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紀念肝移植之父Thomas Starzl

作者:yunmu  於 2020-3-3 09:1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4評論

Thomas Earl Starzl 托馬斯·斯塔茲爾(1926311 - 201734日)是美國醫師和世界肝移植之父,196331日,Starzl施行了人類第一例肝移植,儘管該例沒有取得成功,卻從此開創了人類的肝移植之路。

 Starzl已經離開我們三年了,在他辭世時,本人還沒有開始寫博,現在想寫點什麼來紀念這位大師。30年前,本人到美國的第一站是到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當Fellow。從當年還是意氣風發的日本來到聞名於世的美國鋼都,卻看不到一根冒煙的煙囪。

 原來匹茲堡在被德國和日本擠垮鋼鐵業后,已經轉化為一個綠色城市,著名的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對此貢獻良多其中在器官移植上更是執世界之牛耳。我打電話去醫院詢問時,正好負責我的導師度假未歸,我就自行先去醫院看看。

 一看這醫院,也是像我在日本所在的醫院那樣的封閉式大建築。我進門后正在東張西望,一位年老的的高大學者走過來問我要找什麼地方,我就出示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邀請信給他看。他看后微微一笑,帶我走了幾十步。然後對我說,你再往前走到外科的管理處,就可辦理你的手續了。我謝謝他了,但還是等我的導師返回后才報到。

 後來我才知道,我這個移植外科病理的Fellow。主要是外科出錢資助的,該醫院的外科,其實是以Starzl的移植中心為核心的。而領我來的人,正是Thomas Starzl本人。Starzl 在十幾歲的時候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牧師,而當他的母親於1947年死於乳腺癌后,他改變了自己的計劃而立志成為一名救死扶生的醫生。

 Starzl醫生是一個十分重視疾病發生髮展的人, 他在移植中心舉行每周一次的臨床病理討論會, 會上各科醫生對那些比較特別和值得重視的病例進行討論. 而他幾乎每周必到。本人的工作之一是協助導師準備這一臨床病理討論會。一來二往,也就熟悉起來。

 我當時的工作十分繁忙,早上7點半就要去醫院,和當天病理活檢的輪值醫生(同時也是教授)一起看活檢切片並協助作出診斷,然後我負責把最重要的診斷用一句話寫出來,並放置在一個桌面的本本上,以讓內外婦兒等科的醫生儘早知道病人的病理診斷和及時按照病變來治療患者。

 我的導師告訴我,因為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在美國的名氣, 這裡的教授都有較重的科研要求。大約下午5時完成了臨床診斷後,我常常在和我的導師共進或自進晚餐,然後返回科室做科研到8時才回家。當然,如果我回家后Pager響了,還要隨時趕到醫院。其實,有些美國本地的Fellow比我來的更早,的更晚。

 但是,令我不解的是,在我上下班的途中多次碰到Starzl。有時還拉上些家常,當然,主要是他說我聽,再說因為我的語言能力有限,我們溝通上還是有些困難的,然而有時也會有問有答。例如,有次他問我,中國地圖像一個雄雞,我是來自的那一部分?我說雞腳。他說雞腳好,雞腳有勁。

 他還說,聽說中國醫生也在開展肝臟移植。其中有個醫生努力了多年,他忘記了那個醫生的全名,只知道他的姓似乎是Summer,住在雞的胸部。我猜出他說的是武漢醫學院的夏穗生醫生。記憶中那時中國的肝臟移植也快要成功了.

 我的中國導師1950年剛從美國返回中國時,是先回到武漢醫學院的。似乎和主導武漢醫的德國派學術觀點不大一致. 但是他和這些武漢朋友卻是友誼長存,經常交流,  連我們這些弟子也和武漢醫有些來往。在導師超過100歲去世時, 武漢醫也髮長文紀念

 Starzl還告訴我肝移植的成功純屬僥倖。他很早就在狗上開展肝臟移植的研究。1963年,他在科羅拉多大學健康科學中心時,開始試圖用肝移植來挽救終末期肝病患者的生命。不幸的是,第一個病人術后不久死了。這主要是因為宿主把移植器官當作異體生物排斥掉了.

