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客觀全面的認識佛學文化》之六

作者:yuyue68  於 2009-5-14 06:0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片斷欣賞|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評論

關鍵詞:

 

客觀全面的認識佛學文化》之六

作者:樊振林   郵箱:bml689@gmail.com

 

第四節   密乘佛學階段

 

這一節的內容主要有:

一、密乘佛學產生的背景

二、密教發展過程中經歷的兩個階段

(一)、初期雜密階段

(二)、後期密教階段

三、佛教在印度的結局

下面就具體介紹。

 

密乘佛學階段:也就是「密乘佛教時期」,約在公元七至十二世紀,這一時期內密乘經典出世,密乘佛教盛行。到了公元十一世紀末期,印度佛教就滅亡了。

在八、九世紀時,由於波羅王朝諸王的保護,是密教的全盛時期。十世紀以後,波羅王朝勢力逐漸衰退。波斯的教徒有組織的入侵印度。十二世紀中葉,波羅王朝第十七代的馬達那波羅王,被來自南方的印度教徒所推翻,其第十八代的瞿賓達波羅王被趕到中部的孟加拉。之後突厥系回教徒所建立的古爾王朝,其軍隊席捲北印度,在1202年到達孟加拉。1203年當時密教中心超岩寺(超戒寺或超行寺)被燒毀,僧侶四散,印度佛教至此就全部滅亡了。

 

一、密乘佛學產生的背景

密宗是印度後期佛教的一大特色。密宗,又稱密教,也稱為「密乘佛教」。

佛教密宗的興起和發展與當時印度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變化有著密切的聯繫。公元七世紀中葉之後,印度教融合當時印度的各種學說(包括佛教)而復興起來,這對佛教來說是一個有力的競爭者。而當時的大乘佛教不僅局限於「經院哲學」的範圍之內,而且更以思辯煩瑣的學風,正在脫離廣大群眾。為此,大乘佛教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和挽回自己的頹勢,從而積極接近印度教或婆羅門教,從他們那裡開始接受曾經竭力批判的東西,如禳災、祈福和密咒等觀念,並對此進行合理化或佛教化,最後形成相對獨立的密教體系。可以說「密教是佛教與印度教結合的產物。」

 

二、密教發展過程中經歷的兩個階段

從密教的整個發展歷史來看,密教可分為兩個發展階段,即初期雜密階段和後期密教階段。

(一)、初期雜密階段

大乘佛教最終成為密教,可以說是突如其來,也可以認為有其源遠流長的歷史背景。所謂突如其來,是因為在釋迦牟尼時代,佛教極力反對神權,貶斥神秘,否定方術,一切咒語均為被拋棄的東西。可見,佛祖不提倡方術、密咒等植根於民間的觀念或信仰。

其歷史淵源,如在《長阿含經》卷十四·二十「梵動經」有載:「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召喚鬼神,或復驅遣,種種祈禱,無數方道,恐熱於人,能聚能散,能苦能樂……或為人咒病,或誦惡咒,或誦善咒……或咒水火,或為鬼咒,或誦剎利咒,或誦象咒、或支節咒,或安宅符咒,或火燒、鼠吃、能為解咒,或誦知生死書,或誦夢書,或相手面,或誦天文書,或誦—切音書,沙門瞿曇無如此事。」

可見,密咒及其使用早在原始佛教的經典中就已出現。不過,密咒最早還是發源於婆羅門教,釋迦牟尼在世時盡量禁止密咒在佛教學說中出現,後來加入佛教的外道人數漸多,他們習慣用咒語治病。至部派佛教時,如法藏部,推崇目犍連,盛說鬼神,咒法漸行。

佛教密宗的思想萌芽見於《阿含經》。認為唱誦巴利文《律藏》和《長阿含經·大會經》等中某些簡單經文,依此功德就可除災招福,此為明咒信仰。這種形式的密教叫「雜密」。還有以特定的文字、語句為特徵,冥想與此有關的深刻含義,以期達到精神統一的陀羅尼。這些明咒、陀羅尼被稱作「真言」。這些就是最初的雜密

