真實情況,甚至有意製造假象來矇騙競爭對手。國家經濟前景的判斷之所以顯得神秘莫測,不只是因為數據更加複雜,很多時候同樣是為了保密和蒙蔽競爭對手的需要。對一個國家來說,經濟情報是一個無比重要的情報,甚至比戰時的軍事情報還重要。即便在和平時期,市場和金融等方面的競爭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而且合法的經濟突襲可以是非對稱的,因此比軍事襲擊容易得多。這就決定了任何國家都不能完全透露最關鍵的經濟和市場信息,尤其是與危機有關的情報。

圖一:美國2005-2014期間的道瓊指數

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和經濟安全,一些國家在關鍵時候不惜有意修改統計數據來掩蓋真相。如美國200811月宣布美國金融危機造成的衰退於一年前的2007年第四季度就已開始。通常的數據訂正只需幾周或一個季度的時間。而美國推遲這麼長時間才公布修正數據,顯然有其難言之隱。看了圖一中的道瓊指數后也許會恍然大悟。世界最大的證券市場的股指從2007年第四季度開始從一萬四千點左右一路下滑直到2009年第一季的六千五百點左右,跌去一半以上。設想如果美國在危機前就預告了危機的發生,或在危機開始時就如實報道危機的發生會怎樣?大量的投機資本做空美國股市造成更大的跌幅,美國的經濟損失足以讓美國徹底破產。

如此驚心動魄的生死存亡之事豈能讓人逞一時之快、炫一日之能?這幾天國際油價暴跌,實際上不僅跌穿了美國岩頁油的開採成本,而且跌破了美國海底採油和大部分陸上開採的成本。前些天還嚷著要用石油武器再次打垮俄國的西方媒體突然間鴉雀無聲噤若寒蟬,可見狼真地來了。難道這時會指望西方政府告訴你我不行了,趕緊來做空我吧?校園裡的裸體遊戲是不會在華爾街上演的。那裡只有化裝舞會。經濟競爭就是你死我活的戰爭。沒有硝煙的戰爭絲毫不比炮火來得輕鬆。在信息化的網路時代,國際資本的流動量以秒為計,金融突襲的能量和速度前所未有防不勝防。俄國用苦肉計發動匯率戰一下就打垮了德國經濟,卻裝著一副制裁受害者的模樣讓西方有苦難言掩淚裝歡。因此想從主流渠道得知國家最高機密的經濟情報,尤其是經濟危機的預告只是一個不切實際的願望。如同一個喝醉的賭徒在出牌前請莊家告訴他最後一張關鍵的底牌是什麼,一定會被人當作愚不可及的白痴來笑話。

想從主流經濟學家那裡知道經濟危機的發生時間,與這樣的白痴實際上是一般見識。許多時候連本國的主流經濟學家都被蒙在鼓裡。沒有真實的數據就不會有真實的預報。連發生了的危機都不願或不敢承認,還指望預報?阿斗先生都不會如此天真。企業是私地。企業主隱瞞企業真相騙倒競爭對手無傷大雅,還會被稱讚為雄才大略。「空城計」、「草船借箭」和「子龍單騎救主」等故事靠得就是一個騙字,卻自古傳為佳話,養活了不少說書人和演戲者。華爾街的股市常常暴跌,就因為許多企業的真相是在最後一刻被迫暴露的。但無孔不入地吹噓民主透明的資本主義國家隱瞞經濟實況雖然情有可原,但多少有損自由民主的包裝。於是資本主義的主流經濟學異口同聲地大肆渲染危機預測的不可能。他們的使命不是預報危機,而是相反,巧妙地掩蓋危機,製造經濟危機不可知論。這也難怪,所謂的自由經濟比主權經濟更脆弱,更經不起對抗性的競爭。

經濟安全還只是經濟危機顯得神秘莫測的一個原因。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危機概念的模糊性和非理性。對於全國範圍的經濟衰退來說,常用的指標是所謂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比如說技術性衰退是指連續兩個季度出現GDP的負增長等。而GDP總值是以包括借貸在內的開支大小來計算的。這個指標與一些理論上的經濟衰退並不吻合。比如這裡研究的市場長度是以贏利市場的消失為指標。這個指標至少對企業來說是有現實意義的。不管哪個負責任的企業都不會以企業開支的大小來判斷企業的未來。也沒有股民根據企業開支的規模來選擇投資對象。無論是企業主還是投資人都是根據市場競爭的前景來評價企業前途的。但在制定危機指標時卻別出心裁地採用了號稱是GDP,實際上是以國民和政府的開支數和貸款消費量為替身。由於商品經濟的營銷環節比較複雜,以開支來計算產值難以排除重複計算。總之指標越模糊越好,也越容易糊弄或修飾。