 在此後的4年裡,他和他的同事進行了多例人類肝臟移植手術,但是,由於當年沒有強有力的免疫抑製劑等因素,病人中活的最長的只有23天。不少開始時和他共同奮鬥的同事因為失望而離開了這一領域,但是他卻是屢敗屢戰,越戰越勇,後來成功運用環孢素在移植中抑制了排斥反應,終於取得了成功。

 有次他問我去過紐約市旅遊沒有。我說我是在紐約肯尼迪機場進入美國的,但是航班晚點了兩個小時。到達紐約市已經半夜了,所以沒有好好看看紐約市。他說他的夫人常常去紐約市 那天假如我想去時他可以和我一起去。但是有個美國醫生告訴我,你千萬不能約他去紐約市,他的夫人常常去游紐約市不假,但是他很少陪她去,而是選擇一人來到醫院裡。

 Starzl告訴我,如果讓他重新選擇的話,他更願意成為像喬納斯·索爾(Jonas Salk)那樣,選擇作出對公眾影響面更大的工作。儘管肝臟移植也能夠挽救不少病人的生命,只不過涉及的面比較窄。這就是名人的胸懷。Salk是匹茲堡大學醫學院走出的另一個名人,1955年在該大學發明了脊髓灰質炎疫苗。他們都是上帝派遣下來造福人類的大使.

 儘管Starzl年事已高,仍然積极參加尋找移植新葯的研究。當時他手下有一不會說中文但十分能幹的美籍華人外科醫生(教授), 在手術之餘還負責領導一大組人包括來自中國的醫生作研究.  其中一個主攻方向是研究他克莫司(也稱FK506)能否成為用於移植的免疫抑製藥。美國醫生們對我說,該華裔將會成為類似Starzl那樣的人物.

 本人因為正式上班時間都忙於臨床,只有吃過晚飯後受導師之託有時參加他們的研究,也就是看看用藥前後的器官細胞的病理變化,他們也把我的名字列在某些文章的共同作者之中。說起來也挺好笑的,當時我也不詳細檢查他們的原稿,結果發表文章時我的姓和名的位置是寫反的。

 Starzl的領導下,匹茲堡大學團隊發現他克莫司具有與環孢菌素相似的免疫抑制特性,但功能更強。與基於環孢素的免疫抑制相比,他克莫司的免疫抑制與急性排斥反應的發生率顯著降低。在肝移植的第一年,他克莫司的臨床療效優於環孢素。這為移植領域又添了一個利器。 Starzl確實是為移植而生的.

 Starzl還是1999年以前的學術論文的引文冠軍,被引用了26456次。那時引用還是比較乾貨的, 但是比起他的原創貢獻來,這隻能算是點綴。

 

主要參考資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omas_Starzl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4 個評論)

回復 mali50 2020-3-3 10:06
醫科博士,原來我是班門弄斧。
回復 yunmu 2020-3-3 10:58
mali50: 醫科博士,原來我是班門弄斧。
那裡,你的見解十分深刻。

中國通常把美國的醫學學位MD翻譯為醫學博士。其實,美國的醫學生可以來自不同領域的本科,例如生物學,心理學,文學,教育學等,但是都得從頭學習醫學的。學習醫學和普通大學生的學習一樣, 都是通過考試來獲得畢業的,並不像博士生那樣需要書寫 博士論文和必須通過論文答辯才能畢業。 因此美國的醫學學位是專業學位,更像是第二學士學位。

美國也明確只有中國本科醫學學位畢業生才相當於美國的MD,而我們後來讀的碩士或博士學位只能算為研究學位(Ph. D.) 而非醫學學位。
回復 mali50 2020-3-3 11:36
yunmu: 那裡,你的見解十分深刻。

