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音樂死了

作者:rebel  於 2009-10-4 04:0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音樂欣賞|已有44評論

關鍵詞:


尼采說,二十世紀,上帝死了。鄙人想說,二十一世紀,音樂死了。其實二十世紀是音樂開始生病,病情加重,到病入膏肓的過程。當然這是我的看法,沒有跟別人切磋過,也沒有跟音樂教科書,學術專著對過,所以寫出來求教。

二十世紀的音樂, 概括地說,是旋律逐漸消亡。就全球有重大影響的二十世紀「古典」作曲家而言 (印象派除外),馬勒,拉赫瑪尼諾夫和普契尼的音樂中還有旋律,此外就是約翰. 斯特勞斯的「圓舞曲」一類了。有兩樣東西取代了旋律:節奏 「思想」(或者說是一種思辯性的,不美的,怪誕的,很個人的意境)。這后一條由算作 「古典」音樂傳統的「當代」(contemporary)作曲家開的頭,在學院作曲家裡和如今好象很流行的「有個性」,「有深度」的流行歌手中繼續著。特點是「難聽」。

用節奏取代旋律也是「當代」作曲家開的頭。巴托克和普羅科夫斯基在作曲中把鋼琴主要是作為打擊樂器使用的 (可以看作是造肖邦的反)。普羅科夫斯基的鋼琴協奏曲有很高水平,特別獲專業人士青睞,但不以旋律取勝(第一,第三號要好些)。普氏自己說,他的第五號鋼琴協奏曲「有那麼多的旋律,足以寫幾部協奏曲了」。可惜我的不專業耳朵,從中一點旋律都沒有聽出來。

加強音樂的節奏,使音樂變得有趣 (能跟著跳舞),對普及音樂有貢獻。記得前幾年的一部好電影「Mr. Hollings』 Opus」 么?其中就說到這個。節奏感正是為什麼流行音樂變得流行的原因。節奏感本身不壞,但用節奏殺死旋律就做過頭了。在「重金屬」搖滾樂中,除了電貝司和電吉他的節奏,你還能聽到什麼?

好音樂是旋律,節奏和意境的完美結合。意境當然是音樂的靈魂,意境這東西是惟有音樂才能最好表達出的東西(柴科夫斯基說,語言止步的地方,音樂開始了)。印象派的音樂有地位,便是因為印象派音樂家創作出了美妙意境。但是,好音樂首先要聽著悅耳,聽著入心。莫扎特的音樂(特別是他的一些認真寫的作品)是好音樂的典範。貝多芬的大多數作品也是當然還有很多例子。有人嫌莫扎特不夠大氣磅礴, 不夠深刻 (莫扎特專家肯定不會同意這種看法),娛樂性太強,於是就走到反面, 專寫不好聽的音樂。我懷疑這些「作曲家」大概也是寫不出好聽的音樂, 所以拿別的東西--沒有辦法說好壞的東西--來唬人。不得不提一下目前名聲最大的中國作曲家譚盾, 哪位覺得他的音樂--哪怕一段--好聽?

流行歌曲的情況也是這樣。從披頭士開始,早期有不少節奏加旋律的好歌,意境也有一點。本人喜歡The rolling Stones, ABBA, Simon & Garfunkel 等。 現在有什麼好聽的歌?沒有。中國樂壇也一樣,為什麼現在的歌越來越難聽?生活富了,為什麼沒有音樂了?88年漢城奧運會的「Hand in Hand」 非常好聽,我們的奧運會歌怎麼就差那麼多 ?(現在誰還記得這首歌?)。那麼多人寫了那麼久,為什麼就寫不出一首好歌來?

喜歡古希臘史詩的馬克思哀嘆那個產生史詩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是不是產生音樂的時代也是一去不復返了?中國本來就不盛產音樂。古人只用五個音符作曲,近現代有個瞎子阿炳和一些愛國作曲家,加上一些好聽的革命歌曲,解放後有《紅軍不怕遠征難》,《紅旗頌》和《梁祝》,還有八個樣板戲(樣板戲的音樂質量是不錯的),再後來有王酩施光南等人的流行歌曲,還有鄧麗君 (其實那是日本音樂)和其他港台流行歌曲,這些所謂的 「老歌」都可以說是 「好聽」的。恕我孤陋寡聞,這幾年有什麼好聽的歌么?我有個擔心:我們可能再也聽不到很多新的好歌好音樂了。

最後申明,本文無意作為音樂學的學術爭論,本人只是對音樂說說「老百姓」的感覺。

 

5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44 個評論)

