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德國在國際競爭中缺乏吸引力

作者:謝盛友  於 2024-5-19 21:2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德國在國際競爭中缺乏吸引力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GI)的一項研究顯示,1997年至2007年期間,德國生產率增長了1.6%,但在2012年至2019年期間,這一增長率減半至0.8%。

其部分原因在於許多工作崗位出現在生產率較低的領域,例如人力密集型服務行業。在護理、教育或醫療保健領域,提高生產率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實現。

整體經濟生產率也在下降。經濟疲軟,許多企業在面臨技術人才短缺的情況下仍然保留原有員工,因此勞動力成本沒有降低,生產率卻降低了。此外,德國聯邦僱主協會(BDA)數字委員會表示,在技術開發、數字化和生態轉型方面的投資還有待加強。

撇開生產率發展不談,仍有許多未被利用的潛在勞動力有待開發。來自柏林德國經濟研究所(DIW)的弗拉切爾(Marcel Fratzscher)認為:「潛在勞動力開發不僅涉及女性就業和兼職人員工作時間增加的問題,還包括那些沒有學歷或職業資格的移民和德國人,這些人往往在早期就被剝奪了眾多就業機會,而不能成為生產力的一部分。」

德國經濟研究所(IW)8日發布最新經濟預測稱,德國並沒有擺脫危機,儘管今年年初經濟形勢良好,但德國經濟在2024年可能停滯不前。

IW指出,由於地緣政治局勢,全球對資本貨物的需求仍然疲軟,而資本貨物恰好是德國出口經濟的核心。德國目前機械製造業的業務量正在下降。此外,德國的商業成本昂貴。儘管能源價格已經穩定,但仍高於能源危機前的水平。過去兩年,德國勞動力成本每年大幅上漲5%。與此同時,勞動生產率每年下降0.1%。

IW表示,總體而言,德國經濟前景依然暗淡。其滯后的框架條件也是原因之一。官僚主義、高稅收和缺乏政界支持的投資促進政策,使德國在國際競爭中缺乏吸引力。因此,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依然疲軟,2024年將下降1.5%。

IW經濟專家邁克爾·格羅姆林(Michael Grömling)表示,積極的推動力只能來自消費。這對於真正的復甦來說還不夠。除了消費之外,投資最終也必須啟動,如今這方面已經積累了巨大的缺口。

IW指出,隨著2024年德國通脹率將降至約2.25%,消費者可能會增加約1%的支出。預計政府消費也有望帶來微弱的積極推動力。相比之下,今年德國的投資活動將明顯放緩增長步伐。格羅姆林強調,需要供給方面的政策推動,以改善企業選址的條件。「如果不做出任何改變,我們將繼續浪費我們的潛力。」

IW預計今年德國外貿依然疲軟,難以為經濟提供任何動力。預計德國今年出口和進口可能各下降1%。儘管2024年德國平均就業人數將達到創紀錄的4600萬人,但經濟疲軟對德國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將更加明顯,2024年失業率將平均上升到近6%。IW還預測,2024年德國政府赤字將達680億歐元,約佔經濟產出的1.5%。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3 14:3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