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我的美國印象----------魯嘯一

作者:笑臉書生  於 2012-10-28 05:2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14評論

【原按語:這是我於10月11日在新士林學社的演講,演講內容和順序跟文章略有出入。特此致謝。】

           在美國呆了一年,失去了妻子,這個代價太慘痛了,我本不適於現在就來總結美國之行,但一是我原先就想跟學社的朋友分享一下我的感受,二是學社的朋友也期望我交流心得,在此就勉為其難吧,語無倫次之處還請見諒。


我對美國的印象很多,諸如吃喝放心,美國人善於利用資源,宗教情結,美國人喜歡玩也會玩,美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由和在法律面前的不自由,美國的高等教育,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民主等等。但我在這裡想談的是我發現的一個有趣結果:社會主義國家最重要的兩項特徵,倒是在資本主義的美國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那就是人人平等與社會和諧,此外,美國人的相互尊重和自尊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我重點談一下這些方面的感受。需要說明的是,這三者似乎難以截然分離,由於尊重,才有人格的平等,也有了和諧的氛圍,反之,平等待人本身就是對人的尊重,和諧地相處,也更容易產生尊重。那麼,這三大特徵的背後是什麼呢?這裡只能請各位見仁見智了。

尊重

首先,我感到美國是個把人當人看的地方。它體現在人對人的尊重和禮貌。每當我在公共場所進出屋子時,總有人替我開門,先出去的總要用手撐住門,等我出來,以免門關起來,正要出來的總是讓我先進去。如果誰匆忙間要佔先或者不留神佔先了,總要"Excuse me",如果我"Thank you",他們總會說"You are welcome"。我受到感染,很快也紳士起來,於是我總收穫著友好的"Thank you"。尊重體現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在這些細微的舉動中,我由衷地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發自內心的自然而然的友愛和尊重。哦,美利堅,你讓我體會到自己像個人,不讓我說你可愛都不容易啊。你讓我感受到陽光和春天,你讓我感到溫暖。

一天傍晚我乘車回來,下車時我剛認識的Chris誠摯地跟我話別:「秋明,真高興認識你。」我跟他握手,也跟老相識Mark握手,跟他的女同學道別,走到司機旁邊,他已伸出手,緊緊地握住我的手不放:"Nice to meet you! Good night, good night! Have a nice night."他說個不停,搖著我的手不放,我說我好激動呀,一車子的夥計看著我們呵哈大笑。哦,美利堅,可愛的美利堅,你的可愛不僅在於環境優美,更在於人群的優美。

尊重創造了寬容的氛圍。在中國,女人千嬌百媚,在美國,我倒感覺男人更有型有款。女人的髮型好像就那幾種,男人則有光頭、平頭、扎辮子、蓬髮、捲髮、留大鬍子、刮鬍子,黑髮、紅髮、黃髮、白髮、棕發,真是五顏六色。在downtown,一個小伙扭著屁股走路,穿的衣服也女性化,可能是非正常人類吧,但我就看到有青少年和成年人很自然地跟他說話,也沒把他當另類看待。

平等

在美國,無論你貴為總統富豪,還是普通的伐木工,誰也不把誰當作怎麼地,大家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我這裡談的當然只能是人格平等,因為在任何國家,都不可能達到經濟、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絕對平等,甚至連機會平等都不容易達到,然而人們卻可以追求和達到人格上的平等,其實這種平等也就是一種尊重。

各位想想看,假若我們這裡今晚來了一位胡錦濤的司機,情況會怎麼樣?去年感恩節,我們去康奈爾大學歷史系博士生Mark家裡,見他跟小布希、切尼合過影,這才了解到他做過他們的飛行員。「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在中國,跟通天的人物關係這麼親密,誰還這麼辛苦來讀個窮博士!看來,總統的親信也得老老實實找食吃。有一天,我請教我練車的Pete在一家快餐館吃早餐,裡面坐滿了老爺子老太太,其中一位老漢穿著普通,就像我家鄉的父老鄉親,卻說自己有私人飛機!我的天啦,這該多有錢啊,要是在中國,那頭還不昂到天上去了!有一次我們去門前的州立公園玩,碰到一位伐木工,Pete把我介紹給他。他凝視著我,握著我的手,非常有尊嚴。伐木工在中國的地位恐怕還不如我家鄉的木匠兄弟,可我看他卻像看奧巴馬,他還不一定像這位仁兄這樣有風度呢!這平等也深入到種族之間。現在白人和黑人都能非常融洽的相處,我多次坐公車,看到黑人和白人無拘無束地坐在一起暢談。

