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讓孩子做家事的四個好處

作者:LHFDFC2010  於 2010-2-15 12: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流水日記

(節選於蔡禮旭「幸福人生講座」)
    現在的家長都不讓孩子幹活兒,其實,做家長的要首先了解,讓孩子做家事是有很多的好處。
   第一個,會感恩。習勞的人才知感恩,常常能夠勞動,能夠付出的人,他才能感謝別人的付出。當媽媽叫女兒把客廳都拖好,她一拖才知道拖地辛苦,她突然想一想,媽媽早上出去上班,下午回來,晚上回來還要煮飯,還要收衣服,我拖這樣就那麼累了,那媽媽更累。你讓她真正做了,她才能夠有所感受,你都不讓她做,每天在那裡看電視,她哪知道你辛苦在哪。所以聖賢教誨,習勞的人才知感恩,常常能夠勞動,能夠付出的人,他才能感謝別人的付出,習勞知感恩。
    有一個孩子因為老師教導他,生日是母親的受難日,所以生日不應該是想到麥當勞,不應該是想到一大堆禮物,而是應該想到什麼?想到母親的辛勞,想到母親生育的辛苦,養育的這些功勞,要記在心上,要時時想著知恩報恩。所以他們班的孩子生日的時候不是去要求買一大堆東西,而是自己主動會幹家活。有一個女孩她就決定要煮一道菜給她媽媽吃,她那天要煮一道炒黃瓜,結果這小女孩身高不高,站上去的時候很不方便,她就自己搬了一個椅子跨上去,跨上去身高夠高了,拿起鏟子把油倒下去,結果油濺起來,沒有去炒過的人都不懂,結果一濺起來,她馬上去找了一個大手套套住,繼續全副武裝。結果黃瓜一放下去,濺得更高了,她馬上靈機一動,去把她爸爸的安全帽找過來,然後戴在頭上,費盡千辛萬苦把她的黃瓜完成,然後端出來給她媽媽吃。我相信這個孩子炒完這個黃瓜之後,以後她吃飯還會不會亂挑食?肯定不會了,因為她知道辛苦了。
     我們常常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念歸念,你假如真正去種一季的稻子,你吃米的時候感覺都不一樣,真的,真正讓你去干四個月的活,真正把它收割了,你吃每一粒的時候都會嚼得很碎。因為我自己干過這個事,倒不是我去種稻子,我種紅蘿蔔,結果我種了一、兩個月,他一餐就把(它)全部吃完了。所以感受到農民的辛勞,我們那個感恩心、惜物的態度就上來了。

  我們說出門在外的遊子常常都會思念起父母,所以我剛外出的時候也常常會想到母親真偉大,因為所有的活都要自己干,衣服自己洗,地自己拖,所有的家務自己幹了之後,才知道媽媽真不容易,持一個家可是真學問。飯也要自己煮,所以自己在切菜的時候才知道切菜的辛苦,所以我們說習勞才知道感恩。而當一個孩子能夠生起感恩的心,他才能念別人的恩,他才能處處想到別人付出,進而去回饋別人,去關懷別人。所以第一點,做家事很重要,(知道)感恩。

    第二點,他會養成勤勞的習慣。我教書的過程看到很多孩子,你交代他事他就辦得很俐落的,都是在家裡常幹活。在家裡不幹活的孩子看起來就這樣怕生怕生的,你交代他事情,他就考慮東考慮西,然後做起事來你就覺得慢吞吞,教他那個拖把把它擰乾凈,你就看起來就笨手笨腳,不勤勞。其實我也笨手笨腳,因為我小時候幹活干太少,我是長孫,又是長曾孫,所以我假如走過去要洗碗,家裡一定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因為我奶奶一定會走過來,我奶奶一走過來,我媽媽又走過來,我媽媽走過來,我兩個姐姐又走過來,所以我沒有機會去洗碗,不過這也是找借口。在家裡活就幹得少,所以看起來動作就不俐落。

