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資本再積累的主要方式

作者:mali50  於 2011-11-22 21:1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資本主義的二重循環

六、資本再積累的主要方式

歷史上,為發展資本主義而準備的原始積累曾導致兩種必然的和必要的結果:一是使財富集中於少數人手中,二是使許多農民失去土地、牲口等生產資料並不得不為生活而廉價出賣勞動力,成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的第一批無產者。今天,資本的再次積累同樣如此:以拉大兩極分化的手段再造新的無產者和奴役關係。目前美國第一批靠食物券和救濟生存的無產者已經產生,其人口數量正在形成一個階級。但是,這首批無產者主要是教育程度不高的新移民。他們不能為新生企業提供爭取盈利而必要的技術和能力。因此,資本再積累的過程還將繼續,直到有更多受過良好教育和訓練的成年人淪為出賣勞力的無產者。

同資本的原始積累一樣,資本的再次積累同樣依靠三種最基本的方式:高利貸、奴役和掠奪。只不過在人類文明進化和自然資源過度消耗了兩百多年後,各種方式的實施有著不同的特點和手段。

高利貸:今天西方國家的銀行業遠比兩百年前發達,貸款也更加容易。但在盲目的工業貸款造成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后,西方國家汲取了教訓,制訂了許多嚴格的規章制度防止濫用高利貸造成銀行和借款者的損失。這使得正常的工業貸款或需財產抵押,或需已有的盈利產業作保障,因此很難使需要大量投資的新興企業能籍此東山再起。更重要的是,合理的貸款不能造成資本積累的第二個效應,即同時產生大量的貧困人口。由此可見,同資本的再次積累相關的貸款方式必然與高風險結合在一起,一面迅速產生資本投機的暴發戶,一面使另一部分人迅速破產淪為無產者。

於是在工業衰退的后資本主義時代,銀行開始千方百計地繞過各種限制,將高利貸的主要對象轉向消費者。西方國家信用卡的利息可以高達百分之二三十。而房貸則經常從誘人的低利率開始,然後利息逐年上升。2008年美國的房貸危機就是因大量房主還不起不斷高漲的高利貸造成的。當年就平均而言,美國的房貸利率並不比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更高。但因為後資本主義時代人民持續貧困,承受高利貸的能力逐年下降。同時因為房價翻倍上漲,底層人民的工資卻沒有增加多少,房主所付的利息總數和占收入的比重比過去增加了。雖然有人預見並警告有發生房貸危機的可能,華爾街卻置若罔聞。危機爆發后,許多人失去住房並破產,更加重了貧困。不少中小銀行也遭受牽連破產倒閉。但處於金字塔頂尖上的華爾街金融資本家早就通過各種槓桿把風險轉移到直接貸款的金融機構,因而能在危機中丟車保帥完身而退。(倒閉的投資()銀行貝爾斯通不是因房貸損失而破產)

普通人的貸款機會曾被西方國家標榜為機會平等的證明之一。但是在資本的再積累過程中,貸款的結果卻使少數人獲得暴利,更多的人失去抵押財產而破產。不負責任或暗包藏禍心的貸款政策使所謂的機會變成了真正的陷阱。美國的金融危機爆發后,人們希望政府立法加強對華爾街的約束和管制,以致形成今天佔領華爾街的全國運動。然而美國的金融大亨和右翼政客們依然我行我素。因為他們清楚地知道,這種危險的政策實際上是損人利己的苦肉計,所造成的兩極分化是資本的再次積累所必須經歷的陣痛,以便產下他們所期盼的再工業化的新生兒。因此他們嘲笑佔領華爾街的人們不過是無能的失敗者,無權嫉妒因事業成功而致富的人。他們錯了嗎?在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叢林法則下,他們又何錯之有?所以三個多月後的今天,美國國會仍然沒有把佔領華爾街的民意訴求列入議事日程,而是任由各地警察掃蕩清場。據報導目前已有4000多人遭到逮捕。

以外國為對象的高利貸通常叫作投資或資本輸出。這種高利貸常常以援助的名義發行,使許多發展中國家在利滾利的旋渦中債台高築瀕臨破產,最後不得不靠廉價出賣國家資源來抵債。這是許多曾經推行西式民主的非洲國家和拉美國家至今依然貧困落後的重要原因。在後資本主義時代,西方國家的政府紛紛降低稅率上限,使有錢人可以向國外輸出更多的資本,增加投資收入。與此同時,由於政府稅收減少,只好削減普通人民的社會福利。因此在少數投資者賺錢增加的同時,普通人民的生活條件卻在下降。

奴役: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而不是人,是分配的主要依據,即論資行賞按資分紅。只有當資本獲得足夠利潤之後,人的能力、知識、技術、經驗、體力和情色在分配上中的作用才會得到考慮。而知識和技能的獲得又依賴於資本。總之沒有資本的人和勞動總是處在分配的最低端。這一事實無可辯駁地說明了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裡,資本權高於人權。因此這些國家所謂的人權至上的吹噓只是謊言而已。在美國獨立后的兩百多年裡,南方諸州有五分之二的時間是實行奴隸制,北方亦有契約奴。廢除奴隸制后,奴隸變成了奴工。中國苦力血汗工資制便說明了當時美國勞動者的地位。但總的來說,資本主義國家勞動者的經濟地位在勞動者的鬥爭中不斷提高。尤其到了資本主義的高峰期,資本家需要靠增加消費來擴大市場時,甚至會主動提高工人的工資和福利。資產階級的學者利用福利資本主義短暫的返照期大肆炒作資本主義的優越性。而出生於這個泡沫時代的人們也對此深信不疑,並將資本主義制度視為歷史的終結。




As these two charts illustrate, the 21st century has witnessed a loss of purchasing power for most households (other than retirees living off Social Security). The reason is a combination of reduced nominal incomes and the impact of inflation. In fact, the average income for U.S. households in their peak earning years has fallen over 13 percent in real term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millennium.