中國通常把美國的醫學學位MD翻譯為醫學博士。其實,美國的醫學生可以來自不同領域的本科,例如生物學,心理學,文學,教育學等,但是
不管怎樣,美國醫學本科(姑且這麼說)要求讀完大學預科,通常也是本科,所以還是比一般學士學得多很多。說第二學士是低估了。以前中國醫學科學院的學生與美國的醫學生很像,學制八年,前四年預科,出來算博士。
回復 yunmu 2020-3-3 11:49
mali50: 不管怎樣,美國醫學本科(姑且這麼說)要求讀完大學預科,通常也是本科,所以還是比一般學士學得多很多。說第二學士是低估了。以前中國醫學科學院的學生與美國的
第二學士學位就是比一個學士的面廣泛得多。
而博士是比學士更有深度但是更加狹窄。 美國是天下第一, 必須按照它的內容來套, 而中國醫學本科所學教材的內容和美國MD教材的內容差別不大。
回復 yunmu 2020-3-3 12:01
其實, 醫生後面的訓練Resident, Fellow更像是讀博士,更有深度但是更加專科
回復 mali50 2020-3-3 12:15
yunmu: 其實, 醫生後面的訓練Resident, Fellow更像是讀博士,更有深度但是更加專科
沒錯。醫生一生都在學習。醫藥學,尤其是臨床醫學,進展很快,不亞於計算機科學。新冠就帶來很多新問題。做研究穩定一點。
回復 yunmu 2020-3-3 12:37
mali50: 沒錯。醫生一生都在學習。醫藥學,尤其是臨床醫學,進展很快,不亞於計算機科學。新冠就帶來很多新問題。做研究穩定一點。
所言極是
回復 pc60 2020-3-3 19:45
據說進入醫學院的學生在本科期間都要兼修一些醫學預科例如生物等,而且GPA要求3.7以上,MCAT要求500分以上(舊版30分以上),還有義工活動、教授推薦信,面試等等。可以說進入醫學院的學生都是精英。在醫學院里的壓力比在大學本科的壓力大得多,之後的住院醫生培訓,簡直是「魔鬼培訓」。所以說這個「第二學士」來之不易
回復 yunmu 2020-3-3 20:09
2018年,美國報考醫學院的5.2萬人的平均大學GPA為3.56 (非科學課程3.70,科學課程3.45), 而當年畢業達到GPA3.5的優秀美國大學生超過60萬,也就是說,大約5% (3萬/ 60萬)的優秀大學生選擇進入這一行業,  可以說進入醫學院的學生都是精英。

但是學位的含金量和學位的性質不一樣, 再說, 學士學位和學士學位的區別很大, 讀不同專業的學士並不一定比讀同一專業的博士容易. 反正世界上臨床醫學課程始終都是4年,無論是從高中畢業或博士畢業讀起, 這一點世界還是挺一致的
回復 yunmu 2020-3-3 20:24
世界上似乎只有北美等少數國家需要第一個學士學位才能學醫的. 這可能是為什麼美國的臨床醫學研究特彆強的原因. 但是對於培養一線醫生來說, 這種機制還沒有顯示優勢
回復 ttxback 2020-3-3 21:41
造福很多人
回復 mali50 2020-3-3 21:47
yunmu: 世界上似乎只有北美等少數國家需要第一個學士學位才能學醫的. 這可能是為什麼美國的臨床醫學研究特彆強的原因. 但是對於培養一線醫生來說, 這種機制還沒有顯示優
同意。醫生更主要的是在治療實踐中學習,但四年醫學院課程還是需要的。美國現在也有兩極。公立醫院的高階護士通過一些課程也可以在門診單獨看病處方,造成醫療水平的下降。這些非醫科醫生不僅水平差,而且服務差,畢竟素質不同。社會的兩極分化越來越深入。優質教育不只提高專業水平,還為培養職業道德。這對醫生尤為重要。
回復 yunmu 2020-3-4 08:06
ttxback: 造福很多人
謝謝
回復 yunmu 2020-3-4 08:07
pc60 2020-3-3 22:27
mali50: 同意。醫生更主要的是在治療實踐中學習,但四年醫學院課程還是需要的。美國現在也有兩極。公立醫院的高階護士通過一些課程也可以在門診單獨看病處方,造成醫療水
美國醫生短缺,為什麼進入醫學院的門檻還這麼高?

我看這主要是美國讀醫的年限太長,如果醫生過剩的話副作用太大,有關方面對擴招比較謹慎。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是利益集團所為。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6:4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