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吃苦耐勞、培養勤奮 書摘6

作者:飛雲  於 2010-3-29 04: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教育|通用分類:子女教育|已有4評論

《讓孩子自己去打拚》書摘

     溫室中的花朵不能經歷風雨,遑論成功?
    少年艱苦能生出恆心和忍耐;
    中青年遇到困難能抵抗;
    否則,中老年遇到挫折易生絕望。

    我們某個人的經歷有可能迄今為止是一帆風順的,可是沒有任何人能夠保證他的一生總是風和日麗,波瀾不 驚。
    人的一生難免有波折坎坷,生活不僅是燦爛的,同時也是很辛苦的;工作也一樣。溫室中培育的花朵,如何能 經風歷雨?所以父母必須從小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怕苦惡勞是人的本性,吃苦耐勞的培養猶如逆水行舟。加上父母愛子的本能和如今較好的生活條件,多數父 母都捨不得讓孩子吃苦。反過來,好言好語、好吃好喝、好穿好戴是父母們對待孩子的「主旋律」。我自己經歷過一段相對現在而言比較艱苦的時光,我當然反思過 去,但是我也思考從吃苦中得到的益處。我和同時代的朋友們在一起談論過去的時候,有朋友說:我決不會讓我的孩子再受我們曾經受過的苦!惜子之心可見。
    但我不完全同意這種說法。正好相反,我認為必須要給孩子找「苦」吃。我的觀點是:孩子在自己跟前,我可 以不讓他(她)吃苦;可是我不能保證孩子將來不會遇到風浪。孩子將來遇到風浪,以我力衰的臂膀如何還能庇護他(她)?如果他(她)自己吃過苦,受過管束, 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頑強的毅力,他(她)就會有能力對付困難。所以,我不愁孩子在我身邊吃點兒事實上微不足道的「苦」,我憂的是將來孩子不在我身邊時沒有 對付困難的意志。孩子沒有吃苦的經歷,就會把生活理想化。就像吃完西瓜后馬上吃水蜜桃,水蜜桃就顯得不甜,不好吃。孩子在蜜罐里長大,將來在某些很正常的 環境下生活都很可能感到「受不了」。試想,那時候孩子將如何面對?父母去照顧行嗎?父母能照顧他(她)一輩子嗎?就算父母的餘蔭能照顧他(她)一輩子,那 么孩子的孩子呢?因此,無論對孩子將來的工作還是生活,具備吃苦耐勞的基本素質將使孩子受益終生。把孩子保護在懷中,表面上是愛孩子但其實是害孩子。如果 孩子小時候的哭讓父母心疼,那麼孩子長大以後的哭將讓父母更心疼,但卻無能為力。所以父母們在授孩子予「魚」的同時也要授他們予「漁」。這個「漁」不僅包 括本領和手段,同時也包括「毅志」。吃苦和困難的環境對於培養「毅志」是有益的。
    中國有句古話說:家無三代富。就是一代創業,二代守業,三代敗家的意思。創業艱苦、守業辛苦、不吃苦敗 家已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不過「例外」卻可以出現在傳統和教育好的家庭。有不少晉商家族,其興旺發達可至10代人以上。原因何在?嚴格而良好的、注重長遠的 家庭教育是制勝法寶。以色列人有來自 《聖經》 中的智慧,他們是這樣對待「吃苦」的:由於以色列人當年由上帝經摩西的帶領出了埃及,為避免後人有可能忘記上帝的恩惠,上帝就讓他們過7日的「駐棚節」 (見 《聖經》 利未記23:33),用我們比較容易理解的話說就是要警鐘長鳴,藉由「駐棚」來回憶祖先的苦以及上帝拯救的恩惠。

 