在學校里,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也很明顯。我兒子所在的小學,幾乎所有的員工對所有的來客都那麼友好熱情,他們的記性好像都特別好,我多次見他們喊出小朋友的名字。霄霄的特教老師(專門教沒有英語基礎的外國小孩)Cynthia Stoye和他說話時,總是跪下來,以便和他平視,也是為了跟他更好地交流。情人節前一天,霄霄的老師讓他帶信回來說:「如果你要給我們班上送情人節禮物,請確保每個小朋友一份。」

我曾參加康奈爾大學哲學系舉辦的慶祝羅爾斯高足Barbara Herman的成就的學術會議,發覺跟國內一些會議形成有趣的對比。首先是這裡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大家坐在一個小會議室里,一律是椅子,前面一張桌子。大家隨意坐下,不象國內大腕兒總要坐在顯眼的位置上。康奈爾的許多教授都是牛人,他們都隨便坐,系主任Scott坐在中間。他們也沒有把客人(著名康德專家Allen Wood也來了)放在特別的位子上,都是自己找了位子坐就是了。其次,國內這種會議,主持人總得也找個牛哄哄的人,這次的主持只不過是個年輕的助理教授,然而她根本就沒有對這眾多的牛人怯呼,相反的非常幽默輕鬆。第三,報告人和提問者都挺愉快投入,提問者往往窮追不捨,總得提一些反駁意見或者自己的不同意見,主講人很樂意聽到不同的聲音。國內則在提問時多少考慮主講人的面子,問得不痛不癢,主講人也沒有這麼投入,有時覺得他們是為了應景或者追求一種形式。最後,這裡的伙食很簡單,午飯相當於便餐,叫buffet lunch,許多人都站著吃,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地圍在一起邊吃邊聊,有的人還在屋外的石頭上坐著吃。而且有趣的是它是向外人敞開的,任何感興趣的聽眾都可以吃免費餐。國內哪有這等好事,關起門來一頓頓的猛吃,主辦方還生怕招待不周,無關人員要來吃,沒準兒被認為有病。

和諧

在美國我的另一強烈感受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非常和諧。我幾乎沒看到過成人之間、兒童之間、家長和子女之間吵架的。人們的神態都非常安詳、從容,過得也很閑適。美國人很容易就成了見面熟,無論是誰,第一次或者第幾次見面,他們的招呼語總是:"Nice to meet you!"道別語總是:"Have a nice/good day/night!"他們很感恩,哪怕你給他提供了微不足道的幫助,都會"Thank you",我感到美國人似乎有意尋找說"Thank you"的機會,或許是耶穌的教導使他們養成了感恩的習慣吧。這和諧在我乘坐的67路公車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是從我們的住地到康奈爾的公車。每次乘客跟司機見面,總會彼此親切地"Hi/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下車時,乘客們總不忘"Thank you",司機總是說:"You are welcome. Have a nice/good day/night!"或者"Take care."在車上,由於坐的總是那麼一些人,長期下來,大家都彼此熟悉了,所以人們總是有說有笑,白人黑人總是坐在一起,親密無間的交談著,不時會心一笑甚至呵哈大笑。更有趣的是,人們跟司機的關係也挺融洽,有時候一路上也彼此聊天。時間久了,我也認識了不少人,每次見面也跟他們打招呼,我甚至在車子上交了Mark這個好朋友。

這在我兒子就讀的小學BJM也體現得很明顯。這裡幾乎所有的員工對所有的來客都那麼友好熱情,你真有親如一家的感覺。請看他們的校長離職時的場面(視頻)。

  我還在美國感受到「共產主義新風尚」——在一家農場小店裡發生了讓我震驚的一幕:沒有看店的,只在一塊小黑板上寫著:「自助,請把錢放到上面的盒子里。」來了幾個買主,都是自覺地挑了東西,然後把錢放進盒子。