即便是GDP本身也是概念不清的。許多國家每年公布的GDP是名義GDP(Nominal GDP),也就是未除去通脹作用的GDP。雖然在計算GDP的增長率時進行了通脹訂正,但基本上都不會也不能採用準確的通脹率來訂正。這是因為物價上漲的幅度隨商品的變化很大。當新鮮食品通縮時,吸血商品卻可能加速上漲。看看美國金融危機以來各類保險和大學學費的增長就知道。合理的統計需要根據各種商品的消費量進行加權平均。這在實際計算中雖然很難做到,但在理論研究時仍可有替代方法來加以訂正:就是根據多年後物價上漲的平均倍數來反推。有意思的是被吹噓為發達的西方經濟學卻不願介紹這一簡單的計算方法,而只想盡量掩蓋事實的真相。所以用這種模糊指標來定義經濟衰退本身就是模糊的。在上述美國金融危機的例子中,人們在危機中糊裡糊塗地過了一年卻渾然不知,可見這種指標其實是可有可無的。

美國總統里根先生在西方頗有名氣。精通演藝的總統甚至還有他的經濟學。原因在於他重要的經濟實踐,騙倒了不少前社會主義國家。著名的里根經濟學其實就是變魔術,把錢從這個口袋裝進另一個口袋。大家兩眼盯著GDP這隻口袋,舞台上高明的魔術師就在人們的眼皮底下把借來的錢從別人的口袋裝進GDP這隻口袋。最後大家看到的是GDP的口袋脹了起來,卻看不到國家債台長了多高。據報導里根時代二十多次打破聯邦貸款上限,真可謂藝高人膽大。可是過來人都知道那時的日子並不好過,房地產跌得很低,失業率也很高。美國不得不加快削減社會福利。可見DGP這個玩意其實一文不值。歷史的詭吊就在於這一文不值的GDP卻哄倒了社會主義陣營。前社會主義國家紛紛效仿私有經濟和新自由主義,以至掉進同一個陷阱里同舟共濟抱團取暖。

 

年份

名義GDP (十億)

GDP增量 (十億)

聯邦赤字 (十億)

2007

14480.3


160.71

2008

14720.3

240

458.55

2009

14417.9

-302.4

1412.69

2010

14958.3

540.4

1294.37

2011

15533.8

575.5

1299.59

2012

16244.6

710.8

1086.97

2013

16797.5

552.9

679.50

                     表一:美國2008年以來的名義GDPGDP增量和聯邦赤字

都說金融危機后,美國經濟從第二年的2009年就開始復甦了。所持的根據也是要命的GDP。但人們的感覺卻還在深水中。中產階級隊伍愈來愈小。人民的幸福感也愈來愈少。原因又在哪裡呢。看看錶一中美國政府網站公布的名義GDP和聯邦赤字就會幡然醒悟。美國政府承認20082009兩年是經濟衰退的,而經濟復甦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那麼就來看2010年以後是如何復甦的。20102013這四年裡,美國GDP每年的增量都小於聯邦赤字。頭兩年的增量還不到赤字的一半。可見所謂的經濟復甦和GDP增長是靠聯邦花費借來的錢吹起來的。這還只是聯邦赤字。地方政府的赤字和企業貸款的赤字加到一起就更驚人了。這正是用可以靠貸款隨意改變的GDP作為經濟興衰指標的好處。預報這種可以隨意改變的指數究竟有多大意義?當經濟貸款變得越來越容易,危機預報要成功的希望就越來越小。誰能保證美國再次用「巧實力」包裝GDP不會有里根時代那樣的戰略意圖和意外收穫?迷信西方本身就是巨大的戰略資產。不用白不用。這就叫「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在有充分數據的前提下,不僅真實的經濟形勢是可以判斷和預報的,被視為變幻莫測的股市在總體上同樣是可以預報的。任何大數現象都受制於大數規則和其它統計規律。交易量大的股票證券也不可能例外。到處流行的股市不可知論與經濟不可知論一樣是為了自我保護。所不同的是經濟不能為了掩蓋真實的軌跡和趨勢而任意妄為,否則會弄巧成拙導致企業破產和經濟危機。而股市為了妨止有人利用正常趨勢進行投機破壞企業融資,不能不常常逆勢而行為所欲為,製造種種假象誤導投機者。說白了,上市企業支付高昂的交易成本就是希望證券商利用人的正常判斷和預期,不時地反其道而行之,不擇手段地破壞股票的可預報性,從而使嫻熟狡猾的投機者遭到失敗。加上大戶的突然逆襲和企業作假的可能,使得股市預測難上加難。所以垃圾股飛漲,績優股下滑就毫不為奇了。另一方面,投機者又是證券市場的財源,交易所不能讓炒股者顆粒無收斷了財路。所以又有各種各樣與統計和科學無關的股經傳授機宜,再花錢樹個炒股發財的樣板和「少年股神」,讓人瘋瘋癲癲走火入魔。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20: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