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際市場和深水經濟》介紹了有限市場邊界附近的邊際市場。在穩定的邊際市場中,三類基本市場都變成頻率不同的水平波動市場,供應基價與需求基價相等。這時周期平均的價格就是需求基價,同時也是供應基價。周期平均的供應量和需求量也是邊際市場附近的一個恆量。三類邊際市場的產值取決於商品定價和市場份額。這種平均價格、需求量和產值固化的市場經濟被該文稱作深水經濟,就像深水中的水波那樣波浪不驚沒有高潮,也沒有潮汐和涌浪,更不能對抗重力拾級而上。
對追求經濟不斷發展的目標來說,深水經濟無異於一種死水經濟。不幸的是市場總是有限的。因此深水經濟是有價市場經濟的一種普遍存在形式。失去殖民地后的西方國家幾十年來處於深水經濟中。經濟增長的速度只與通脹速度和人口增速相對應。而新興國家在物價紅利耗盡后也無一例外地走進深水中。由於缺乏品牌產品,新興國家深水經濟的水平面低於發達國家。尤其是以薄利傾銷為主要發展動力的新興國家,由於價格繼續下降的空間十分有限,在深水中沉溺的風險很大。
對某些商品來說,邊際市場的邊界還可以是剛性的(Inelastic)或近似剛性的。在剛性邊界的邊際市場中,長期平均的需求量是個常數,並不因價格的高低而變化。這類商品的典型例子有各種法定保險、私校的學費和殯葬費等。人們通常不會因為保險費便宜而為自己的住房和汽車多買一份保險;也不會因學費低而讓孩子同時上幾所學校;更不會因殯葬費不高而常去光顧火葬場或殯儀館。當普通商品出現市場飽和或過飽和狀態時,需求增加的空間被壓縮到最低限度。這時的邊界也會變為彈性很低的剛性邊界。
在討論剛性邊界的邊際市場時,可以假定需求的價格彈性係數a3
=
0。這樣的市場是一種乏彈性市場。之所以說是乏彈性,而不說是無彈性,因為只是需求的邊界是剛性的。其它市場變數仍然可以是波動的和周期性的。這時的市場約束方程組變成:
dP/dt = - a1*(S – D) 價格約束方程
dS/dt = a2*(P – Pm) 供應約束方程
dD/dt = 0 剛性需求方程
這裡的Pm是供應基價。後面可以看到價格的周期平均就是供應基價,所以這裡就直接用平均價格代替供應基價。

圖一:剛性需求下的邊際市場
剛性需求方程的解是D
= Dm。Dm是常數,也是平均需求量。在剛性需求下,價格函數和供應函數仍可以是周期函數。其中價格是
P = = Pm + (P0 - Pm)cos[ωt] + a1(Dm
- S0)sin[ωt]/ω
這裡的頻率有ω=√(a1*a2)。這個解可以直接從前面討論的約束市場的波動解中令a3
=
0獲得。當價格和供應的彈性很小時,波動頻率會很小,周期會很長。只要另一個彈性係數也為零,頻率就跟著變成零。這時的價格成為常數Pm,與需求量對應的供應量也只能是常數。市場波動消失后的市場成為完全的剛性市場。剛性市場中三大市場規律不再發生作用,供銷過程完全按固定的計劃進行。這樣的剛性市場在有價市場經濟中並不常見。
圖一給出剛性需求下的一個例子。圖中的產值E被縮小了一百倍。在需求量恆定的市場上,供應量在剛性需求的上下波動,其周期平均與需求量一致。除了需求定理外,剛性市場仍受供求關係和供應定理的約束。因此與邊際市場一樣,當價格高於平均價格時供應增加,反之則供應減少。同時價格在平均價格(也即供應基價)附近,根據供應與需求的相對大小而上下波動。供應在需求線以上時,價格下降;在需求線以下時,價格上升。

圖二:剛性需求下的市場曲線
由於需求量是常數,剛性市場的變數軌跡是二維的。這一軌跡在S-P平面上的投影是如圖二所示的閉合橢圓。橢圓的中心在(Dm,
Pm)(周期平均的供應量等於平均需求量)。圖中的紅色豎線是價格在定常需求上下震蕩形成的軌跡在D-P平面上的投影。可以想象在D-S平面上也是一條與D
= Dm正交的直線,表示供應量圍繞著剛性需求的震蕩。