其實在美國有許多「活雷鋒」。我的朋友Pete就是個典型,剛跟我認識,就熱情地帶我們逛二手店,因為他考慮到我們剛來沒什麼錢。聽說我老婆無所事事很著急,想上網,就在朋友處搬來一台舊電腦和一張電腦桌。他還教我練車。Mark主動邀請我們去他家過感恩節,也教我練車。在路上,當我妻子提著重物步走時,常有開車的陌生人停下來問她是否需要"pick up"。

一天中午我去市裡,錯過了公車。我們住處工作日只有早上三班,中午一班,下午三班。走過去要一個小時,我便朝私車揮手,撞撞運氣,因為在美國如果男人求援人家一般是不關心的。我運氣不錯,一位五十多歲的黑人Andrey讓我上了車。他很健談,得知我學哲學,眉飛色舞地說:「太好了!俺當年哲學可是學得最好的呢!我可對哲學感興趣了。哲學,那可是學習與人交流,是智慧的學問!他讓人的心靈變得open,而且它能療救人的靈魂。」讓我跌眼鏡的是,Andrey住在跟伊薩卡市方向相反的Newfield鎮,可聽我說要去那兒,特意把我送到了那邊。分別時,他一再說「Have a good day and a good week. God bless you, my friend! Nice to meet you, dear friend! Good bye. God bless you!」我當然也不住地向他道謝,心中充滿了溫暖。我想到了海子的麥地,他說,「全世界的兄弟們/要在麥地里擁抱/東方 南方 北方和西方/麥地里的四兄弟 好兄弟……」在這位黑人兄弟這兒,我有一種在麥地里擁抱的感覺。莫非,在有信仰的人群中,才這麼容易就能找到兄弟姐妹?

美國的和諧也體現在人情味非常濃郁。這跟中國不同,中國的人情味多少帶點勢利的成分,美國人則更多的是發乎內心的真情流露。美國人特別重視親情,家庭觀念很強。他們的家庭結構跟今天的中國相似,小家庭跟大家庭是分開的,比如我們的友好家庭的男主人Mike跟他父母家就隔了兩百米左右,Pete跟他母親就住在不同的地方,但這絕不意味著他們老死不相往來。我感到他們彼此的接觸遠遠多過中國的家庭。比如Pete老婆Annie就經常帶孩子回娘家,Annie弟弟過生日,他們一家都去祝賀。小時候我們被灌輸說資本主義社會如何人情淡薄,可是短短的時間裡感受到Peter對我們的熱心,Peter家人之間的親情,發覺這話恰恰適用於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而他們卻相反。

美國人非常注重夫妻之間的親密情感。感恩節我們去Mark家,在廚房裡他們倆偷偷的親熱了一下,請他們到我們的住處,他老婆也不忘偷偷跟他親熱,須知他們都四十大幾的人了,算得上「老夫老妻」了。一次我們跟Mike一家去康寧玻璃博物館,路上我們男士一輛車,她們女士一輛車,Mike給他老婆打電話,結束語說:"I love you"。只是在前後不同的車子上,就能說這樣的話,我感到震撼。

我在公園裡認識一位Chris,他快六十了,看上去卻只有四十多歲。他的小孩和我小孩一起玩,我們就聊天。他在一家全球性的汽車配件集團上班,了解到我學哲學,就說interesting,並劈頭就問我對斯大林的看法,他說斯大林可是運用馬列哲學的,我如何看待這種哲學。還問我孔子的哲學怎麼樣。正聊得起勁,他老婆在車子里朝他招手,他抱歉說他得過去看看,回來后說她想要回去了。然後他自我解嘲地說:「她是咱老闆,呵呵。在美國,老婆總是家裡的老闆。中國怎麼樣?」我說在中國也有這個趨勢了,特別在上海。他笑吟吟地說:「我們美國有句話說『Happy wife, happy life』。嘿,所以她是老闆。」

美國人特別愛交朋友,也許只是見面熟吧,但我感覺至少他跟你交往的時候是真誠、自然的,他不一定成天跟你套近乎,但他跟你在一起,總是很熱忱。在你需要他幫助的時候,他總是盡能相助。我前面舉的Pete、Mark的例子就反映了這一點。有時我在想,我對他們沒一點好處,至多滿足一點他們對異質文化的好奇心,但我了解到他們也認識其他中國人。或者吊吊他們的胃口,有朝一日來中國我給他們提供一些方便,但那不過是張空頭支票,而且我們知道美國人在全世界跑都不會感到陌生的,人家不稀罕你那點方便。他們為什麼跟我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我想一方面恐怕與我喜歡交朋友有關,但另一方面不也與他們天性中對人的友好有關嗎?