密教的萌芽早在原始佛教時期就已存在,只是沒有得到發展而已。至部派佛教時期,密教已經積累了許多素材;到大乘佛教時期,密教已經有了部分理論性的東西(例如:在僧護時代,就有事部和行部二類)。但是,瑜伽與無上瑜伽二類,此時尚未出現,直到後來波羅王朝時,始見弘揚傳播。顯然已流行約有二百年了。至此,密教的傳承系統還很模糊,也比較雜亂。既沒有出現權威的密教著作,也沒有形成完整的傳承製度。所以說公元七世紀中葉以前出現的零散密教都可歸入「初期雜密」的範疇。

(二)、後期密教階段

中世紀,隨著印度社會的不斷發展及其複雜變遷,佛教徒們加大順應社會變化的力度。這主要表現在他們所崇奉的佛教的變化上,佛教徒竭盡全力將後期大乘佛教逐漸向密教化方向發展。在這場大變革運動中,印度的幾座著名佛教寺院,發揮了巨大作用。比如,位於印度王台城北面僅有幾公里處的那爛陀寺,則是雲集當時各派學僧的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波羅王朝第四代達摩波羅王(766829年),對佛教倍加推崇,嫌當時的那爛陀寺規模不夠宏大,又在恆河南岸的小山上,創建了一座新寺院。這就是以王的一尊號命名的毗俱羅摩屍羅寺(一般稱超行寺或超戒寺或超岩寺),其規模超過那爛陀寺。

1、密教的正式形成及原因。

密教在公元七世這一時期盛行起來,本來印度自古就有招福消災的咒文,至此發展為具有冥想與願力的咒文,以透過秘密的儀式。實現與宇宙精神合一為目的,當時中觀學派與唯識學派的人,甚至於婆羅門教與其他外道,很多都綜合了密教的修行方式,這在當時成為一種風尚。

公元七世紀初,那爛陀寺就開始重視密教中的陀羅尼,並編纂了密教根本典籍《持明咒藏》,還形成了設置壇城的禮儀,壇城中巳出現供奉的神。這說明後期大乘佛教,由於煩瑣的理論,不為群眾所接受,為了爭取廣大群眾信徒,斷然採用了專長神秘儀式的印度教的宗教禮儀。從此那爛陀寺便成為發展密教的重要基地之一。

公元九世紀時,波羅王朝的勢力達到恆河上游地區。波羅王朝對佛教頗為保護,先後為佛教興建了高岩寺、超戒寺(超岩寺)等僧院,規模雄偉壯觀,成為當時的佛學中心。當時盛行的主要是密乘佛教。

2、密乘佛學的兩大基礎經典《大日經》與《金剛頂經》。

傳說法身佛大日如來,於金剛法界宮,自受法樂,恆常演說此真言密教,上首金剛薩埵,遂結集成《大日經》、《金剛頂經》,藏之於南天竺鐵塔之中,佛死後七百年——公元2世紀,龍樹出世,開鐵塔親禮金剛薩埵,承受大法,傳之於弟子龍智,龍智化行於南天竺及師子國,壽七百歲傳法於善畏、金剛智——善無畏及金剛智是7世紀人,善無畏於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716年)來中國漢地,二年後金剛智也來中國漢地,弘傳密教。

公元7世紀後半葉左右,才產生了對以前密教學說進行系統結集的理論著作,即《大日經》,緊接著又出現了另一部密教理論著作,即《金剛頂經》。

應該注意的是:密教兼有求生西方凈土及印度教之與梵天合一的雙重優點,在歷程上是速成法,在目的上是究竟法。這一思想的形成,就是出現了《大日經》。因此,也可以說《大日經》的產生標誌著密教理論的形成。

