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像循規蹈矩的學生,獃獃板板,沒有活力

作者:謝盛友  於 2017-10-30 16:2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像循規蹈矩的學生,獃獃板板,沒有活力。

 

馬克思-恩格斯廣場(Marx-Engels-Forum)是德國首都柏林市中心的一個公園。得名於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作者,現代社會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這個公園由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政府開闢於1986年。

馬克思-恩格斯廣場位於施普雷河的東岸,其西南到河邊,西北到卡爾·李卜克內西街(Karl-Liebknecht-Straße),東北到Spandauer Straße,東南是市政廳街(Rathausstraße)。河對面是共和國宮(現已拆除)和過去的柏林市政廳(Berliner Stadtschloß)。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此處是一個人口密集的舊城區,介於河流和亞歷山大廣場Alexanderplatz之間,介於威廉皇帝大街(Kaiser-Wilhelm-Straße,今卡爾·李卜克內西街)和市政廳街之間的一段聖靈街(Heiligegeiststraße)穿過這一地區。這一地區在1944年和1945年受到盟軍的猛烈空襲,大部分建築成為廢墟。戰後,廢墟得到清理,原址上沒有再新建建築。

1977年,東德政府任命雕塑家路德維希·恩格爾哈特(Ludwig Engelhardt)指揮這一地區的改建工程,獻給官方信奉的共產主義思想創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包括外側長方形的林地,和內部鋪設地面的圓形區域,中間是恩格爾哈特創作的馬克思(坐)和恩格斯(站立)大於真人的銅像。雕像後方是一面展示德國社會主義運動歷史的浮雕牆。

1990年兩德統一以後,馬克思-恩格斯廣場的前途成為廣泛爭議的主題。一些柏林人認為這個廣場是他們反對的已消亡政權的遺骸,不必保留,主張移走雕像,公園更名。另有一些人認為它具有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應該保存下來。后一種觀點最後佔了上風,得益於柏林政治總體上偏左的氣氛。雕像現在是一處旅遊名勝,遊客喜愛坐在馬克思的膝蓋上拍照。

出生在德國特里爾的馬克思,死後埋葬在英國倫敦,但是他的社會影響遍及全球,特別是中國。中國不僅以馬克思作為導師。在一九二一年建立了中國共產黨,而且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在一九四九年建立了共產黨政權。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2 02:4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