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企業國家的經濟政策

作者:mali50  於 2011-5-26 23:0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國家的性質和權力的基礎—兼談中華全國股份有限公司

。。。。。。

八、企業國家的經濟政策

企業國家的經濟政策所遇到的首要問題是要不要計劃經濟。計劃經濟不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專利或首創。所有資本主義國家的大型聯合企業和壟斷企業都是計劃經濟體。它們與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主要區別只在於計劃的目的和方式不同。

前面說過計劃經濟有三種方式。這還只是在假設市場有限時的情況。在有市場競爭的前提下還可以有更多的方式。總的說來,可以有有計劃地發展(或限制)生產和有計劃地開拓(或限制)市場,以及它們的各種組合。以牟取最大利益為目的壟斷企業往往採用有計劃地發展生產和有計劃地開拓市場這樣的計劃經濟模式。而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卻是相反,採用的是有計劃地限制生產和有計劃地限制市場這種模式。因此不奇怪,兩種截然相反的計劃經濟模式產生完全不同的經濟發展速度。這不是要不要計劃的問題,而是要什麼計劃的問題。正是由於壟斷企業計劃經濟的巨大威力,資本主義國家才不得不制定反壟斷法限制壟斷企業對同行的排斥。也正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它們的反壟斷措施從不用於跨國企業的國際競爭。

今天所謂的品牌企業實際上就是一種從生產到消費全面壟斷的企業。它們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生存力和競爭力是有目共睹的。許多外國名牌在中國製造,可見中國能夠生產名牌質量的同類產品。但是,同樣質量不同品牌的產品只能在國外的抵擋商店低價求售,而無法打入被壟斷的高級市場。由於外國企業對國際市場的壟斷,限制了中國高端產品的發展。由於高質量的產品賣不到高價格而可能虧本,中國的產家只好降低成本生產廉價產品。這就是說,在壟斷存在的情況下,不只是產品質量決定市場,還可以是市場壟斷決定產品質量。這就是發展中國家的后發劣勢:即在不平等的市場規則下進行競爭。企業國家的國營企業有嚴格的質量檢驗和充分的資金,因此最有條件進行市場競爭成為創造品牌的主力軍。當年的上海貨就是有口皆碑的國營產品。每個生產部門都應該有自己的品牌目標。國產品牌在國內打響后就可以沖向國際市場。目前西方國家零售業正在蕭條中掙扎,正好是中國零售商進軍國外的時候。這不僅可以使中國產品的巨額銷售利潤回歸故里,更重要的是打破國外的市場壟斷為中國品牌打開市場。

后發國家有劣勢也有優勢。充分利用后發優勢依然需要計劃經濟。發達國家走過的路在很長一段時期對發展中國家具有指導意義。這段路上的重要路標差不多是後來國家的必經之地,使後來國家省去了許多摸索和確定的過程。這就是一種后發優勢,尤其有利於企業型國家有計劃地對這些明確目標集中力量打殲滅戰,加速發展的進程。比如對製造民航機來說,毋須向發達國家開始那樣,通過許多私有企業的競爭對比,在摔摔撞撞的無數事故中淘汰落後機型和公司后最終確定適合市場需要的型號,再集中投資進行生產。而是可以由資源充足的國營企業充分計劃后直奔主題,一蹴而就。征服每一個里程碑都可以有力地帶動其它行業的順勢發展。而發展中國家的私有企業通常實力薄弱,難以全面開戰攻克重大課題,只能一口一口地慢慢啃,從而延緩了每一個台階的爬升過程和整體經濟的進展速度。打個比方說,實力雄厚的國營企業就像隊列整齊的坦克部隊朝著發達國家走過的道路沖向一個又一個橋頭陣地,掃清障礙。私有企業的大隊人馬便可以緊隨其後清掃戰場收拾戰利品。不啻重工業和國防工業有這些里程碑式的重點,包括輕化工業和農牧業等生物工程在內的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里程碑。有的可以靠國家重點投資私有企業來解決,有的需要太多廠房、技術和設備,必須組織國家力量才能拿下。

有人認為國營企業效率低下和腐敗嚴重。這是因為過去不重視生產的大鍋飯造成的。一切在於管理。國營企業完全可以在一些方面採用私有企業的管理方式,鼓勵競爭,賞罰分明,並廢除終生制,引進優勝劣汰的人事管理制度。前蘇聯的軍工企業就是國營的。短短的十幾年後,在蘇波戰爭中敗給小國波蘭的失敗者就能在二戰中打敗當時科技最強大的德國。接著在保持高福利的情況下,又在總體上達到僅次於美國的國防工業水平。改革開放后,中國國營的國防工業同樣發展迅速再次說明了國營企業不一定效率低下。歐洲科技發達,GDP和人均GDP遠遠高於蘇聯的資本主義國家都沒能達到那樣的發展速度,而它們的社會福利並不比蘇聯好多少。為什麼?正是企業國家可以集中人才、資金和資源發展主要項目的優勢發揮了作用。這是資本主義國家做不到的,因此也是它們最害怕的,並要千方百計搞垮企業國家的根本原因,不論這個國家姓無還是姓資。因此在蘇聯之後,美國必將會把中國置於競爭的首要地位。

作為國營企業補充形式的私有企業在生產競爭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它們可以填補大量的市場空間,尤其是需求量小和變化大的市場。規模不大的私有企業比國營企業更加靈活善變,因此更能適應市場的變化。但是三十年來,中國私有企業沒有在國際市場上創造出品牌產品,也沒有在國內取得國防工業那樣長足的進步。這些都說明了私有企業難以靠自身力量克服的弱點,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后發劣勢嚴重阻礙了私有企業的發展。不僅中國如此,轉型后的東歐前社會主義國家的私有企業都是如此。而日本等亞洲國家的品牌產品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為了戰略需要,有意向這些遏制共產主義的前哨國家轉讓高新技術和高端市場的結果。正如二戰前,英法為了遏制蘇聯有意武裝希特勒德國一樣,使德國的軍事力量得以在短期內恢復並迅速發展。在有高端市場保障贏利的條件下,私有企業才可能增加科研成本、採用高質材料和提高工藝標準創造並保持品牌的領先地位。

(待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6 06:2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