  在海外學習的幾年,我體會很多,有一點體會就是,一個人一生該干多少活是註定的,你假如趁年輕不幹活,老了你就不好命了,老了再來幹活就很痛苦了,所以趁年輕多造福,多服務人群,你老了就享福。因為去學習的有七、八十個人,所以七、八十個人的碗都要我們洗,我曾經洗那個這麼大的桶子,是拿來煮湯的,要這樣刷刷刷,所以我幾十年沒幹的活那半年要補回來。然後做饅頭,一次要做八百個到一千個,揉得我的腰都快站不住了,但是也從這裡幹活的過程體會到很多做事的方法,也感受到別人付出的辛勞。所以一個人一天要多少人的付出才能成就你一天的生活,所以你真正去幹活,你那個感恩心自然而然就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就不糟蹋別人對你的服務了。進而要養成勤勞的習慣,而勤勞的孩子特別有福氣,特別容易得到貴人相助。

  我在教書的時候,剛好那一年教自然科,下完課之後有很多器材還擺在桌上,三、四個孩子你連叫都沒叫他,他已經主動幫你排好,還很有秩序,兩個掃地,兩個排,你看到這樣的孩子怎麼樣?心生歡喜,你對他會不會多加關懷?會!我們老師是不偏心的,但是遇到這麼乖,又這麼體貼,又這麼受教的孩子,我們會打從心裡想要去好好提拔他,所以勤勞的孩子特別容易遇到貴人相助。

  做家事的第三個優點,促進他的人際關係。諸位朋友,你喜歡跟什麼樣的人合作?喜歡跟勤快的還是懶惰的?所以我們在大學時代,當同學在找夥伴組成一組寫報告的時候,哪些人人家最喜歡找他?特別勤快的;那個懶惰的,人家都趕快跑,不想跟他同一組。我們看到很多大學生去念了幾個月的大學,後來被學校退學,為什麼?生活能力太差,把寢室搞得亂七八糟。假如我們的孩子到了宿舍,到了團體裡面,一進去就主動打掃,看到別人在忙也會走過去說,有沒有我幫得上忙的地方,給同學、給師長第一個印象是什麼?很勤快,很舒服的感覺,所以他人際關係自然就會很好。但是假如他不幹家活,生活規範又很差,不只幫不上人的忙,還會怎麼樣?還會給人家添很多麻煩。擺在那個地方的東西給人家用完又沒有物歸原位,到時候人家一找,找半天,結果一看,在你的房間,人家是敢怒不敢言,到人家那個怨氣積到某種程度就爆出來了。所以這些大學生會退學,就是跟同學、跟老師相處都不懂規矩,到時候又被學校給他勸退了。

  最後,對於孩子的意志力影響很大,多做事才有擔當,才有負責任的一些經驗,你讓他做事了,他才會考慮東考慮西,怎麼把這件事做好。像我交代我學生去做一個工作,可能還要好幾個同學跟他配合,他自然而然會去找方法。你會不會叫你的孩子去幫隔壁家的阿姨幹活?以前的人是敦親睦鄰,遠親不如近鄰。記得在幾十年前的農村,這一家的人收成,其它的鄰居統統一起來幫他幹活,那個時候的社會風氣,人與人的關係就非常互助,非常和諧。那現在呢?聽說現在農村縱使是自己家裡的人幹活,兄弟、堂兄、表兄幹活還要算工資,一個小時一個小時跟你算清楚,所以人跟人現在已經沒有情義了,只有利益、利害。假如我們現在大人都演出這樣的模樣出來,下一代都是唯利是圖,下一代都唯利是圖,那誰第一個遭殃?為人父母的人第一個遭殃。人算不如天算,還是要遵循聖賢教誨,長養孩子仁慈之心,處處歡喜助人。

  有位年長的朋友,他小的時候,他母親叫他去幫鄰居挑水,他看看都快到晚飯了,這一來一回兩趟,就要兩個多小時,所以他這麼一干,回來都八點多了,飯都涼了。您肯讓你的孩子這麼幹嗎?捨得嗎?他們那個時代對父母都是很恭敬的,「父母命,行勿懶」,講了之後就要做,不能懶惰,所以他就去幫鄰居把水挑好了,才回來吃飯,能屈才能伸。孩子在這個做事的過程,他的意志力、他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得到鍛煉。當他扛著這麼沉重的東西,他要想著我要跨過去,一步一步跨出去才能把這件事辦好。所以當他後來事業上覺得撐不過去的時候,他都會想到要跨出去,再突破就行了,不退縮的意志力成就了他一生成功的事業。所以讓孩子多幹活才能夠形成他的忍受挫折力,形成他的意志力。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0:5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