1)、《大日經》

《大日經》共六卷三十一品。

《大日經》的根本中心思想是「即事而真」——現事實相即是真理的教法,重菩提心,行大悲行,使人於現實事相中能直觀宇宙的真理。

實際上這一思想源於《華嚴經》的「事事無礙」,並參照了「梵我一致」的印度教的核心思想,從而提出「即身成佛」的教理。

《大日經》這一系統被稱為「真言乘」,這在後來被稱為右道密教,《大日經》代表密教理論的一方面。其曼陀羅被稱為「胎藏界曼陀羅」。

2)、《金剛頂經》

《金剛頂經》全稱《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是繼《大日經》后出現的又一密教重要經典,我國唐代由不空金剛譯師(705774年)譯成漢文,共三卷。

《金剛頂經》屬於瑜伽行派系統,《金剛頂經》的思想是引用瑜伽學派理論,由心識之說以組織其教理。而其中包括有「大樂思想」。是以「心識說」為中心思想而發展起來的,是一部瑜伽密典。從密教的修鍊次第來講,《金剛頂經》在內容上比《大日經》更高深、更全面一些。

《金剛頂經》這一系統被稱為「金剛乘」,或被稱為左道密教。其曼陀羅被稱為「金剛界曼陀羅」。

在佛教中,依於「止」及「觀」之觀行,與正理合一相應的情態,便稱為瑜伽

3)、綜述《大日經》與《金剛頂經》

一般把《大日經》《金剛頂經》這兩經系統的密教稱為『純密』,它們通過曼陀羅的組織,把印度的俗信統一於佛教的中心部位。

「真言乘」以理論為主,是理論性的,在實修方面進步較緩;因為缺少實踐的一面,所以沒有振興起來。到八世紀,印度密教大師因陀羅菩提以後,就僅剩金剛乘流行了。

金剛乘以實修為主,而其實修的方式,後來又與由婆羅門教演變成的印度教中的性力派相結合。印度地處熱帶,人民發育成熟甚早,性慾需極強。古時的婆羅門教,即設有「廟奴」,以供祭司欲樂。印度教承襲此風,將男女交合稱為「雙身法」,認為是修持的一種方法。金剛乘與此派結合,也將男女交合視為瑜伽最高境界的實踐。

由於密乘佛教的盛行,大乘佛教附屬於密乘佛教。這樣,密乘佛教就把大乘佛教看作初步階段,被稱為「經言乘」或「波羅蜜多乘」,而密教自身則是高級階段,名為「真言乘」及「金剛乘」。

《華嚴經》→《大日經》。

瑜伽學派 →《金剛頂經》。

3、《時輪經》

《時輪經》,這部經典是繼《大日經》和《金剛頂經》之後產生的密教重要經典。從藏傳佛教的角度講,《時輪經》比前兩部經典更加重要。《時輪經》產生的時間約在1040年前後。後來阿底峽尊者入藏,他在西藏宣講《時輪經》,使《時輪經》最終在西藏得以流傳,併發揚光大,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由於《時輪經》在印度產生的時間較晚,在藏族地區出現的年代也很晚,據說《時輪經》在藏族地區最先由阿底峽尊者宣講,逐漸在西藏傳播開來,後來得到空前發展,並成為藏傳佛教各宗派推崇的最高密法理論。因為《時輪經》是一部包括無上瑜伽在內的密教大法,由於時間、地緣等關係,在其他佛教支派中沒有傳播《時輪經》,這部經典目前唯獨在藏傳密宗中完整地保存著。這也是藏傳密宗有別於其他佛教密宗的因素之一。