回復 野木耳 2009-10-4 04:32
音樂不死
回復 rebel 2009-10-4 04:42
野木耳: 音樂不死
讓我們希望吧。
回復 野木耳 2009-10-4 04:49
rebel: 讓我們希望吧。
音樂受時代和文化的影響太大,欣賞也是有代溝的,不否認好的音樂可以長久流傳, 但多數人還是更喜歡自己時代的音樂。
回復 brainwasher 2009-10-4 06:34
現代有一些好的音樂。不能全盤否定。
回復 rebel 2009-10-4 07:14
野木耳: 音樂受時代和文化的影響太大,欣賞也是有代溝的,不否認好的音樂可以長久流傳, 但多數人還是更喜歡自己時代的音樂。
我能看出這個觀點的合理之處。 孩子喜歡rap, 聽古典音樂打瞌睡,有什麼辦法?當然也沒有必要去「糾正」,因為好象並沒有犯什麼「錯」,只是有點遺憾。
回復 奔騰之海 2009-10-4 08:47
沒死,只是累了歇會,過一段又活過來了。
回復 marnifan 2009-10-4 08:53
同感
回復 海外憤青 2009-10-4 09:24
哀悼!流行歌曲都死了,更別說古典音樂了。早先流行歌曲還有個婉轉的調和歌詞,現在連只有歌詞的繞舌歌都落伍了,很多所謂的音樂,只剩節奏打擊了,青年人帶個MP3,隔兩米都能聽到耳塞里單調的節奏,人也象眼睛蛇似的跟著抖。這一代的耳朵,一定會有問題的,好在他們從來也不用聽別人的。
回復 SirCat 2009-10-4 09:24
咱對音樂更是外行哈
受博主啟發,也胡侃幾句,捧個場。
一,感覺甭管啥東西,
只要商業主義一摻和進來
准變味
音樂也不例外。
二,旋律是需要作用於人的思想情感
才能起作用的(比如引起共鳴)
因而是需要聽眾的文化教養和耐心的
但是現代社會的人
這兩樣都很短缺
所以還是節奏好
越過頭腦
直接作用於人的生理反應
來得快,也好賣票……
譚盾的《卧虎藏龍》插曲中
有一段西北風還真很好聽
但卻不是他寫的
是他向另一位國內作曲家買來用的
呵呵
回復 野木耳 2009-10-4 09:28
rebel: 我能看出這個觀點的合理之處。 孩子喜歡rap, 聽古典音樂打瞌睡,有什麼辦法?當然也沒有必要去「糾正」,因為好象並沒有犯什麼「錯」,只是有點遺憾。
呵呵,我也是跟孩子的「衝突」中深感無奈,在美國長大的孩子,對中國的音樂根本不感興趣,而我對他喜歡的RAP之流當然不屑一顧。文藝是很主觀的東西。跟環境和教育有直接關係。
回復 宜修 2009-10-4 09:54
野木耳: 音樂受時代和文化的影響太大,欣賞也是有代溝的,不否認好的音樂可以長久流傳, 但多數人還是更喜歡自己時代的音樂。
確實。
回復 宜修 2009-10-4 09:55
rebel: 我能看出這個觀點的合理之處。 孩子喜歡rap, 聽古典音樂打瞌睡,有什麼辦法?當然也沒有必要去「糾正」,因為好象並沒有犯什麼「錯」,只是有點遺憾。
完全一致的同感。儘管如此,俺還是試圖灌輸。
回復 宜修 2009-10-4 09:55
海外憤青: 哀悼!流行歌曲都死了,更別說古典音樂了。早先流行歌曲還有個婉轉的調和歌詞,現在連只有歌詞的繞舌歌都落伍了,很多所謂的音樂,只剩節奏打擊了,青年人帶個M
確實如此。
回復 宜修 2009-10-4 09:56
SirCat: 咱對音樂更是外行哈
受博主啟發,也胡侃幾句,捧個場。
一,感覺甭管啥東西,
只要商業主義一摻和進來
准變味
音樂也不例外。
二,旋律是需要作用於人的思想情感
大腕兒也如此?
回復 宜修 2009-10-4 09:57
野木耳: 呵呵,我也是跟孩子的「衝突」中深感無奈,在美國長大的孩子,對中國的音樂根本不感興趣,而我對他喜歡的RAP之流當然不屑一顧。文藝是很主觀的東西。跟環境和教
發現底蘊能接受鄧麗君,就把鄧作為一個切入點灌輸。
回復 野木耳 2009-10-4 10:00
宜修: 發現底蘊能接受鄧麗君,就把鄧作為一個切入點灌輸。
那是不錯,孩子回去耳濡目染也很重要。
回復 宜修 2009-10-4 10:06
野木耳: 那是不錯,孩子回去耳濡目染也很重要。
是的。家父喜歡京昆,俺受其影響,底蘊對京昆也有好感。
回復 SirCat 2009-10-4 10:34
宜修: 大腕兒也如此?

大腕怎麼了?
呵呵
回復 rebel 2009-10-4 10:36
宜修: 完全一致的同感。儘管如此,俺還是試圖灌輸。
與你有同感。孔夫子不原意有教無類,可自己的孩子或學生我們有教的責任。效果如何不知道了,但放棄努力心裡更不好受。
回復 Lawler 2009-10-4 10:42
野木耳: 呵呵,我也是跟孩子的「衝突」中深感無奈,在美國長大的孩子,對中國的音樂根本不感興趣,而我對他喜歡的RAP之流當然不屑一顧。文藝是很主觀的東西。跟環境和教
木耳,深有同感!

高中的那一陣子,家裡,車裡,到處都回蕩著Rap。當我提到歌詞不健康時,兒子總是說-喜歡這節奏。可當聽懂歌詞時,十分令人窩火!最後,爭論結果是-我在場時,不能有Rap;我不在,由他。

其實,要理解孩子。他有逆反心理;還有環境壓力(大家都聽)。

送他回國過了幾個假期,聽了一些中國歌。他還喜歡上了!韓紅-天路,還有-小芳。。。
123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2-22 04:3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