可惜好景不長。二戰後還不到兩代人的時間,福利資本主義便悄悄開始衰退。《紐約時報》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美國人的實際收入在過去十年中下降了百分之十三(見上圖)。同時財富的兩極分化日趨嚴重。美國最富人口財產迅速成長的原因包括大公司高級主管超高的薪資。這些主管的年薪可以高達幾千萬美元,甚至幾億美元,是普通人年薪的幾千倍。美國 《富比世(Forbes)》雜誌公布的美國25個最高薪執行長(CEO)名單顯示,全球最大藥品及保健資訊科技經銷商 McKessson執行長哈莫葛倫(John Hammergren)今年的薪酬13100萬元,排名第一。服飾公司Polo執行長勞倫(Ralph Lauren)以年薪6670萬元拿下第二名。信託公司Vornado Realty執行長法奇特利(Michael Fascitelli)年薪6440萬元,位居第三,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執行長艾格(Bob Iger)則以5330萬元排名第四。(另有報導說甲骨文聯席總裁馬克·赫德(Mark Hurd) CEO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的薪酬總額分別為7840萬美元和7760萬美元;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的總薪酬為5910萬美元。) 美國《世界日報》的報導說,美國薪酬最高的前十位執行長的年薪,足夠支付萬八千三百三十位普通美國僱員的薪水。2008年美國普通僱員的平均年薪為33000美元。而被稱為精英階層的人士的平均年薪則達38萬美元。當美國低迷的經濟持續打擊低層勞工時,金字塔頂端0.0001%的人卻越來越富有,資本再次積累的腳步也在加快。根據國際企業管理評鑑公司(Governance Metrics International)調查,今年美國大公司執行長的薪酬大幅增加,平均比去年高28%,其中報酬排名前25%者薪水幾乎增加一倍,現金分紅更是經濟衰退前三倍。

美國金融危機發生后,許多企業為了減少成本,在裁減工人的同時,或者延長工人的工作時間,或者降低工人的報酬。根據美國政府公布的統計數據,美國工人的平均勞動生產率持續提高,工人負擔不斷加重,而工資卻沒有增加。例如美國勞工部2011年 3月公布的修正數據顯示,2010年年美國非農業部門勞動生產率比2009年增加3.9%。勞工部的數據還顯示,按年率計算的美國非農業部門勞動生產率在 2010年第四季度環比上升2.6%,其中第四季度美國非農業部門僱員的工作量按年率計算增加了4.0%,而工作時長增加了1.4%。利潤危機不同於過剩 危機,因為沒有大量產品過剩,因此企業不會減產,只會設法減少成本,包括延長工時和降低工資。也正是因為沒有嚴重的產品過剩,故沒有嚴重的通貨緊縮。但為了挽回利潤,美國有意實行貨幣寬鬆政策,以人為的通貨膨脹來提高商品價格提升利潤。這就相當於 給工人減薪,加重了對工人的奴役和工人的相對貧困。以致在就業市場如此不景氣的時候,仍然有不少人忍受不了日益苛刻的工作狀況,以主動高調的辭職來表示抗 議。最近,網際網路正在流傳一段美國23歲的小夥子德弗蘭西斯克請來樂隊敲鑼打鼓演奏塞爾維亞民歌高調辭職的視頻。據報導,越來越多的僱員用高調辭職的方式表達對僱主的不滿,其中有快餐店職員、記者、銷售人員、甚至還有科技公司的執行長。美國的CareerBuilder2011年夏末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40%的僱員認為過去6個月工作壓力增加了。20%的人感到精疲力竭。逾半數的僱員表示他們的責任比2007年經濟衰退開始時要大。70%表示他們沒有為增加的工作量獲得加薪補償。

同西方國家海外企業中普通工人的收入相比,資本家與他們的差距就更大了,以致外資企業中經常出現工人自殺、罷工和各種勞資糾紛。所謂的全球化不過是資本再 次積累的一種新方式罷了。它同樣可以造成或加速本國人民因大面積失業而陷入貧困和絕望的境地。這種變相的掠奪與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對海外赤裸裸的奴役和掠奪 在本質上差不多,只是在形式上文明一點而已。不錯,全球化能夠加速第三世界國家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但這同樣是以過度犧牲資源、環境、傳統道德、內在世 界和人類壽命(不是個人壽命)為代價的,是在虎視眈眈的強國環伺中為求生存別無選擇的飲鴆止渴之道。被西方國家認為是冷戰失敗者的俄國正在吸取其它國家的經驗,力圖在保持原有主權、資源、福利和環境的基礎上穩步進入西方市場和陣地,因此有可能後來居上,成為笑到最後的幸運者。

(待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2 01: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