我的這些美國朋友聽說我妻子去世后,無不表示悲痛,他們懷念她的善良、熱情、甜美的笑容,同時安慰和鼓勵我堅強地活下去。其中Mike還發動他的幾個孩子寄給霄霄禮物,幾隻動物玩具,更感人的是每個孩子都給他畫了一幅畫,其中十歲的老大Daron畫了一幅霄霄放風箏的畫:This is you flying a kite。還說:We miss you a lot. I had fun playing with you. Hope you enjoy the gifts。

美國人不僅跟家庭、友人之間很有人情味,跟遠親甚至跟陌生人之間也生動地體現了這一點。感恩節,Mark家來了27個人,他的表親分別從費城和波士頓趕過來,開車要四至六個小時。感恩節類似於中國的中秋節,在中國,就是春節,人們也難得這麼相聚吧。另外,美國人喜歡領養外國小孩。就在Mark家,我看到他的六個孩子中有三個黑人,起先我還納悶,後來了解到他在非洲工作時,去過衣索比亞,發現那裡有太多失去雙親的孩子,他感到痛苦,卻又不能做什麼,只好領養了幾個。我在教會英語班認識的Tracy也在海地大地震后領養了兩個孤兒,我還聽說康奈爾大學也有老師領養小孩。當然,這體現了他們人情味的一面,卻也超出了這一點,既反映了美國人的仁愛,也反映了美國的優裕,因為那裡撫養孩子遠比中國容易。

  美國人格外照顧弱勢群體。美國規定家長不得虐待未成年兒童,否則有可能被剝奪監護權。另外,中小學生享受免費的早午餐和校車接送,我們知道美國校車的裝備水平達到裝甲車的層次。美國對窮人的福利做得非常好,小小的伊薩卡就有幾家教堂發放免費食物或者提供免費的午餐和晚餐,教堂的食物多來自於企業和個人捐贈。人們在排隊領取食物時,有說有笑,神態非常自然安詳,根本就沒覺得不好意思或者低人一等。美國對殘疾人也格外關照,停車位有專門的殘疾人車位,正常人如果停在那裡,可要被罰慘了。我坐公交車多次見過殘疾人騎著輪椅上車,這車可以升降,上來之後,乘客們也根本沒有不耐煩,司機親自幫他們系牢輪椅,有一次我還看見一位乘客主動幫忙。看到這種場景,我有些震驚。因為在時間就是金錢的中國,乘客們恐怕早就怨三道四了,更別說司機了。


  美國的和諧還體現在人跟歷史、跟自然的和諧。在美國,人們總是想方設法的保護自己的老房子。我剛去時,讚歎房東的房子又新又漂亮,她不以為然地說,這算不了什麼,在這裡人們引以為豪的是房子的年齡,我的鄰居的房齡動輒上百年了。是的,我在伊薩卡很少看到建房子的現象,無論鄉村還是城市,老房子隨處可見,但老得不臟,反而透出一種典雅、神秘的氣息。伊薩卡歷史博物館詳細地記載著它的創建史,張貼著某些著名建築物的變遷照片,收藏了各個時期該地區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工業用品,甚至把一些普通人在某年某月某日的生活照都展示出來,看著這些,你會感到有一種強烈的歷史依歸感和家園依歸感。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介紹並保存了Tompkins縣(伊薩卡是其政府所在地)最早的學校——八面體小學。迄今許多人去參觀訪問,能感受當年的學習氣氛。

美國人很注意保護環境,我所去過的幾個城市,伊薩卡、華盛頓、底特律、鳳凰城、紐約以及其他小城市,總是綠樹掩映,幾乎在所有地方的住家,都會勤快的修剪草坪。而且他們的建築總是考慮跟自然環境協調,私人住房總是躲在樹叢中(這也跟他們注重隱私有關),房子總是塗上綠、藍、黃紅等顏色,顏色的選取還講究跟周圍環境保持一致,比如在西部地區,遍地黃沙的地方,房子多為黃、紅色或青灰色,在東部就能看到更多的綠、藍色。