圖三:漸進剛性需求的邊際市場
由於人口和收入的增長,剛性需求通常隨時間增大。這樣的剛性市場可以稱為漸進需求的剛性市場。最簡單的漸進需求的方程應該是dD/dt
= a4。a4
> 0表示剛性需求增加,a4
< 0表示剛性需求減小。由此得出的漸進剛性市場如圖三所示。漸進需求的條件還可用於非剛性的邊際市場中。這時的漸進需求方程變成dD/dt
= a4 - a3*(P - Pm)。所獲的市場圖像與上行的約束市場相似。漸進需求對研究遠離需求邊界的市場意義可能不是很大。
在上行市場或漸進邊際市場中,產值是不斷增大的,經濟是不斷發展的。這樣的市場經濟正是西方經濟學所悉心描繪的資本主義烏托邦:人民的收入隨經濟發展不斷增加,購買力和消費量也隨之不斷上升;於是市場的邊界不斷被打破,人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改善。不幸的是由於資本擁有無償佔有第一剩餘價值的分配權,私有社會的兩極分化不斷加深。富人的消費所佔收入的比重愈來愈小,更多的資本利潤被儲存起來或化為固定資產。真實的消費在全部市場價值中的比例愈來愈少。結果便是第二剩餘價值的不斷積累造成經濟危機,阻礙經濟的不斷發展。而西方國家幻想用國家權威進行二次分配補償窮人,提高消費減少第二剩餘價值的一切努力,又因資本主義社會中吸血商品的存在而盡付東流。
在剛性需求中,產值的周期平均是Em
=
Pm*Dm。由於Dm是基本固定的,市場產值完全取決於商品的價格。因為供應量和價格是由供方決定的,剛性市場實際上是一個供方控制的市場。在無孔不入地牟取最大利益的資本主義世界里,一種資本壟斷下的高價商品,即吸血商品便應運而生。吸血商品的售價遠高於成本,其供應也常常被特殊部門所壟斷。消費者因不可避免的需要或被法律要求而必須高價購買這些商品。這些商品除了上述具有固定需求的例子外,還有職業教育、醫療費、律師費等,甚至包括房地產。一些地區政府要求的商業服務,如基建測量和會計保險等,也是天價行業。
這些吸血商品不是按生產和維護的成本來定價,而是根據多數消費者的最大支付能力來定價的。由於是必須的,政府有時需要對低收入者發放補助費或減稅額,如醫療、教育、住房和殯葬補助等。大量吸血商品的存在正是「高福利、高收入和高消費」的資本主義國家存在嚴重的兩極分化的根本原因,也是這些國家的普通人民儲蓄低子女少的真正原因。雖有國家的福利政策補償低收入者,但吸血商品的價格會跟著水漲船高,終究使得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高福利政策難以為繼。
天真的人會問:西方國家不是民主國家嗎?為什麼不能用民主限制吸血商品的擴張?因為西方國家的政府本來就是資本家的聯合俱樂部,「民主」的民不過是少數富民而已。老百姓只有在其中選擇姓金姓銅的權利,而沒有真正的作主權。資本家的政府通過
稅收—→福利—→吸血商品
這條路徑把老百姓的最後財富集中起來,再變成資本家的財富。窮人福利的大部分流向了吸血商品。用福利補貼企業主等就更不用說了。因此在吸血商品存在的情況下,用高稅收維持的所謂福利只能淪為資本在有限市場中無限掠奪人民的巧妙手段。
一些新興國家曾誤以為西方國家的高福利能與社會主義國家的普遍福利異曲同工。事實上,資本主義的福利政策無法改變兩極分化的現實,原因就在於吸血商品成了資本主義福利政策的最後受益者。這也註定了東施效顰者的命運。對此新興國家必須正視現實吸取教訓。如果真為百姓著想,只須立法限制吸血商品,何必用高稅收來維持這些商品的存在和擴張?社會主義國家在人均產值幾十分之一的條件下都能實行免費教育、醫療和住房。發達國家不是不能,而是不願實行罷了。因為在那種平等的福利政策下,資本家無法兜售吸血商品,也就無法從中渾水摸魚半途搶劫。
用吸血商品來限制人口出生和家庭規模雖然比落後國家的飢餓等災難減少人口來得堂皇,本質卻是一樣的,都是一種殺戮。以此保證有限資源能夠被少數富人所充分享用。西方媒體在比較不同國家的生活水平時,總是喜歡對比占生活開支極小部分的食物等,卻閉口不談導致許多家庭貧困破產的吸血商品。不幸的是許多不知真相的外國人信以為真,以國外的收入和本國的開支來構建海外幸福生活的美夢。一些私有化的新興國家或因無知,或希望抬高GDP而效仿西方國家用高稅收提供社會福利的政策。結果在所謂市場經濟的幌子下,很難妨止吸血商品的產生和泛濫,重蹈西方國家的覆轍。
目前美國個別州出台新的法規,要求出售醫療保險的網站必須提供其它同類保險公司的信息以便購買者選擇。這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打破資本對剛性需求市場的壟斷,但有利於吸血商品的公開競爭。聯邦政府還需放寬經營各類吸血商品的准入條件,甚至允許外資參與。為了保護和擴大普通商品的正常消費、減少第二剩餘價值的積累、擴大製造業的產值和利潤、重建強大的實業基礎,有遠見的國家必須忍痛割愛,犧牲少數壟斷資本家的利潤儲存,限制和打擊吸血商品,恢復其它產業正常的產銷循環。但在金融資本已經取代製造業資本對政府權力和候選人的控制后,西方國家能否擺脫這種殺雞取卵的經營方式和市場經濟還是一個大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