1)、從內容結構看,《時輪經》屬於阿提瑜伽體系,是一部包括無上瑜伽在內的密教最高大法。

據考證,《時輪經》很可能是阿提瑜伽現存唯一的重要著作,經中提出的部分禪定製度類似於瑜伽女體系,因為其修習者在他的身體裡面看到全宇宙,有一個增添的特點,時間相等地以呼吸過程的形式潛藏在身體裡面,對如此理解的時間的禪定思維產生了這個新法門的名物——時輪乘。《時輪經》比其它密教經典更加強調神經系統作為瑜伽基礎的理論,雖然這也在《大悲空智金剛王經》、《寶篋經》中和它處出現過大體輪廓。沒有身體,成就最高幸福是不可能的,這一陳述是以身體的成就為基礎,與《大悲空智金剛王經》是相類似的。現在的目的是與無所不包的佛陀的時輪相結合。這裡也強調無差別性,但這完全不是新的。不過有些新的著重點,尤其與禪定對比的瑜伽(此指身體鍛煉),將時間和空間的宇宙帶進統一的體系。這裡主要說明了《時輪經》與其它密教經典之間的相似處和不同點,從而強調了《時輪經》的突出特點。

對於《時輪經》,已故著名佛學家呂澄先生也曾作過研究,他指出:密教發展到最後,還有所謂「時輪乘」。「時輪乘」特別崇拜的是本初佛,認為釋迦牟尼之上還有最初的佛,是那個最初佛發生一切的。同時,他們還對人的生理作了很多研究,提倡用瑜伽的方法來控制身體內部的所謂「有生命的風」(相對外部自然界的風說的),就可以使人的生命不受時間流轉的影響,而得長壽,以致於脫胎換骨,變人身為佛身

實際上,《時輪經》是一部詳述密教獨特的修行儀軌的既神秘又複雜的甚深秘奧經典。

2)、密教最重視法統的師承,傳受密法,必須有金剛上師(秘密阿闔梨)的灌頂。修持密法的儀軌,還須請金剛上師的加持。因為金剛上師是師師相承的大日如來的代表,也必須是修法有了成就的瑜伽行者。密教是心法,不同顯教可借語文而領受,密教必須師弟秘密授受。這一觀念在婆羅門教的梵書至奧義書時代,已很風行。

在密教儀軌中,將許多印度教的神,吸收到曼陀羅中,並依據自己的信仰特色,對包括佛、菩薩在內的諸神形象作了嚴格規定。這樣,諸神形象包括其姿態面相等等,雖呈現各種各樣、千姿百態的外貌,但實質不變。

總之,「密教很重視修行實踐,儀軌複雜、繁瑣、對設壇、供養、誦咒、灌頂(入教法儀式)等皆有嚴格規定,由阿闔梨(導師)秘密傳授。他們認為:「眾生如果依法修『三密加持』,即手結印契(特定的手勢)、口誦真言(咒語)、心觀佛尊,就能使身、口、意『三業』清凈,與佛的身、口、意相應,即身成佛。」所以,對廣大信教群眾來說,密教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三、佛教在印度的結局

到了十二世紀,印度波羅王朝末期及斯那王朝時代,伊斯蘭教軍隊更加深入,佛教的最後據點——東印一隅,也被一掃而光。於是,密教的大師們四處逃脫,其中許多經克什米爾進入西藏避難,部分則逃至尼泊爾一帶。當時,那爛陀寺也僅剩七十餘人,不久,王室又改信伊斯蘭教,未能逃出的佛教徒,只好改信伊斯蘭教或併入印度教。

1203年伊斯蘭教軍隊把印度僅存的密教中心超岩寺燒毀,僧侶四散,以此為標誌,至此印度密教乃至整個佛教,在印度本土上就全部滅亡(絕跡)了。

引用網址:http://ltsmjs.spaces.live.com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kylelong 2009-5-14 06:49
踩踩  踩踩踩  踩踩踩  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
踩踩 踩踩踩  踩踩踩  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  踩踩   踩踩   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                  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  踩踩踩  踩踩踩  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
踩踩 踩踩踩  踩踩踩  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  踩踩   踩踩   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                  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踩踩
       踩踩踩踩踩踩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28 06:5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