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高盛還導致全球陷入高盛的「全球化模式」陷阱

作者:TCM  於 2010-5-1 04:1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4月30日消息,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經濟學會理事白益民今日向新浪財經表示,除「涉嫌助希臘瞞赤字並試圖嫁禍中國」、「操縱股價致貝爾斯登和雷曼垮台」以及「製造了互聯網、石油等5次泡沫」等8大罪行外,高盛還導致全球陷入高盛的「全球化模式」陷阱。

   在2010年4月5日由國際知名調研機構Harris Interactive發布的2010美國最受尊重企業排行榜,高盛集團被評為信譽最差的5家美國公司之一。4月9日以高盛為首的美18家銀行被曝虛報債 務數據。4月12日出版的美國《商業周刊》雜誌指出現在的高盛在華盛頓幾乎沒有朋友。

  白益民指出,在過去25年裡,高盛帶領華爾街製造了一系列的醜聞,垃圾債券、IPO、次級房貸以及其他曾經盛極一時的金融產品在公眾心目中都成了詐騙的陷阱。「信貸市場正陷入危機當中,房地產泡沫經濟破滅,逼得華爾街不得不去找一個新的圈套誘人上鉤——全球化模式。」

   為什麼全世界都要統一成「全球化模式」呢?1984年即到高盛任職的日本人神谷秀樹在他的《貪婪的資本主義》中這樣寫道:「推進全球化模式的中心人物無 疑都是美國巨大投資銀行的頂層人物。簡單地說,證券世界的銷售體系是由不到十家高盛這種巨大投資銀行(包括儲蓄金融機構的投資銀行部門)掌握的。

   「他們為了讓自己更方便,要把所有的證券都做成「定性化的商品」。也就是說,他們使交易條件規格化以便於自己更好買賣。不僅僅限於證券,原油、玉米 (1921,3.00,0.16%)、大豆(3893,13.00,0.34%)、咖啡豆等等,他們建立起的商品交易系統中,交易的種類越多,他們的利益 和市場支配能力就越強。」白益民說。

  他認為,他們在全世界各國的證券市場的商業圈和支配能力都增強了,以至於市場都要採取他們的遊戲規則。像他們這樣的追求數字的人最忌諱的就是 「個性」。「如果證券、商品都沒有自己的個性了,那麼世界就很好的由他們管理了。」

   白益民指出,高盛等投資銀行致力於用微薄的手續費來操作具有統一性(專家稱商品化)的大規模商品,只要數量龐大,那麼即使很小的價格差也能夠帶來巨額收 益。「我們要看到以高盛為首的投資銀行是「貪婪資本主義」的產物,所以他們無論如何都需要「全球化模式」的,這樣全世界都掌握在了他們的手中。高盛的全球 化模式實為陷阱。」

來源: 新浪財經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4-28 12:51

返回頂部