   年輕時吃苦的經歷能使人產生毅力和忍耐。反之,幼年養尊處優,成人後一旦遇到挫折或困境將很可能使其產生絕望。
    女兒上小學的時候,我們和父母住在不同的城市,周末我們要回榆次去看父母。一般我們先坐市內公交車,然 后在火車站轉長途汽車去榆次。為了鍛煉潔良,我經常不乘市內公交車,帶她一起步行好幾公里到火車站去乘長途汽車。夏天走過,冬天走過,颳風下雪的時候也走 過,無論她有無怨言。
    我們還經常讓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兒。那些小活兒在我們看來再平常不過,然而對當今普遍受到寵愛的 一代來說就算是「受苦」了。幹家務活不僅讓孩子吃了一點兒「苦」,而且還讓孩子懂得了她在家裡不僅僅只是享受和被照顧,而且必須承擔他(她)所應盡的義 務。
    比如說,對四五歲以上的孩子,父母可以讓孩子飯前為每個人往桌上擺放餐具;讓孩子剝蛋皮、剝蔥蒜等。之 后可以逐漸增加孩子做家務的數和(或)量,比如倒垃圾、澆花;出門時可以讓孩子把自己的包背上;父母送孩子學習音樂、繪畫時,樂器和畫板都可以讓孩子自己 背;上街購物,要讓孩子幫父母拿東西;有的活兒可以固定給孩子,比如清理地板、整理床鋪等;對十幾歲的孩子,父母可以讓孩子為客人和父母沏茶;等等。
    我家老二會在我們回家的路上在車上睡著。到家后,我會把孩子抱回家放在床上讓她繼續睡。在孩子四五歲的 一天,我們發現了問題:因為她不想自己走路,就在快到家前假裝睡著了,我們事前當然不知道她在假裝睡覺。在我抱著她進家時,妻子努努嘴讓我看孩子。我低頭 一看:老二臉上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果不其然,當我把她放到床上后,沒有一分鐘她就「醒」了。就是從車上到家裡那麼幾步路,她都會開始耍詭計,偷懶 不願自己走路了。我弟弟的兒子也有類似的故事:有一次他晚上寫作業「辛苦」地趴在寫字檯前睡著了。他媽媽心疼地想:「今天就別洗了,我給他擦擦臉上床睡 吧。」結果這一次不打緊,以後兒子經常偷懶裝睡,讓媽媽擦臉躲避洗漱。也是偶然讓我弟弟看到了他的笑容而漏了餡兒。所以,對孩子不僅要嚴格,有時還需要用 心機。
    有一次,不知潔良是真的忘了還是有意逃避,反正是當我臨睡前發現她那天沒有洗碗。雖然她已經熟睡,我還 是毫不猶豫地把她叫醒,讓她去把該完成而沒有完成的家務做完。現在我依然記得當時的情景:看著睡眼惺忪爬起來的孩子,妻子有點兒不忍心,拉著我的衣服悄悄 說:「算了算了,今天就我洗吧。」我沒有同意,堅持了我的決定,讓潔良把碗洗了。這並不是說我就完全不近人情,當孩子身體不適或者學校的事情的確太多等特 殊情況,父母當然是要通融的。
    不少父母都有這樣的想法:與其婆婆媽媽地讓孩子干點兒活還要看孩子撅嘴找不痛快,不如自己干,不就是舉 手之勞嘛。是啊,這個方法是痛快,不過將來可別抱怨孩子「懶」。所以,依然如我前面所言,父母宜及早、堅定地讓孩子干點兒活。請記住:父母讓孩子干點兒家 務活,其主要目的不僅是「幹活」本身;因為人人都知道,那點兒活對父母而言只是微不足道的。讓孩子幹活的目的是在培養孩子的「勤奮」。人們常說:養兒方知 父母恩,因為孩子親自品嘗了當年父母對自己的付出。因此從另一個意義上講,讓孩子干點兒家務也能同時讓孩子體會父母的勞動,讓孩子學會付出,這也是讓孩子 分擔家務的另一個好處。
    幹家務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它能使孩子鍛煉得心靈手巧。「心靈手巧」不僅對將來孩子離家在外的獨立生活 和他們自己的家庭有幫助,同時對孩子將來工作后做項目、搞科研、組織管理都有裨益。在家做事的孩子,離開父母后辦事多比較麻利。在家由父母寵著的孩子,離 開父母后多顯得較不利索、較不精幹。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TCM 2010-3-29 04:57
支持
回復 飛雲 2010-3-29 05:46
TCM: 支持
謝謝
回復 wazhh 2010-3-29 10:42
回去跟我兒子探討一下
回復 飛雲 2010-3-30 03:02
wazhh: 回去跟我兒子探討一下
hao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23:1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