人們跟動物相處也很融洽,馬路上經常提示前方有梅花鹿出現,提醒司機留意。街道上、草坪上經常可見到小松鼠跳來跳去,在廣場上我還常看到海鷗大大方方地飛來飛去,有的還停下來好奇地看著人類。一天我們在公園散步,不遠處灌木叢中一隻小梅花鹿停下來,豎著長圓形的耳朵,好奇地看著我們。可能他還從來沒見過我們這幾位天外來客吧,居然遲遲不走。我們挺興奮,hello,hi地朝他打招呼,也許他看出我們的友好了,還是有好奇又有些害羞地凝視著我們。老婆裝老虎朝他走過去,邊走邊叫著,兒子也一蹦一跳地靠近他,他有點害怕了,跳進樹林里,見我們沒有敵意,又停下來打量著我們。「看那邊還有兩隻!」哦,是的,在草地的另一邊,確實還有兩隻鹿悠閑地踱步。這裡人對鹿非常好,我在多處就看到有鹿出現的標記。

在一般中國人眼裡,美國人彼此之間的尊重、平等、和諧可能得益於美國人的素質高,我曾跟接送我們參加耶和華見證會的Tanya女士聊起這一點。她說不是美國人天生就素質高,而是因為政府給大家足夠的收入,大家不會為生存而焦慮,風格不就自然來了嗎,反之美國人也好不到哪裡去的。呵,這讓我有些豁然開朗。

最後請讓我以2012年1月7日寫的一首詩來結束今天的演講,我想它也適合我今晚要表達的主題。當時我走過住屋后的草地,進入樹林,沿途幾塊荒地,最後佇立於一塊偌大的玉米地,四圍樹木,白雲悠悠,余遂發此幽情。

  冬天,我在美利堅的土地上
  楊樹、楓樹、白樺樹、不知名的樹
  把我團團圍住
  我站在荒蕪的玉米地上
  太陽在樹叢中偷笑
  我把車水馬龍拋在身後
  遠處的青山做我的屏障
  雜草、黑土、頑強的點點綠葉
  我的祖國也有這樣的土地
  可是我卻憂傷慌亂
  我是否闖入了私人的領地
  是否有狼群環伺
  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 永恆
  這土地
   
1

高興
1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4 個評論)

回復 Lawler 2012-10-28 05:37
初來美國,感覺差不多,就是這樣。當然,觀察角度不同,也有不同結論。美國公交車破、道路舊、房子老、沒人氣。。。
回復 老君岩 2012-10-28 06:03
建議作者也去其他國家走走。大家都差不多。
回復 小皮狗 2012-10-28 06:20
很溫馨,很貼切。。。   
回復 leahzhang 2012-10-28 06:51
真真切切的感情,我們在美國處處得到尊重和友好的相待,我有同感!
回復 tsueict 2012-10-28 07:40
It isn't easy with this state of mind just after the Philosopher/author 魯 失去了妻子.
回復 秋收冬藏 2012-10-28 08:11
美國也有許多問題,總的來說是個可愛的國家。 美國最好的是人。
回復 tangremax 2012-10-28 08:19
魯嘯童鞋,讀了你的文章,有一些淡淡的傷感。
你的感受是真切的,充滿了人情味,令我感動莫名;你也說出了我心裡的的話。
回復 活水湧泉 2012-10-28 09:45
好文,喜歡~~
回復 秋天的雲 2012-10-28 10:19
我住在美國這是我的榮幸。
回復 穿鞋的蜻蜓 2012-10-28 10:36
好長,文明的差異對陌生人印象最深。
回復 穿鞋的蜻蜓 2012-10-28 10:38
很感動,祝福平安,不認識他是誰。
回復 白露為霜 2012-10-28 11:19
『在downtown,一個小伙扭著屁股走路』

gay 吧。
回復 老阿姨 2012-10-28 12:29
白露為霜: 『在downtown,一個小伙扭著屁股走路』

gay 吧。
    
回復 twmp88 2012-10-28 23:23
你沒在做夢,是真的,朋友。你我都在這塊眷顧老實人和平凡人的土地上生活著。可惜生命只有100來年,要是加一倍,比如200歲,那該多好啊。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17:3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